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经上讲布施,有为他属故而行布施,这一种是心术不正的布施,所谓慷他人之慨;另一种是属他故而行布施,把自己的财物、王位乃至头目脑髓,都布施给众生,这叫做属他。第四种讲修禅定,修定的动机想要生到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最有名的就是郁头蓝弗仙人修非想非非想处定,生到无色界天,八万大劫寿命享尽之后,因为自己咒愿的关系,投生成为飞狐与水獭。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初果人还是可能会贪欲很重的,佛经也有这样的故事。我们要努力从初果到二果再到三果,不要只停留在断我见的阶段,还要再进一步薄贪瞋、乃至离欲。......也许到这边还是有人不相信:「初果人、二果人都还会贪着欲界法,只有到了三果才能断尽欲界法吗?真的是这样子吗?」那我们就再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在《经律异相》当中记载着说:有一个好淫欲的人,他的心念想的都是女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之后,我就有写笔记的习惯,我喜欢把佛经里、古德祖师所留下典籍里,或佛书里法师居士所说重要又亲切相应之语句写下来,经常地去吟味、思惟其义理;又若世间法或佛法知见间,有不同看法或争论时,亦记下来作思惟整合,理出一个自己认为正确之知见而作结论,舍不善而就善,舍非理而就如理、舍不正而就真正、舍不如法而就如法、舍自己之缺点而就他人之优点,如是迄今无有间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蛇说:“道人啊!您不要恐惧、不要害怕,我在此呼叫您,是想祈求您,能愿意为我讲说佛经,让我能早日脱离这有罪的蛇身啊。”大蛇又继续说:“道人啊!您可曾听过有一位叫阿耆达王的人吗?”修道人回答:“是的,我曾经听闻过他。”大蛇接著说:“我的前身就是那阿耆达王啊。”道人好奇的问:“阿耆达王在位时,曾建立佛塔寺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要成佛的菩萨,要相信来到娑婆世界不是没有来由,天天都可以遇到心烦的事情,无有趣味的人生,那就好好地去观行哪些没有趣味,为何没有趣味,又如何生起一分观照,可以随喜众生,可以随顺众生,要生起善心所,即使是一个杀了人的恶人要受刑,菩萨有者也会生起怜悯心,不论是恶人是否忏悔,菩萨是等视众生,因此对于彼此的如来藏都会因为这样的怜悯心而生起不可思议的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之所以用事实﹐是因为它确实是事实﹐决不是假设﹗佛经不是早告诉我们人命在呼吸间﹖真实的就是这当下的一口气﹐这一口气是生与死的交会处﹐一口气下来﹐不就是死?!所以﹐我们要时时提起一个死字﹐对生活中的每一天﹐不要等闲视之﹐不要匆匆打发掉﹐也不要等到明天。人在临终﹐好景莫流连﹐烦恼莫关心﹐痛苦莫理睬﹐得失全放下﹐只提起那历历孤明的一个正念﹐一个佛号﹐一个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发菩提心有了前面大悲心,才能生出这大菩提心来,佛经中说:大悲为首,菩提心为本,方便为究竟。怎样发心?或见众生苦而发心的,或睹佛相好而发心的,如阿难等,或遇善知识开导的,或从经卷而发心的,总之是内心无漏种子淳熟,遇外缘就开发了。所谓量大福大,心大功德大,无论布施一钱,供献一花,燃一柱香,诵一卷经,念一句佛,回向法界众生同成佛道,如大忏悔文说:我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已经从这边亲近善友、听闻之后;问了法以后要至心,当他要演说、回答我们之后,回答时候,听闻的时候要至诚心、要认真地去听闻,就是佛经里面的谛听、谛闻;听闻之后,还要能够如理思量,如理思量还要记忆、还要持诵,然后能够经常的念念在心,不会说忘失掉、不会有失念;能够忆念不忘,如实理解之后忆念不忘,能够去分别了知更深细的里面所蕴藏的法义,依自己如理思量、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念诵佛经;3.持咒,如《大悲咒》、《总持咒》(特别注意:千万不要持诵伪咒和伪经,如:六字大明咒、喇嘛教咒语)等;4.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要我们佛子亲自念诵,不是用放念佛机那种播放。声音不要很大,但要充满整个房间,佛圣号、佛经、咒交替来念诵,并时时回向。5.请正法道场在做功课时帮忙回向。我们身边的亲人生重病,从因果的角度来看,就是我们欠他(她)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念诵佛经;3.持咒,如《大悲咒》、《总持咒》(特别注意:千万不要持诵伪咒和伪经,如:六字大明咒、教咒语)等;4.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要我们佛子亲自念诵,不是用放念佛机那种播放。声音不要很大,但要充满整个房间,佛圣号、佛经、咒交替来念诵,并时时回向。5.请道场在做功课时帮忙回向。我们身边的亲人生重病,从因果的角度来看,就是我们欠他(她)的,请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心诚的定义在佛经中是有的:[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那时,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所说心诚至心,有几种情况?那种心诚至心能获得最佳结果?)[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题四、佛经和佛教文物,主要是印刷品和录音带、光盘等,特别是别人放置的结缘品,日子久了,风吹日晒雨淋,破损了,脏了,旧了,已不堪使用,或者没人要了,应该如何处理?答:如果还可以使用的佛教文物,就尽量不要丢掉,也许还有人用得着,可以试着与人结缘。假使真的已经不堪使用的佛教印刷品,可以把它撕开以后作为资源回收。录音带和光盘也可以依照一般废弃物来作处理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经记载有位比丘,产生了一个恶邪见。他说:我一生这个六识,或是这个意识,可以到未来世,因为祂就是轮回的根本,所以祂可以去到后世,祂可以继续绵延不断。这样的见解遭到佛陀的斥责,佛陀甚至用了两次你这位愚痴人来告诉他:你所主张的心识,到底是哪一种心识呢?你所主张的心识,就是能够看、能够闻、能够见闻觉知、能够说话的?这样的心识不是我所说的可以到后世的心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和善知识、善友彼此的缘结得深的话,到了未来生我们还是一样会彼此互相提携;仰仗团体里的和合运作,使得每个人的修行速度比自己一个人独修来的快得多!佛经记载:有一次佛陀去托钵化缘,正好有一家的主妇,很欢喜地把饭装在佛陀的钵里,然后非常恭敬地供养世尊。世尊在接受了这一钵饭之后,就为她祝愿:种一生十,种十生百,种百生千,种千生万,种万生亿,祈愿善士您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牟尼佛降生在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佛经里面说:只为了一件大事因缘。也就是要告诉众生、引导众生,让我们知道万法的表面是缘生缘灭,可是万法的根源是真实如来藏;就好像一颗水晶球,万法的生灭现象都只是水晶球表面所映现出来的影像,可是水晶球的本体却是从来不生不灭的。在佛陀四十年中的说法,由浅至深,前后按照的程度,分成了五个时期、三个部分的教法。大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经里面说:在一生当中,如果能够持七天的八关戒斋,也就是作过七天出家人的生活,没有其他特别重大的罪业,那这个功德就足以让佛不堕入恶道,而且往生到天界享受诸般福报。意思是说,光是能够依止声闻戒而出家,他的福德、功德就已经非常不可思议了!如果我们更发起大心要自度度他,不但要证得四果阿罗汉,还要能够成佛,那我们就要修行大乘的佛菩提道,也就是菩萨道;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佛经中说到,构成这个世界共同的、最细微的物质叫作四大,也就是地、水、火、风,又叫作四大极微,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四大极微所构成的。《楞伽经详解》里面有说到:有情身中四大元素的自身,以及创造色身的自心如来所含藏的大种性自性等等,都是依着自心如来而具有常住不坏之性;四大、大种性自性等等,它不在异与不异的二边之中。就是说四大的本身是没有自性的,四大极微的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在经论中看到阎罗王的名相,我们应当思惟的是,佛为什么要——为众生来宣说,阎罗王的种种相貌的差别?是要警示我们一些事项呢,还是要为我们宣说菩萨的种种不可思议?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2集佛教相信阎罗王吗?>正钧老师(原标题:佛经中的阎罗王是什么样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他类似佛经中的典故非常多,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由这些的经典中佛陀开示的圣教都可以说明:佛教是强调学佛人应当孝顺父母的,而佛陀本身的前世的行谊更是确实地在履践孝养父母。此外,我们可以再从几项佛教中重要的法义,来印证佛教对孝顺父母的重视。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由于,本来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国文化的或是中华文化的底蕴,所以很自然的在中国地区,古时候中国地区的人们,当这些人们接触到佛经,传过来的佛经的时候,也必然会想办法,用原来我们所理解的意境跟所习以为常的这些解释,来看待佛经。所以,当一般人看到《金刚经》里面写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