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刚好佛经过了就问:你为什么要哭啊?盘特说:哥哥讲我再不进步的话就要我还俗,佛就安慰他说:你跟着我出家,是依靠我——佛而得到成就,不是依靠哥哥。所以呢,佛就带他到一个安静的房间,拿了一支扫把给他,然后要盘特念诵扫地,把这一句话当作一首偈。盘特从此之后呢,每天就是拿着扫把扫地,口中就念诵着扫地、扫地、扫地。佛告诉他:你年老出家,现在会念这一首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或者您对他有多么尊敬,但是您对他的说法,仍然是要回归佛经来判断:他说的法,有没有哪里违背了《金刚经》,有没有哪里违背了《心经》,或者甚至有哪里跟《阿含经》不符合的。这个是我们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于说我们刚刚提到的经典的部分呢,的确,因为经典是从佛世以来到今天,这么长久的时光里面,我们可以 三摩地

2018-07-22

那其中的六凡业道呢,依照佛经上的说明,说因为每一个业道,他生活环境的不同,也就是说他的生活环境有的是清净、有的是污秽。好比说我们现下可以看得到的,一般来讲人的生活环境是比动物的生活环境要清净,那么人的生活环境也是比一般的这些动物、畜生道的这些有情它们的生活环境要富足。那么由这样子清净以及污秽的不同,还有富足跟贫乏的不同,所以这个六凡业道对众生就会有 三摩地

2018-07-22

佛经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佛常常会为解释,说这个某某某某病,就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的产生四大不调;好像只有佛是无所不知,因此佛是世间最好的医生;因为祂对于一切众生所受的生老病死苦,个中的苦因、苦缘、苦果无有不知。其实这一些苦,也都是由于四大不调所造成的。那四大本身又是靠着因缘来聚灭合成的。譬如说我们这个色身是因缘聚合而成,所以它终究会散坏,有聚合就一定 三摩地

2018-07-22

佛经里面讲的天龙八部,指的就是守护佛法的神,他们都归化于佛的威德,成为佛的眷属,他们也都护持佛还有佛法。那这天龙八部这八部,第一个是天,第二个是龙,还有夜叉,干闼婆就是乐神,阿修罗,还有金翅鸟,还有紧那罗就是歌神,摩睺罗伽是大蟒神。我们稍微对这天龙八部来介绍一下。天当然大家都知道,最有名的,你所知道的就是玉皇大帝。但是天在佛经里面讲的,目前的忉利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从我们知道现在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之外,下一尊佛就只会是弥勒佛;从释迦牟尼佛到弥勒佛之间,按照正确的佛经解释,中间是没有任何——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没有任何一尊佛会出现的。所以各位观众,如果您在外面经常听到有许多人号称他已经“成佛”的话,建议您要回头来比对佛经,去看看说这个是不是一个妄语的状况。讲完佛陀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佛陀的教 三摩地

2018-07-22

有许多法师成功带回佛经,而太多的僧人甚至还没到印度,就病死、累死在求法的途中……唐朝义净三藏诗云: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末法时代的我们请到经书太容易了,这是我们的福报。我们应该虔诚恭敬、礼拜供养、奉诵经典,不要让它束之高阁。否则,我 三摩地

2018-07-22

这故事的内容是叙述唐朝的高僧唐三藏骑着龙马,带着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悟净到西方去取经,沿途遭遇种种危险,最后终于取得佛经回到中国。那《西游记》和我们要谈的八识心王又有什么关联呢?我们今天就是要把《西游记》中的人物,和八识心王的功能差别作一个譬喻。《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每一次遇到美丽的女人或是好吃的东西,他就会无法自拔地掉入陷阱中;他对于外境色、声、 三摩地

2018-07-22

而当我们悟明真心见到自性之时,对照佛经即会倍感《心经》的亲切,《心经》所讲如来藏心、众生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的亲切,即会明白不仅《心经》是在讲真心实相,《金刚经》、《楞严经》等无数了义经典都不离此,因此我们会于如来藏总相智上通达无碍,亦可为进一步证得与修学般若的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打下基础。《心经》最终是在告诉我们,只有这个不生不灭、无苦无乐、不分别诸 三摩地

2018-07-22

那须弥山本身它有一半是泡在水中,它在水下大约是八万四千由旬,这个是从佛经上面引出来的。八万四千由旬呢,到底一个由旬是多长多深呢?因为印度的长度或者深度呢,它并不像后来说用公里或者里这样来算,所以后面的研究者就去推测,一个由旬到底代表了几公里呢?推测的结果呢,后来大概有各种说法,大概从四公里到十公里都有,但是也没有一个定论。那我们就用由旬来说,说须弥 三摩地

2018-07-22

这故事的内容是叙述唐朝的高僧唐三藏骑著龙马,带著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悟净到西方去取经,沿途遭遇种种危险,最后终于取得佛经回到中国。那《西游记》和我们要谈的八识心王又有什么关联呢?我们今天就是要把《西游记》中的人物,和八识心王的功能差别作一个譬喻。《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每一次遇到美丽的女人或是好吃的东西,他就会无法自拔地掉入陷阱中;他对于外境色、声、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已经从这边亲近善友、听闻正法之后;问了法以后要至心,当他要演说、回答我们之后,回答时候,听闻的时候要至诚心、要认真地去听闻,就是佛经里面的“谛听、谛闻”;听闻之后,还要能够如理思量,如理思量还要记忆、还要持诵,然后能够经常的念念在心,不会说忘失掉、不会有失念;能够忆念不忘,如实理解之后忆念不忘,能够去分别了知更深细的里面所蕴藏的法义, 三摩地

2018-07-22

佛经表示,一个人每持守一戒,就增加五个神。依此而算,持守五戒的人最少有二十五个神了。此外,当你在聊天说话时,神也常在左右,如果你说的是没用的东西,神就会一个个离去。如果你说的是佛法,那神就会顺便听听。如果说的很好,那神就越围越多。这也可以说,人人的神随时都在你左右,这些神明既有保护作用,但也有监督作用,甚至有惩罚作用。这正符合俗话所说的:「人在做,天在看」。(原 三摩地

2018-07-22

佛经中“唵嘛呢叭弥吽”,云是六字真言,传自西域。有谓,唵嘛呢叭弥吽,盖“俺那里把你哄”也,此于六字本意,即不必其然,然余谓如此说佛语,转觉音义明顺。李继鼎、佟世思所云,虽是讥讽之语,却也切中了它的实质,与其说是“六字大明咒”,不如说为“六字大淫咒”;若只取其音而不知其意,又何妨译为:“Allmoneypaym 三摩地

2018-07-22

那其中的六凡业道呢,依照佛经上的说明,说因为每一个业道,他生活环境的不同,也就是说他的生活环境有的是清净、有的是污秽。好比说我们现下可以看得到的,一般来讲人的生活环境是比动物的生活环境要清净,那么人的生活环境也是比一般的这些动物、畜生道的这些有情牠们的生活环境要富足。那么由这样子清净以及污秽的不同,还有富足跟贫乏的不同,所以这个六凡业道对众生就会有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不是佛的危言耸听,据调查,中毁坏寺院佛像佛经者多不得善终,这就是例证。破坏佛教还包括:说佛教是封建迷信,是消极厌世,让人不要相信,诬蔑诽谤三宝,乃至法师、居士曲解佛法而造成误导,等等。以上是六道众生的概况。一切众生都在六道中不停地死此生彼、循环不已,犹如旋转的车轮,称为轮回。众生在六道中轮回,受苦受乐,并非是天意的安排,也不是上帝审判以后的奖惩, 三摩地

2018-07-22

其次在《观无量寿佛经》中,有一段释迦世尊开示的说,观想阿弥陀佛身相光明成就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从这一段可知,所谓即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看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而是说明心眼开明,就是开悟的人所亲证的境界。这个观想修成的时候,必能一念相 三摩地

2018-07-22

五、佛经中有其他时间概念,也可以来衡量刹那。在《大般若经》卷三四七中,按照顺序介绍不同时间概念,从一日夜、一日、半日、一时、食顷、须臾、俄尔到瞬息顷,一刹那大约相当于一食顷(如早食之前或早食之间)的时间长度。六、另据《仁王经》卷上观空品记载,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往生论注》卷上记载,一刹那有一百〇一生灭。此外,一刹那之间的生灭,称为刹那生灭或者刹那无 三摩地

2018-07-22

佛经中曾说过:有的出家弟子禀佛说:“世尊!您要入灭了,那我们怎么办?没有人供养,以后修道怎么办?”佛说:“你别愁,我这三十二种大人相,随便一相的福德,就够你们吃喝不尽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百劫修来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以内财外财来修集无量的福德才能完成,所以随便一相的福德拿出来,就够他后代的遗法弟子享用不尽 三摩地

2018-07-22

佛经所说天,为梵文提婆(Deva)或素罗(Sura)意译,原义为光明、自然、清净、自在、最胜,常被用为形容修饰语,作为六道之首的天道,被认为是六道中最佳最上者,《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解释:于诸趣中彼趣最胜、最乐、最善、最妙高故,名为天。《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释云:神用光洁自在名天。佛经中说天道分三界,凡二十八重,总称三界二十八天,有地居、空居之别,下劣上胜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