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先来看看八正道各个的内容,再从中了解佛教对于职业的看法。八正道第一正见,就是能明见、能够明白的能够了知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实理。第二正思惟,就是既然有了四圣谛真实义理的正见,就要进一步思惟而使智慧能够增长,心无邪念。第三是正语,就是时时摄心,言无虚妄,不去造作两舌、恶口、绮语、妄语等这四种恶业。八正道的第四个是正精进,就是要不断不间夹地修种种的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这个词是因为传法者是佛,所以才会有佛教。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但是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是说修学佛法。再加上说,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是刚刚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多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先来看佛教对[众生]概念的定义:《杂阿含(一二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拘罗山时。有侍者比丘名曰罗陀。白佛言。世尊。所谓众生者。云何名为众生。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是身无知,犹如草木、沙砾、墙壁,无所觉知。四大和合,父母所生。].....《佛说象头精舍经》由上可知,一切草木不会[于色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他很有可能会毁谤了正法,很有可能毁坏了佛教,所以他舍寿之后,他不能保持他的人身的。如果一个人他不能保得他的人身,那他如何能够成就三十二大人相的修行呢?所以显然要能够修三十二大人相的业,一定是要能满足十信位;满足了十信位之后,这个时候他开始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智慧等等菩萨万行,他才能够逐渐地成就三十二大人相的业行。所以三十二大人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在佛门中,藏传佛教的应成派中观行者,否定一切有情自心如来存在,认为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一切都是性空唯名,像这样说法,已经堕入断见外道中。由于不承认有一个自心如来存在,认为世间一切法空,包括十方诸佛所说的法也是空,都是虚妄无实,而且只是名相施设而已,像这样断见外道说法,不在因的自心如来用心,反而在缘的诸法缘起缘灭用心,误导众生非常严重。在佛世如果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2)先说说庄严这一词,这在佛教界中是使用得非常频繁,而且在经论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学佛之后也会常常挂在嘴边。但是随着前后文的不同,所显示出来的意涵也就会有所不同。我们就先来看看经论中所使用的庄严的例子,学佛之后在生活中又是怎么使用的。一般而言,学佛以后所用的言词也会有所改变。譬如说:两个人见面以后,会称赞对方说:你今天的容貌特别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经过上面所说什么是佛教的三宝以后,可以知道归依三宝的好处是什么?它不仅可以让一般人得到心灵的寄托,而且还可以透过世尊所说的法语,渐次深入佛法而亲证三乘菩提。譬如二乘人证得二乘菩提,可以让人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之分段生死,于寿命终了入无余涅槃,因而解脱于三界生死;又譬如菩萨证得佛菩提,也就是亲证自性佛宝,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 | admin 2018-07-22 |
![]() |
佛教的三宝可分为很多种,今天仅介绍两种——那就是住持三宝及自性三宝。所谓的住持三宝,就是世俗三宝,世间人所见所闻的三宝;所谓的自性三宝就是指一切有情真心本体及自性。首先谈世俗三宝的住持佛宝,就是指一般人眼睛所见的佛象。它包括了泥土雕塑、木头雕刻、金属铸造的佛象,乃至于在纸上印刷出来的佛象,或者用笔画出来的佛象都是。可以看见许多佛弟子们,将 | admin 2018-07-22 |
![]() |
在说明佛教三宝之前,先解释一贯道、道教的三宝到底是什么?说明以后,再来解说佛教的三宝到底有什么真实的内涵?知道以后就可以判别佛教的三宝与外道的三宝真的不一样,而且也很尊贵,不是其他外道的三宝所能比拟。所谓一贯道的三宝,是借由求道的仪式而获得的三宝,那就是玄关、口诀、合同。所谓的玄关就是点道,是由点传师用手向受道者两眉当中一点,并且口念“一指中 | admin 2018-07-22 |
![]() |
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否?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长者,未来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常怀惭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但善恶标准何在?又如何分辨是非善恶呢?大致来说,社会的规范、国家的律法已为善恶提供了准则,不触犯法律,至少使人在某方面是正确的;佛教也有戒律(守五戒、声闻戒、行十善业,菩萨戒更是着重于心戒),更进一步可对善恶之价值有更深认识。大凡一个行为,若是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好的影响,并确保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这里世尊也开示说:众生不能受持,不能修集十善法的原因,都是由于他们在过去无量世以来,不能亲近诸佛、咨询诸佛、承受诸佛教导的缘故。对于菩萨来说,十善业道是属于积极面的行善,因此菩萨看待十善业道应该为:一、不杀生,而护生。二、不偷盗,而布施。三、不邪淫,而净心。四、不诳语,说实语。五、不两舌,善调和。六、不恶口,常慈语。七、不绮语,言。八、不贪爱,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归依佛就是归依无上正等正觉——归依福慧两足世尊;归依法就是归依究竟了义正法——归依世尊正教;归依僧就是归依佛教大乘贤圣僧——归依大乘正见菩萨僧。为什么要归依三宝?三宝有什么样的功德呢?契经说:【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庐山莲宗宝鉴》卷10)这就是三宝功德不可思议。薄伽梵就是佛,不单单娑婆世界有 | admin 2018-07-22 |
![]() |
故我国不传,后来被传至西藏,得到了阿底峡、宗喀巴的厚爱,极力推广,破坏佛教之严重! (原标题:太虚大师破斥古天竺邪师月称《入中论》) | admin 2018-07-22 |
![]() |
故我国不传,后来被传至西藏,得到了阿底峡、宗喀巴的厚爱,极力推广,破坏佛教之严重!月称梵名Candrakīrti,西藏名Zla-bagrags-pa或Zla-grags。西元七世纪顷,印度中观具缘派僧,出生于南印度沙满多(梵Samanta)之婆罗门家。从迦摩罗菩提(梵Kamalabuddhi,清辨及佛护之弟子)出家,学龙树之宗义及诸论书,兼习诸怛特罗,得秘术,能自画牛出乳,或手不触而掷石柱。学成后在 | admin 2018-07-22 |
![]() |
故我国不传,后来被传至西藏,得到了阿底峡、宗喀巴的厚爱,极力推广,破坏佛教之严重!【月称(Candrakirti 约7世纪中叶)】古印度佛教僧人,印度佛教大乘中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平不详。传说他出身于南印度萨曼多婆罗门种姓。少年出家,师承佛护的弟子莲花觉。精通佛护一系的中观学说。曾任那烂陀寺住持,并曾与月官进行过辩论。后又在南方,弘扬佛法,兴建寺庙。最 | admin 2018-07-22 |
![]() |
类似的传说当然不会是正统佛教中的主张。但是自从婴灵之说流传以来,除了人工流产过的父母与家庭受到困扰之外,一般人在遇到物质或者精神上的突发状况时,也总会疑神疑鬼,认为是婴灵在作祟;好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到处都有婴灵正等待时机来对人们下毒手报复似的。人们对于婴灵之说的恐慌,可能是认为婴儿无知、任性、不可理喻,因此,一旦认为是受到婴灵干扰时,也就束手无策 | admin 2018-07-22 |
![]() |
现在许多佛教系的学术研究者和佛学弘法者,经常以第一次结集的经典来否定大乘。言:成佛之道的大乘法非佛说,是后期发展出来的。并以此来写书立论,在教席上教导学人。这是自误误人极为严重与偏失的教导!在、两岸也有出家法师宣讲着这样的言说来否定大乘汉传佛教,认为自己是很客观的、有研究依据的。对于这些法师,我们先不谈他们未来世的果报,我们要问的是:就以您现在为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农历六月十九是佛教界的重念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值此殊胜日,念佛、诵经、持咒、放生,具大功德。关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有多种传说。有传说是妙善公主于六月十九日成道证果,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相,于是后人便把这一天定为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宋朝太师蔡京撰写的《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证果史话碑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