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大家都知道,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为什么佛、法、僧被称作珍宝呢?佛在经中说到,有长者问佛:今不知以何义故,说‘佛、法、僧’得名为宝?愿佛解说,显示众会及未来世敬信三宝一切有情,永断疑网得不坏信,令入三宝不思议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是说有一位长者问佛:我等不了解为什么要说佛、法、僧为珍宝。希望佛您能为今天上的大众,也为了未来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也会跟你说:其实我不是在说客套话,因为佛早就开示说,从初住位开始,乃至于到七住明心,进一步还要到十住位,再经过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最后才能够究竟通达此经的深妙义理;然而,从初住位开始,这样一共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究竟通达百经的。所以,他才会说:我是不敢讲一经通就百经通这一种大话的!因为,我即使真正亲证了此经,可以随分为人解说《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好像说,佛度五比丘证阿罗汉道之后,世间开始有了僧众,所以就说,开始有佛法僧三宝。佛的证量我们姑且不说,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众生是错误领会的,乃至是故意去攀缘而浅化它。即便是僧这个字的定义,也已经有很多混淆,当然也就会产生种种的误会。五比丘一一均为僧,当然合起来就叫作僧众,当然位在三宝之数。请问到底以何为僧?以现剃发、着染衣的相为僧吗?从表相上来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我再进一步问你说:修学佛法的过程是这么辛苦,乃至于还要再舍弃五欲,你能够安住得下来吗?再者,你刚才讲说为了要求智慧,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求智慧?是为了要利乐有情呢,还是为了要藉这个来博取名闻利养?而实际上这个三大阿僧祇劫的过程久远,你又有什么把握可以成办呢?你可能拍胸脯这么讲说:我现在已经心得决定了,我得这个智慧不是要为了我自己的名闻利养;虽然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禅宗也不可以三关自限,因为知道说,从大乘见道以后,之后还有差别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要经历将近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修学。可是话又说回来,要能够真正地大乘见道,禅宗还是最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个重任。可是这个前提是说,是要有真正证悟乃至于说是悟得深的善知识,来住持的前提在。第八说华严宗。华严宗是宗奉《华严经》,以经为名,所以叫作华严宗;而古来多有善知识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中间将近要花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修学,可是这种种的修学无不依靠最初亲证如来藏所得的人无我而为基础。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1集什么叫做大乘和小乘?>正钧老师(原标题: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差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六祖坛经》当中,记载了曾有一位僧人,举了当时一位卧轮禅师的他的所诵的偈,他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这位卧轮禅师修的是“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这是离念、无念的事一心。可是六祖惠能大师听了,就知道这位卧轮禅师还没有明心开悟,便告诉僧人,如果依卧轮禅师所诵的去修行,必定更加系缚,难以明心证真。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人的观念上,认为法师就是指剃光了头、穿着僧服的出家人,但其实这个观念并不正确。因为就出家来讲,本来就有身出家心出家,身出家心不出家,身不出家心出家,还有身不出家心也不出家的这样的四种差别,也就是有这样四种的可能的差别。那么依照释迦牟尼佛在《优婆塞戒经》卷五里面有关于三归依的开示,佛陀这样讲,佛说:【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中对福田也有所分类,有分为二种福田:第一是悲田,就是慈善事业,救济孤苦贫穷,都是属于悲田;第二是敬田,恭敬、尊重、供养佛法僧三宝以及父母、师长,都是属于敬田。也有将福田分为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这三种。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和尚;那功德田则是,从最初只知道佛法修证方向的这个向位的修行人,乃至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十方诸佛,这个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六住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有的人却是执著于表相,从外表的特征来看善知识,把善知识从外表来看,而不重视善知识的实质;认为只要是有名气的就是善知识,或者广告作很大的就是善知识,或者认为,只要出家穿着僧衣的人就是善知识。他不从这位善知识所说法的内容、内涵,去判断是善、是恶、是染、是净,而单单从这些表相的自己的觉受来作决定,这样以外表来决定是否为善知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当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这段圣教怎么说呢?这段圣教就是说,对于初机的学佛人,因为他对于佛法僧三宝的信心还不够,对于自己用功努力的信力还不足,因此,他必须要时时的鼓励,才能让他继续的进步。如同小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因为父母的鼓励而他会继续努力,他当然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鼓励,父母也希望小孩能够透过鼓励,让他继续进步。所以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示现这些瑞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在您礼拜诸佛如来以及自己的上师师僧的这些功德的同时,您当场也回向无上正等正觉的成就。这就是以礼拜如来的最上供养,再加上回向最上供养的功德,这样加乘的效果,这样加倍来增长其中的功德成就。再者,如果我们供佛,或者供养惠施其他福田的同时,也是可以透过回向的加行,而增益其中的功德与福德。因为如法无倒的回向乃是功德法的成就,这个回向并不会因为物质的局限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于圣种性中的修道位里来行菩萨行,广修十地所应该修的十度波罗蜜;这样经过将近两大阿僧祇劫的时程,最后满足了十地心,蒙佛加持灌顶而进入到等觉位菩萨。而这个等觉菩萨继续在等觉位中利益众生无边无际,这样百劫修相好,累积成佛该有的广大福德。这位等觉菩萨广行布施,他是无一处非舍身处,无一时非舍命时;这样百劫修布施内财外财,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种随形好,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一种偶像崇拜是什么呢?譬如对僧衣产生了迷信的偶像崇拜而没有智慧,以为穿着僧衣出家就代表证量比较高,产生了憍慢而崇拜僧衣,而对于真正有实证的菩萨反而弃舍。这在古时候就发生了。譬如古时候中国有一个无着比丘,身着出家穿僧伽黎,但一位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帮助他到兜率陀天谒见弥勒尊佛;自己因为僧衣崇拜,看到弥勒尊佛三次,都不恭敬礼拜的求法,所以弥勒尊佛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年,玄奘大师到印度去取经的时候,当时候在那烂陀寺最著名的一个高僧,就是所谓的戒贤大师。据传,戒贤大师在当时的时候其实已经身患重病,苦不堪言,本来就想要舍寿的;那是因为他知道了玄奘大师要到西天来取经,所以他百般的忍受希望能够等到玄奘大师来,再把所有的法宝交付给玄奘大师;这个过程的的确确也作到了,而且戒贤大师经过这样的一个事件之后,他后来的病痛也不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年,玄奘大师到印度去取经的时候,当时候在那烂陀寺最著名的一个高僧,就是所谓的戒贤大师。据传,戒贤大师在当时的时候其实已经身患重病,苦不堪言,本来就想要舍寿的;那是因为他知道了玄奘大师要到西天来取经,所以他百般的忍受希望能够等到玄奘大师来,再把所有的法宝交付给玄奘大师;这个过程的的确确也作到了,而且戒贤大师经过这样的一个事件之后,他后来的病痛也不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这么说,这个筒裙已经是无主之物了,就让它作为我们僧侣的袈裟吧!释迦牟尼就捡起了被老鼠咬过的筒裙就走了。小孩子看到了就慌忙地叫道:乔达摩长老!这是被老鼠咬破的不祥之物,使不得啊!使不得啊!但佛陀就用手拿着筒裙回到了竹林精舍。小孩子看没能留住佛陀,于是就赶快回去告诉爸爸,刚才发生的事情。婆罗门听说是佛陀拿走了这个破筒裙,心中就惊慌了起来。这一位婆罗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三种疑就是对圣众疑,这样也不能解脱;也就是,他对于同行的僧团这些和合众们,他对他们会有怀疑、会有犹豫、会有不信任,所以没有办法和僧团的人相处得很好。第四种就是他犯了禁戒,他不会悔过;然后不但不会悔过,人家劝他,他也觉得说:我这样真的是有错吗?无法听信人家的劝导。第五种就是他的心没有办法安住在清净梵行的修学,所以当佛陀称赞说:我们应该要对衣服、饮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好了!这样介绍完了以后,诸位可以来分析及了解了:这五十三参中,现声闻相的出家菩萨总共有七位,其中六位是比丘、一位是比丘尼,这六位身穿僧衣而示现声闻相的比丘菩萨中,前五位的比丘,有四位比丘还在十信位中、一位比丘是十住位中的第一住初住位,都还没有明心。但是有一位比丘尼证量蛮高的,她已经到了十行位中的第四行了!也就是说,她已经明心而且是眼见佛性(眼见佛性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