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既施与已,复教乞者如法守护,勤修供养佛法宝。】这一段佛陀继续这样开示:有智慧的人布施的时候,看见有人来乞求,心里非常欢喜,为什么呢?祂说:就好像家里失火了,财物就要被火烧掉了,可是能够从失火的住宅里面,把财物救出来一样那么欢喜。为何要这样譬喻呢?因为在三界中生死,所受用的财物,它是随着一期生死而消耗殆尽;这个三界的生死就好像火宅一样,这些财物随着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其实三大阿祇劫之中,所应修的福德是很广泛的,这里只能举少数几个例子,也就短暂的一世、两世之间的因果,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当然还有其他的经论之中,也曾经提到这一些所施物与未来果报的关系,譬如说《佛说布施经》、《大智度论》等等;这个部分,就可以自己阅读参考了,然后看看有没有是自己可以受用的。 (原标题:色施香施味施触施的果报)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因为我们布施佛法给他们而对佛、法、三宝有信心而不怀疑,那未来无量世的我们也因此对三宝更有信心。所以,不是只有财物布施才会有财物的回报,法布施也都会得到财物的回报,还可以得到智慧上面的回报;因此佛说:法布施胜过财布施。 (原标题:法布施的功德) 三摩地

2018-07-23

于是他就派侍者到寺院去,通知知客他明天要过来;结果知客就先说:这事不成。为什么呢?因为已经有一位人家,已经先登记了;然后侍者就跟他在那边一直挪,看有没有办法可以通融,结果答案都是否定的。于是侍者很无奈,就回报国王说:隔天刚好有一户人家已经跟寺院说好了,我们没有办法;而且寺院它也不通融。国王一听,就不悦,想:我是一国之主,我什么时候要供养三宝,就 三摩地

2018-07-23

回到家里,儿子启禀父母说:但愿两位尊亲大人为我礼请佛陀以及众比丘。父母回答说:要礼请佛陀与众必须先准备各种供具,不是匆匆忙忙就可以办好的。儿子说:只要把厅堂房舍洒扫干净,把桌椅座席排放整齐,再施设三个高座,那么百味饮食自然就有了。另外,我前世的母亲现在还在人间,就住在波罗奈国,恳请两位尊亲帮我把她请来。父母随顺儿子的意思,就派人去把儿子的前世母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些比丘教化到某一个村庄,当时村中有许多人看见人来到村庄,大家竞相供养衣服、饮食等物,让出家人得以四事无缺。当时,有夫妻二人贫穷下贱生活非常困苦,由于先生看见大众竞相供养人,反思自己贫穷下贱,无法供养!不禁流下泪来。妻子看见先生流泪,问:‘到底发生什么事使你泪流满面?’先生回答:‘今天看见许多人来到村庄,大众竞相供养,而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在末法时代,供养时要注意这位出家人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因为佛在经中曾开示:出家的人可分为四种:胜义、世俗、哑羊以及无惭愧。所谓的胜义,就是指佛、菩萨、独觉、初果到四果等七种;这七种出家人不一定要现出家相,只要是三乘菩提见道的人,都是胜义所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所谓的世俗,是指剃发、著染衣、受声闻别解脱戒的出家人,本身持 三摩地

2018-07-23

虽然供养宝功德很大,可是自己确是以这样的功利心来供养宝的,所以心不纯正,违背了佛法的道理。但是,因为身边没有真善知识的摄受,而让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个误解折磨了自己以及家人多年;并且是在自己因为不孝养父母而吃足了苦头之后,才有因缘反复思考,并依照萧平实导师的教导,如实地去改正自己的行为之后,问题才得以消弭。也因为这个改变,而导正了自己对于布施的认识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也要观察自己有没有无明、憍慢,或者好为人师、希求恭敬等杂染之心而不自知,以免自己有意无意地违背团规矩,乃至犯下亏损如来、亏损法事的过失,那就不好了。6.佛陀于经中开示说,诸佛如来乃是远离四种过失说相应法,这是菩萨应该学的,也就是说法时,要远离「非时、非处、非器、非法」这四种过失来说相应法。另外网络其实不符合「善择时节、善择处所、善择根器」这三种 三摩地

2018-07-23

不离供。22.得识宿命。23.生净佛土。24.生生之处诸根具足。25.得三十二相庄严之身最为上主。26.种陀罗尼根本种子。27.作无断辩智因。28.得智人眷属。29.集大智因速疾得法。30.不起不正忆念之心。31.舍离一切世间财施。32.得藏辩才无尽。佛经原文:佛言。阿难。若有菩萨善男子善女人。于初日分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七宝。施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及诸缘觉乃至诸佛。如是日 三摩地

2018-07-23

不离供。22.得识宿命。23.生净佛土。24.生生之处诸根具足。25.得三十二相庄严之身最为上主。26.种陀罗尼根本种子。27.作无断辩智因。28.得智人眷属。29.集大智因速疾得法。30.不起不正忆念之心。31.舍离一切世间财施。32.得大~法藏辩才无尽。阿难。菩萨法施。有是三十二功德名称。-------《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原标题:布施佛法的三十二大类殊胜功德善果) 三摩地

2018-07-23

归依佛法者甚为难事。又复能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饮酒等近事戒法。如是补特伽罗转复难作。何况于佛世尊。合掌恭敬而行布施。施已净信于佛无疑。及法伽亦无疑惑。乃至苦集灭道四圣谛理。永断疑见。阿难。今此摩诃波阇波提苾刍尼。能起净信心归依佛法。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饮酒等近事戒法。而能于佛及法伽。乃至苦集灭道四圣谛理。已断疑惑。此苾刍尼难作能作。佛亦自 三摩地

2018-07-23

于后时间,有少缘,竟不随从,便出恶骂:『汝等佷戾,状似毒龙。』作是语已,寻即出去。以是业缘,五百世中,受毒龙身,心常含毒,触娆众生。今虽得人,宿习不除,故复生瞋。」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劝化比丘恶口骂者,今须菩提是。由于尔时供养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行。语译如下:世尊初成佛时,有一天,世尊知道大海中的龙王得度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于后时间,有少缘,竟不随从,便出恶骂:『汝等佷戾,状似毒龙。』作是语已,寻即出去。以是业缘,五百世中,受毒龙身,心常含毒,触娆众生。今虽得人,宿习不除,故复生嗔。」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劝化比丘恶口骂者,今须菩提是。由于尔时供养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行。语译如下:世尊初成佛时,有一天,世尊知道大海中的龙王得度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三贤位证悟菩萨有过三分之二阿祇劫时间,也有过当生,如导师已经如是跨越三贤位而成为地上菩萨,因此要不要降伏烦恼,要不要续行贪染,要不要续行烦恼的现行,都是自己的事情,这要不要,虽然还是抉择觉分,可是真的不随之贪染,就是不能随顺安忍,放纵自己就是道业不进,这些只能修行人自己在悟后,好好地花上一段时日,好好地想通,当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无法想通,所以才会说 三摩地

2018-07-23

在佛世的时候,佛陀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想要供养佛陀一件自己亲手织的金缕衣,佛陀想要让姨母得大功德,于是告知她供养众就等于是供佛了,因为供养众的福田,乃是广大无边,因此劝姨母大爱道比丘尼将此金缕衣供养宝。所以大爱道比丘尼次第供养团的上座,但大家都不敢收!后来只有弥勒菩萨接受了。弥勒菩萨穿著金缕衣走在路上,因为他有三十二大人相,紫磨金色身,所以众 三摩地

2018-07-23

后来石霜禅师舍寿,寺院中的众都请首座继任住持;九峯禅师却向众们提出,必须首座有真正得到石霜先师佛法的意旨,才可以继任住持。首座听了就问他,石霜先师有什么法意?九峯回答:石霜先师曾开示:‘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的就不问了,你且说说‘一条白练去’所要显示的法意是什么呢? 三摩地

2018-07-23

法师、居士们如果以意识心教导佛子们,说一念不生之离念灵知心就是开悟者所悟的真心,佛子们被误导而信以为真,而且也被名师印证了,其实并不是真的悟了;就算是日夜精进不懈怠,三大阿祇劫都安住在这种觉知心的境界中,也仍然是悟不出来的。佛子们!如果是真想学佛而不只是学声闻、缘觉,想在此一生当中找到回家的路,那就得寻找明心与见性的方法,因为明心与见性才是回到本 三摩地

2018-07-23

后来在稽亭塘下网鱼时,遇一梵对他说:往昔在毗婆尸佛前,我和你同时发愿渡生,现今兜率天宫中你所享用的东西都在,你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士闻之瞪目而已。其又道:汝试临水观影!大士低头见水中圆光宝盖,顿悟前因,于是抛弃渔具,携归家,请求修道之地。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栖也。遂结茅庵而居,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开垦土地,种植蔬果。或为人帮佣 三摩地

2018-07-23

一日,一位募化建议他看这样一则公案----问法灯禅师:百尺竿头,如何进步?灯云:恶。----于是,郁山主便按那位人的教导,放下万缘,朝于斯,夕于斯,一心参究这个公案。这样一直参了三年。一天,郁山主骑着小毛驴外出,在过一座木板桥的时候,小毛驴突然一脚踏翻桥板,连人带驴,一齐掉到桥下。这意外的一惊,令郁山主顿时言思路绝,豁然大悟。2、从前有一位无名。诵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