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自己一向不是个随和的人,学后依然十分个性,对于许多情理之中的事情仍然非常抵触。比如说礼貌寒暄、彼此送个礼物、客气推让、频繁聚会、吃饭不能AA等等,这些事情恨不得躲得远远的。在自己的逻辑里,只要说完该说的、做完该做的,就应该彼此独立、不再干扰。学三年了,知道了成就是依众生而成就土,就是从利益众生中获得广大福德与智慧;从理论上知道了与众生等无差 三摩地

2018-07-23

(谨以此文献给一切末法众生,愿您们都能有福德与智慧亲近具备真修实证的明师,远离徒有其名的名师,学法无碍,早证菩提!阿弥陀!)在进入这个主题之前,有一些问题想请问亲爱的读者们:第一、将教道场建筑得金碧辉煌、又高又广,就是大道场吗?第二、徒众众多的道场,就是好道场吗?第三、名声及徒众广大的名师,就一定是真善知识吗?第四、在学术界有所成就、名声远播,就 三摩地

2018-07-23

邪见邪法的在家出家法师们,吸取了教资源,壮大了势力后,必定会排挤到未来了义的生存空间。有很多法师跟我讲(陈履安居士也这样跟我讲):萧老师︰你就说你的法,我们说我们的法,井水不犯河水。我们不说你错、你亦不说我们错,各人弘各人的法就好了。我说:对不起!我没办法同意;为什么会有《集》出版?因为我们不说他错,结果自在居士反而说我们的法错,派人渗透,把我们整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一切问题的答案都能从法中找到,我们要用家的智慧看待世间一切事,那么,清明节祭奠亲人烧纸钱,是为了在那个世界里依然生活富足,这样做管用吗?我们知道人有六道轮回,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鬼道和地狱道。如果亲人死后生到了天道,天界一切不缺,比我们人富足百倍,当然不会需要我们的钱财;如果他投生在人间也收不到,有谁听说一个人睡醒一睁眼忽然看到枕 三摩地

2018-07-23

大师应劫而生,遍参南北丛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闭关阅经数十载,深入念三昧,通宗通教而专修净土念法门。粗衣淡饭,不登大坐,不纳出家徒众,不打经忏事,远离名闻利养。不离因果,不谈玄妙,依于当时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景况而倡导学人老实念,自号常惭愧僧,度化众生无以计数。印光大师以前有眼疾,因为眼疾的关系,所以大师有时几乎都没办法写字读书!但 三摩地

2018-07-23

很多人在学,学的目的是为什么呢?通常学的人会告诉你说:是为了要了脱生死、消除烦恼。那为什么要了脱生死、消除烦恼呢?无非是因为死亡的恐惧;无非是因为这个恐惧所带来的内心的苦痛;为什么会有死亡的恐惧呢?因为死之后要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自己努力奋斗了几十年的事业家产,而死亡之后到底是什么?会到哪里去?死亡之后还有我的存在吗?这一些对于死亡之后的那个 三摩地

2018-07-23

《楞伽经》卷四〈一切语心品〉云:【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着作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中世尊告诉大慧菩萨说:「大慧啊!这个第八识心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源,一切善法与不善法之生起现行都是以如来藏为因。」一切善恶业之果报都是以如来藏为正因人在世间 三摩地

2018-07-23

二、所知障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道,也可以说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道上的障碍。三、业障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机菩萨修学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初始学的时候,处处产生障碍,这就是业障。应该如何忏悔业 三摩地

2018-07-23

然因此处众生五浊之心性,大多崇拜表相大师、习以成风;诸方大师复因虚名、利养及眷属欲所系缚,不肯修正邪见,反生嗔恚,故谤菩萨,令诸广大众生继续深入邪见中,步步皆歧--令诸教学人愈精进修行者愈发远离法;菩萨见已,心生慈悯,不能自外之,乃出以指名道姓破邪显正之作为,如是以救众生。菩萨既知诸方大师所堕,既知诸方大师误导众生极为严重,竟能安忍其心,以护大师 三摩地

2018-07-23

今时教有大患存焉,谓外道化、世俗化、法义浅化、密意失传、悟后进修诸地之道次第混淆,此五乃教未来弘传之大患也。大意摘要:1、教之密教化,消灭教于众人不知不觉间;2、教世俗化、浅化后,则与外教之行善无异,则教之胜妙、了义、究竟之特质便随之消失;3、学之学术研究,唯能增长意识思惟,唯能令行者意识执著性增长;唯能令诸破坏教之欧美研究教者,遂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今天来继续讲一个典故事,这是一个微妙比丘尼的故事。当波斯匿王他过世之后,琉璃王继位,当时候搞得民不聊生,因此豪门的妇女,她们发起了出家的念头;总共五百人,她们就决定舍弃贪、瞋、痴,然后舍弃了富贵的夫家,或是舍弃自己的家庭,最后来到寺----门中来出家了。可是她们虽然想要断除自己的贪瞋痴,却很难作到,于是大家感觉到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她们就去找待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三二第九〇六经:【如是我闻,一时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晡时从禅觉,往诣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言:世尊!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戒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作诸善业,二者作已不失。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受大苦恼,二者为得无量大利益事。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法,是故发心。复有二事: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 三摩地

2018-07-23

许多学者都有诵经的习惯,如果能多了解有关诵经的相关知见,在修行上一定会有直接的帮助。首先我们来了解读诵的意思。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读诵的解释: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 三摩地

2018-07-23

许多典,如《金刚经》、《优婆塞戒经》、《说阿弥陀经》等,开头是这样的:如是我闻:一时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祗树给孤独园正确的读音是:qíshù/jǐgūdú/yuán,这个园林是怎样由来的呢?当给孤独长者去拜访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却没有专心招待他,半夜里一直在忙活儿;忙什么活儿呢?忙着准备供品,因为天亮以后要请 三摩地

2018-07-23

曾经有人解释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句话,说:不仅是理论,也不仅是信仰,而是一种活泼自在踏实的生活,只要练习到不因顺逆环境而产生爱或憎,就能太平无事,自由自在,所以法就在日常生活中。法就在日常生活中,没有错,可是六祖的偈里这二句所讲的法是指禅,不可以用声闻法解释,不能用消除烦恼的方法来解释六祖这二句偈。经论是语言、文字,假名为法。真实的 三摩地

2018-07-23

在《说罪福报应经》里面也这么说:祂说喜淫他人妇女的人,死了入地狱,男的抱铜柱、女的卧铁床;出生了以后,堕入鸡、鸭之中,这样的一个罪福是跟着人如影随形的。我们说,不要去看这样的画面,不要去看这样的影片。但是,我们来看密宗里面的像,都是双身抱像,所以当每天拜的时候,每天恭敬渴仰看望陀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双身交抱的密宗像!这样的一个修行人,他每天所看的不断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灭度七百年后,龙树菩萨赓续了陀。此点,陀早已预知授记,读者可参阅《入楞伽经》卷第九,总品第十八之一。当年世尊宣说如来藏法时,因为太胜妙了,大慧菩萨摩诃萨悲悯众生,就问:我乘内证智,妄觉非境界,如来灭世后,谁持为我说?世尊答:如来灭度后,未来当有人,大慧汝谛听:有人持我法,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人问到说:学至今已经半年,看到不顺眼的事情也很容易生气,请问应当要如何克服?首先,要先赞叹提问题的这位学人,因为一般人通常不一定会承认或者是观察到自己有上述的问题,这表示说这一位学人已经能够去观察到自己的问题,进一步也愿意试着去改正它;这不妨是一件善行,所以是应当要随喜而且要赞叹的!说明嗔恚之法的意涵之前,因为嗔与贪往往是相随而行的,所以就先略说贪 三摩地

2018-07-23

家里黑着灯,房间里没有人等着,回到家里也是面对空荡荡的墙壁,说话都仿可以听到回声。尤其是遇到委屈心情不好的时候,连个述说的人都没有,只能把自己蜷在被子里哭。打雷下雨的时候,躲在厕所里刷马桶。可是想到身边那些结了婚有伴的人,其实也没过得有多好,找了老外生混血娃的,因为生活背景不同,两个人现在除了孩子之外已经找不到什么话题了。姐弟恋的,因为男生赚钱不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