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贤愚经卷三》★佛说聚会者,必当有离别。一切有为法,悉皆是无常。无常火炽然,烧灭于三有。爱我者极多,我爱亦不少。我今皆能舍,如此爱着等。生死黑暗处,轮回险阻中。亲亲更相恋,恶见于乖离。无常无悲愍,破坏使别离。恩爱无别离,不应求解脱。展转相亲爱,相恋转善厚。毕竟必别离,以是因缘故。智者求解脱,都无所遗恋。——《大庄严论经卷十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平实导师说,我们跟众生面对面交谈时,以及在网路上跟别人对话或作佛法布施时,都要「爱语」,注意口气要好,口气要委婉、柔软、亲切。如此可以跟众生广结善缘,而且这也是快速摄受佛土而又不必多花本钱的好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谨记,在网路上或是平常面对众生时,明知对方有错,但只要他不是公开毁谤,我们不要一下子就说:「你错了!你不对!」等等,要先温言软语问讯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教教导要以慈悲来对待一切人,而不说爱。因为佛教看待爱,就是欣乐厌苦,是有着贪著的负面意涵,是染污的。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著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本期内容:佛陀藉引须菩提因嗔恚习气故,于五百世中,生生都受生成为毒龙之身,为众开示嗔恚的种种过患罪恶:嗔恚乃是由于无明愚痴所生之粗重烦恼,嗔恚会烧灭种种善根,嗔恚会增长众多恶业,嗔恚所引生后世之果报,将会堕入地狱中遭受尤重纯苦之报。须菩提因造作何种善、恶业,虽得人身,却又是心怀嗔恨恚恼而且无法止息?而今又是以何因缘而能值遇佛陀世尊,并能够出家修行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简略的说,若以接引众生、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说,示现在家相较容易与众生共事,方便摄受修学佛道,如大慧宗杲祖师开示:四摄法中,以同事摄为最强。因此菩萨四摄法中,与众生同事来利益众生最为重要。诸地菩萨都了知这个道理,唯除有特别的因缘或别愿,不然多以示现在家菩萨相,而非声闻出家相处于人间。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示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大阿僧祇劫通常又称一大无量数劫,光是一大劫的时间就已经难以想象,更何况无量数劫?只能说是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虽然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难以想象,但还是可以过得完的,否则过去无量无数诸佛又如何在无量无边的世界成佛?只是有的人是以一年为一年、一劫为一劫在过三大无量数劫;精进的人则有可能是以一年为一劫、一日为一劫、一分为一劫、乃至一剎那为一劫在过的。若真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大家所熟悉的佛法中净土法门,修的是念佛求生诸佛净土,例如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或药师如来的东方琉璃净土。自古至今就不断有修学净土法门的大德,至心发愿求生诸佛净土,精进念佛一心不乱,而感应弥陀世尊、药师如来及观音、势至等他方世界佛菩萨,在梦中或定中示现,或在梦中或定中观见极乐净土或琉璃世界的种种依正庄严,而更坚定求生净土的信愿。可是专门从事学术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学研究者是佛弟子吗?佛学就是佛法之学,口语说就是研究佛法的学问,是把佛陀开示的经典或菩萨演义的论典,拿来加以研究、探讨的一门学问。简单地说,就是从事佛法的学术研究,是把佛法当作一门专门的知识,来进行探讨与研究。而研究探讨的方向或许各有侧重,总之,在于就佛法的思想体系、源流及发展等方面加以阐述;尤其强调因应时代学术潮流,而以学术的方法,加以比对、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教对自杀怎么看?问:受五戒、菩萨戒者自杀犯不犯戒?若以自杀手段往生净土,是否莲品会下降?而世俗法说者因阳寿未尽故会入枉死城或地狱受苦,是否为凭空捏造?若自杀无罪,那么世人因病苦、贫苦等烦恼而自杀,是否也是他的权利?虽不鼓励自杀,但也不应批评自杀,人只要不想活就可以自杀,无罪故。答:《优婆塞戒经》卷六:若自刑者不得杀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无嗔恚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就有人教人家唸佛,要一门深入,然后一句佛号唸到底,打死都不要放下,这样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时候,他是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标而有的这样的一门深入。同样的道理,也有的人会说,要以唸咒的方式,一生这样一直地唸下去。另外也有人会说:假如你抱定要参禅,就要一生一直地参下去,绝对不再改变。也有人说:一门深入是要你一生只要依止一个老师,这样老实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答:佛教不以度化鬼神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人为主要对象;因为鬼神的福德大多不足以证道,人类之中则部份人可以具足见道的福德因缘。至于对鬼神的布施,其实并不需特别的方法,只需依照佛的指示出食,就足够了。至于为受施的鬼神咒愿……等,请依照施食佛事办理即可,不需要特别的仪轨与咒语。也请不必在此事上特别用心,以免未来生中出世弘法时,所度的众生都是见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释迦牟尼佛教导众生解脱于生死流转重病,非世间医师之所能为,故称为大医王,即是采用高超优雅的解剖方法解剖身体与心理,发现生命结构而获得解脱智慧与实相智慧。生命解剖学亦名生命结构学。解剖学是验证生命结构的动态性方法与过程,而结构学呈现一切生命结构有其不变性的事实。决定撰写《生命解剖学》这本书的因缘有些独特。我开始学佛时经常思考生命与命运的问题。例如一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要:l释迦牟尼佛将十因缘观隐藏在十二因缘中千余年来无人能解,菩萨辟支佛重来人间,依于见道通达的智慧功德发现隐藏的十因缘,才能称为辟支佛。l萧平实老师在《阿含正义》中正式提出十因缘观,解开无师独觉的菩萨辟支佛如何观察生命结构的逻辑与方法,发现生命一定要有入胎识的存在,作为十因缘观中的轮回主体。l爱因斯坦相对论孪生子悖论存在的逻辑错误:不同的时间怎么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等为十?一、结宿冤,二、恒疑虑,三、恶友随逐,四、善友远离,五、破佛净戒,六、王罚,七、恣纵愓逸,八、恒时忧恼,九、不自在,十、死入地狱。】偷盗也是跟众生结怨,并且会让众生对我们产生疑虑而不能信任我们。而且小偷或盗贼多半结交的都是一起偷盗的恶友,善良有道德的朋友也会远离他。偷盗不仅是违犯了佛戒,也违犯了世间的法律,会遭受到刑罚,偷盗的人时时都不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中真正的灌顶是怎样的?灌顶是什么?真正的佛法中的灌顶,说得非常清楚明白:当菩萨在九地满心位的时候,他入十地,他先要放出光明,给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的众生是什么呢?就是世间的这些凡夫,在六道中轮转,从地狱道,他就要一一放光出去。放光出去要照哪里呢?照地狱的众生,然后照饿鬼道的众生,然后照畜生道的众生,然后照人道的众生,然后照阿修罗道的众生,然后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好,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慢慢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事物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的,可是却是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如果当我们证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呢?也就是说,你不能光是考虑你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因为佛陀说过:在我们还不了解这无上法之前,你所要的东西都叫作「可坏法,不可爱乐之法」,佛陀甚至用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来警惕我们,不是只有用「无常」这两个字来形容而已,而是直接说这些我们曾经期待和爱乐的法都是肮脏的、污秽的,是能够败坏你身心的法,这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每一个人的红尘现在就要藉着世俗的红尘,来说明佛法里面的红尘是什么意思。取世间红尘的意思,说红尘是纷纷扰扰,我们世间中,何处纷纷扰扰、变动不止?譬如说,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我们听到的种种声音,我们闻到的种种香臭,我们所尝的酸甜苦辣,我们所碰到的冷热细滑,所感受到的喜怒哀乐。这个统称为六尘,也就是所谓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一直在变动,生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有的人都没有办法供佛,因为真的缺钱,那他可以用什么来供佛?用嘴巴赞佛。用嘴巴公开赞佛,他的福德就增长了;所以有的菩萨此世没有钱财,她就每天不断地赞佛,这样也能使福德增长。所以随喜赞叹是一个修福德很重要的方法,千万不要像某些没有智慧的人,人家今天捐来一万块钱,他就酸溜溜地说:哎呦!我都不像你那么有钱啦!我捐不起啦!我不如你啦!讲话酸溜溜地,不但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小乘法不能称为佛法有些人就会认为说,佛教,事实上它的弘传是以出家人为主的,结果现在有很多在家人来弘传,那就有一点所谓的,僧俗颠倒的问题。颠倒僧俗的问题,他认为说在家人就是俗人,出家人就是僧宝,如果这样子,俗人跟僧宝颠倒了、混淆了,那这样传统的佛教能够维持下去吗?乃至会说现在很多白衣说法,很多居士在说法,这样子不是颠倒吗?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观念,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