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女众都结跏趺坐?觉澈跏趺坐乃佛及佛盘腿而坐之独有姿势,是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之一。「趺」是脚背;「跏」是「加」字之别写,只用于此词,意即把物品置放于高位或将之架起,例如「加冕」「加冠」。结加趺坐或加趺而坐:即盘腿坐时,把左右两趺架起,置于右左大腿之上。佛教典籍对加趺坐推崇备至〔注一〕,固知其功德殊胜也,无奈身难堪任久坐之故,虽是人天所共慕,亦不免乎诤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增一阿含经》卷五十:․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丘众五百人俱。尔时,舍卫城内有比丘尼名曰婆陀,将五百比丘尼于彼游化。时,婆陀比丘尼在闲静之处,而自思惟,结跏趺坐,系念在前,自忆无数宿命之事,……3.《杂阿含经》卷四十五(佛光版第1182至1191经),分别述说诸比丘尼禅坐晏安,不受魔王波旬所娆乱:․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则当中多有为营生计而至窘迫,欲求舒减者;古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欲钩入佛」犹可,何况诸仁者是为离「苦」而求断「集」之法耶?敢不许为大器乎!虽然也,间中亦有个别行人,辄引中土禅宗故事中「怀让接引马祖:坐禅岂能成佛?!」之公案为理据,欲免却盘腿习坐之苦。「根尘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造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释迦世尊旷刼精勤所成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注一】见宋启嵩禅师着《传法正宗记》佛教出版社。【注二】稽之于古:1.《长阿含经》卷八〈散陀那经〉:释迦世尊述说修道人各种歪行,其中有「遥见人来,尽共坐禅;若无人时,随意坐卧」,可见:坐禅虽是所尚也,无奈身难以堪,若可免则且免矣!2.《中阿含经》卷六〈瞿尼师经〉:比丘当学十事,其中第十项:「当学知坐及善坐:不逼长老坐,为小比丘诃」,可见:年老者以身已朽败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适逢释迦牟尼佛诞及香港庆祝第一个佛诞假期的纪念日,同时,亦是佛牙舍利来港展览的大喜日子,本人由衷地随喜赞叹。香港是福地,居于香港的人也是有福报的人。前些日子,因去宝林寺探望圣一老法师,正值他们结夏安居,每天除了二时课诵过堂外,上午还诵两部《金刚经》,下午老法师讲《金刚经》,晚上坐禅,道风非常殊胜。因老法师有好几位,曾经到云居山参访,与我相熟,见到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经常训诫我们年青的一代说:『你们要惜福啊!你们现在能遇到佛法,到这里来修行,可能是过去世栽培了一点福报,但是你们若不惜福,把福报享尽了,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福报的人,犹如你过去做生意赚了钱,存放在银行里,如果现在不再勤奋工作赚钱,只顾享受,把银行的储蓄全部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负债了。』所以老和尚对我们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出家人福报太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之后,老和尚走至佛印桥,站在那里。宏清师便回来喊印开当家师,当家师知道后,便一面安排打出坡板,一面自己走向老和尚处,请问他:『这样大雨,您老人家怎么一个人跑出来呀?』老和尚说:『我不出来,上面的几十亩稻田就没有了,都要被山洪泥砂覆盖了,到时还哪有谷子收呢?』当时,我们见到老和尚的衲袄上雨点并不多,只有脚穿的罗汉草鞋被雨水打湿了。真是道人走过的地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眄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如果当我们证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呢?也就是说,你不能光是考虑你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因为佛陀说过:在我们还不了解这无上法之前,你所要的东西都叫作可坏法,不可爱乐之法,佛陀甚至用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来警惕我们,不是只有用无常这两个字来形容而已,而是直接说这些我们曾经期待和爱乐的法都是肮脏的、污秽的,是能够败坏你身心的法,这些法就是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祂什么时候才会有念头?那个有,你也没办法想象,那是佛地的境界,那不是我们所能够了解的法界实际——常乐我净的境地。比如说,你长久以来,无始以来,不管以前多么遥远,永恒的、永恒的、永恒的过去,永恒的永恒,没有开始的日子,因为我们实际上是永恒的存在于过去直到现在,而且你会持续到未来。不管众生是怎么样,你还是个人一直在走。总有一天,我们在座的每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在这些次法上,佛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一条一条地来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会有的,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就这样列的:菩萨不会怎么样作,菩萨会怎么样作,菩萨不会怎样、起哪种心念,菩萨会怎样、起哪种心念……。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像戒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要转过这个念头来想,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业果性可以成就,所以我们才可以自在地学佛,将来可以成佛;当我们都不去造这些恶业的时候,以后我们就会和这些恶果绝缘,这我们所领受的未来的一切都是善的境界,这样不是很好吗?这样得到也才会心安理得啊!而对于以前的恶业,将来会产生的恶果,也当作是还债来想,乃至想想世间人说的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我们肯诚心忏悔,对方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呢,你不需要这个,因为真正成就你的许多的功德性,经典上已经说得非常的清楚,能够成就你的功德的,都是如来之力,没有诸佛的冥佑,实际上无有一位有情可于此世间建立的功德性。因此说来,最关心你道业的人,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一直在看著你的诸佛,每一尊佛都最关心你。大家知道什么时节,你应该得到什么法,大家知道你什么时节,你的修行会进展到哪里,让你不用自己去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最后你去找那位很容易会让你生气的人,那你到时候,遇到这生气的因缘呢,要斩断,要建立,都是任君自由!佛陀不会在那一时间点还盯著你,神也会说,哇,又该准备起嗔了,那唉,算了,等明天好了,看他是不是懂得怎样远离这个嗔心的法?结果明天又有明天的境界哦,这个嗔心又会继续地发起。所以修学上,自己要用心;而且,通常你精进的时候,境界往往会很多,就刚刚好是你要对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甘愿做菩萨(二十五)——调心是正本清源的修行以前有一个因地菩萨,他发过一个很大的宏愿,就是他发愿将来他成佛的时候,所有一切的人都可以成佛。那我们一般说的是,众生都可以成佛,而他说的是,斩钉截铁地要每个人都成佛。后来,这位菩萨终于成佛。那有人可能要问,他发的这个愿有没有兑现呢?经典上说,有。那时候所有人道的众生,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人道的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没办法达到二地,但是你也自己可以终究无愧于所学,无愧于善知识所教,因为呢,善知识只能把《优婆塞戒经》,这样的戒经告诉你,只能够传你菩萨戒,可是没有办法替你持戒,任何人都没办法替你持戒,持戒是你自己甘愿的,这佛道上的一切,都是必需你自己愿意才行。如同你从远地过来受这个戒,为什么?因为你一定有你想要达到的佛道的目标,不是只有成佛两个字,你一定有远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请看智慧加油站--有趣故事六、七)(二)严持戒律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灭度后。法住世间有三阶段。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善见论云。由度女人出家。唯有五百岁。由世尊制比丘尼行八敬法。还得千年。问。千年已。为都灭耶。答。不都灭。于千年中得三达智。复千年中得爱尽罗汉无三达智。复千年中得阿那含。复千年中得斯陀含。复千年中得须陀洹。总得一万年。初五千岁得道。后五千岁学而不得道。于一万岁后。一切经书文字灭尽。但现剃头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底忧郁─思念种性尊贵底菩萨─佛地难思议,我今在遥;心爱底您,多劫伴我;而今去我诚辽,祈愿路未迢。遥忆吾释尊,大慈大悲;愚鲁如我,亦取无生;多情无欲无悔,愿您常相随。佛法虽易证,无明成障;千年血脉,脚步跄踉;护法不免神伤,何时返靖康?救护无明众,十万火急;每思髮白,时不我予;诸师犹自顽愚,赤氛何时弭?菩萨道讴歌,盼除沈疴;我常思念,转侧难捨;愿您 | admin 2018-07-23 |
![]() |
正因为不脱离原始宗教的“鬼神”信仰(巫术),在祈求加持、利益交换的前提下,所使用的供品种类繁多,乃至有“极不可思议”之甘露者,连替法尊喇嘛润稿《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印顺法师也说:佛世以依教奉行、为最胜之供养,佛后亦供以灯明香华等而已。密教以崇拜者为鬼神相,其供品乃有酒肉。有所谓“五甘露”者,则尿、屎、骨髓、男精、女血也。更 | admin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