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声闻人,他没有菩萨的种性,他即使进入了菩萨的团,菩萨的团里面是可以包容这样的声闻人;可是这样的声闻人,他要实证菩萨的初果,要能够进入七住位明心见道,那是非常的困难的。因为声闻人在菩萨团里面,很容易显发出他声闻的那种气息,也就是说他总是考虑到自己的道业而已;他不会考虑到:整个应该如何弘传?我应该如何来遵守菩萨团的种种的规定?所以说,一定是具有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佛开示:当时的夜儿达多,就是过去世的我;这一万两千位仙人,就是现在的一万两千位比丘啊!不仅佛在《杂宝藏经》卷7如是开示,在卷3也如是开示;因为贪著利养而毁谤他人,导致无量劫以来受诸大苦恼,乃至今日为他人所毁谤,其大致如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弟二人心乐求佛法,出家学道,其兄长修寂静行,后来成为阿罗汉,人称为阿练比丘;其弟聪慧诵三藏经,后来为当时的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这些还在因地修学的菩萨,仰望这些大菩萨们对于佛的恭敬、对于法的恭敬,乃至对于胜义的恭敬,那比之祂们,我们是否应该要更加恭敬于三宝,更加对于诸佛礼敬赞叹的心,要能够由衷而发呢?其实礼敬诸佛,在佛陀开示当中,不在于说你今天供养佛,是多么名贵的东西,而是您只要以一分的恭敬心来供养佛,自然能够得到那一分殊胜庄严的果报。所以在《阿含经》写著,有一次 三摩地

2018-07-23

轻慢他人就是无非是说,自己的证量非常的高,因此对于其他的人就不理不睬,所以他远离了菩萨的慈悲性;甚至有时候,对于真善知识,他根本不服他的教导;这样的人他甚至还会整个团。第二个,对于世间事方便来做种种的追求。为什么呢?有的人他忘不了他的世间法、他的营生事业,因此他希望获得钱财,希望获得许许多多的恭敬供养;甚至有人希望能够在美色种种获得—— 三摩地

2018-07-23

为人而能当国王、大臣、长者等,并且地位尊贵而有权势的人,都是从礼敬佛法三宝中来的。为人而且是大富豪,其财富是无限量,这是从布施中来的。那些长寿而没有疾病,身体强壮的人,是因为持戒律之故。长得端正白净,容光焕发,身手柔软,吐气芬芳,人见人爱,令人观看不厌的人,是修忍辱的结果。喜欢精进修行,不懈怠,乐于培植福德的人,是从精进中来的。个性安详不急躁,言 三摩地

2018-07-23

在现今整个佛教界的氛围来说,真的有困难度,现今又有多少道场能依于大乘见道来为初果的较量呢?所见或是落入六识见或外道化,每天汲汲营营的都是增长俗二众的世俗习性,出家人不但不能有自己正确的修行见地,反而被世间学术界的见解,世俗人的习性带着走,乃至甚至有明里、暗里暗修双身法,而以双身修法以为究竟。所以现今佛教界有许多是见重、爱更重,而只要是支持教、广论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来,知道这样种种因缘以后,唯一能够作的就应当是自己,自己可以受三归,自己可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这是自己可以不受他人所限制的;自己也可以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就算是你觉得困难,但是作久了就不难。像很多吃素的人,他也不是生下来就胎里素,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胎昧,也作不到胎里素,或是说没有胎昧,他也不一定会胎 三摩地

2018-07-23

在声闻解脱道中已经是如此重视次法的了,在大乘法中更是如此;所以菩萨六度、十度都一样要从布施开始说,如果布施的道理与因果都听不进去,见了佛门出家人时,心里咕嘀著说:哼!他还不是跟我一样,我为什么要供养他?于是就不肯供养宝,也不肯护持正法;一旦听到说要努力护持正法时,就赶快把口袋按紧一点,免得钞票飞出去了。这就表示他还没有资格修学解脱道,更没有资格修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候教团当中彼此互相埋怨:难道真的没有人,可以把毕陵叫来吗?难道真的要派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长老,才能把毕陵给带来吗?此时佛陀来到团,佛听完了大众的禀告之后,只说了一句你过来!于是在一瞬间,毕陵就出现在佛的面前,毕陵尊者对佛禀白说:佛啊!我不骄慢,我也不会自大去轻蔑于人,只是当我才想要开口呼唤诸位长老和尚的时候,就自动冒出了贱民这个字。于是佛就对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意根有四种根本烦恼——痴、见、慢、爱,而且很深沉潜藏着,祂与习气有关,众生很难发现到,所以菩萨在第二大阿祇劫才开始断除意根的习气种子随眠。虽然祂无始劫以来与如来藏在一起,仍然是可灭之法,于阿罗汉入无余涅盘时,愿意自我消失,愿意灭尽自己的五阴十八界,不再三界现身意,跟着意识一起消失;所以说意根是可灭之法,不是常住法。综合上面所说得 三摩地

2018-07-23

若有宝来了,要赶快站起来迎接,尊师、长辈来了,要赶快起来迎接;他们要离开了,就站起身来送行:来迎去送。对众生行施时,应当要自手施与。我们前面有讲过布施的五个要领,对自己未来世最好的行施五个要领,不可以忘掉;其中一个就是自手施与,自手施与就表示你有至诚心。有的人布施时总是有一副大老板的架势:张三!拿个什么东西送给他!口气还带点轻蔑。菩萨都不这样做, 三摩地

2018-07-23

甘地的生活尤其是在情欲方面是禁欲生活的典范,丘吉尔戏谑地称他为半裸游方。印度文明之外的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甘地这种苦行的禁欲生活。但是,从这种禁欲生活中,我们看见了圣雄甘地乞丐外衣下的伟大灵魂(印度诗人泰戈尔语)。由此,笔者想到:为何时下的们外衣下就没了灵魂呢?为何大多都过不了这道坎?看来,甘地长期与裸女同睡能做到坐怀不乱,很值得一探究竟!最近,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物亦复如是。善男子。王与大臣及恶比丘犯根本罪。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七根本重罪。未来恶浊之世初发心菩萨造作恶行,所谓刹利恶行,婆罗门恶行,大臣恶行,大将军恶行,辟舍恶行,首陀罗恶行。什么是恶行呢?就是造作身口意三种恶业。造作恶业的比丘自称智慧,自恃财富,大行布施。于是放逸矫慢,忏悔嫌憎嫉妒其他善行比丘,与之争斗。并依持国家首领,大臣的 三摩地

2018-07-23

〗讲记这段看来好像没说什么,但其实这一段所说的四个法是让我们在证悟之后,能够迅速完成第一大阿祇劫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不容易,我们来听听看世尊怎么开示。如果你们能具足这四个法,一定会趣向菩提、其心坚固。这样要超越第一大无量数劫,就不是难事;若能这样做,《解深密经》所说的:以一年为一个大劫,在一年之中过完一个大劫,乃至一日过完一个大劫,这 三摩地

2018-07-23

即这个共修团体的本身,就是一个菩萨团,我们要很小心,切忌于已经悟道的同修之中搬弄是非。讲话要很小心,不然,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成就自赞毁他、毁谤三宝及破和合的重大戒罪。所谓自赞毁他是说:在同样是见性、同样是开悟的人之中去分别、批评同修悟得不够深,他见性见得不真或他老早就退掉了;不可公开这样去讲。如果发觉有某一个人退失了,私下来跟我讲,我来加以补救帮 三摩地

2018-07-23

谓或念佛,或法,或,或戒,或舍,或复念天,或于宣说惛沈睡眠过患,相应所有。于此法中为除彼故,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惛沈睡眠所有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惛沈睡眠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以论议。为除彼故,于此听闻受持,以大音声若读若诵,为他开示,思惟其义,称量观察,或观方隅,或瞻星月诸宿道度,或以冷水洗 三摩地

2018-07-23

三、生长善根方便,谓于三宝所,起爱敬心,尊重、供养、顶礼、称赞、随喜、劝请,正信增长;乃至志求无上菩提,为佛、法、威力所护,业障清净善根不退;以真如离一切障、具一切功德故,随顺真如修行善业,是名生长善根方便。------《大乘起信论》前面讲的是离开一切诸恶——止息诸恶。可是止息诸恶以后,仍然不能使你如实的清净啊!还要有方便把你的善根加以增长。 三摩地

2018-07-23

在声闻解脱道中已经是如此重视次法的了,在大乘法中更是如此;所以菩萨六度、十度都一样要从布施开始说,如果布施的道理与因果都听不进去,见了佛门出家人时,心里咕嘀着说:「哼!他还不是跟我一样,我为什么要供养他?」于是就不肯供养宝,也不肯护持正法;一旦听到说要努力护持正法时,就赶快把口袋按紧一点,免得钞票飞出去了。这就表示他还没有资格修学解脱道,更没有资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刚刚讲的这十个重戒,主要的是说:我们最容易去犯的毁谤三宝、自赞毁他、破和合,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这些最容易犯。其他的比较不会,因为会犯这一些重罪是有道理的。就是心里面有一个诤胜的习性在,而这个习性很难转,所以特别提出来讲,让我们谨慎在意。另外有一种人,他喜欢炫耀,那也是一种诤胜的习性。所以他到处去问,听说那一位师姐见性!听说那一位师兄见性了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我们这个团体有很多的共修处,在这些共修处里面,有许多已经明心见性的人,《大宝积经、大集经、维摩诘经》都告诉我们,见道的人就是菩萨,不管他是出家相在家相。如果我们在这里面挑拨是非,搬弄口舌,而造成见道者之中,某些习气未尽者因此产生误会,而造成隔阂,那我们便成就破和合的重罪。破和合在菩萨戒而言是重戒,犯了不通忏悔。因此我们说话要很小心,因为我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