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古代石霜禅师入灭后,寺中众想要推举禅定功夫很好的首座来当住持。但是九峰勤禅师却不赞同,他说:「先得勘验首座亲得先师意旨否?」后来首座就说:「香烟起处,如我不能坐脱立亡,我就是不会先师意。」炷香点燃了,火刚熄,烟才刚升起,他就已经舍报走了。但是九峰禅师却抚摸首座的背,同时说道:「坐脱立亡则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所以首座虽能坐脱立亡,看来似乎已 三摩地

2018-07-22

后来佛陀终究是答应了,波阇波提因此而可以出家,从此开创了佛门之中的比丘尼团,而且她本人也很快的成就了阿罗汉果;这就是佛陀对于姨母报恩的方式。至于佛陀对自己的父亲净饭王,也是如此。净饭王晚年的时候,快要舍报之前身体很虚弱,全身就好像被人拆散一样的痛苦,他躺在床上喘气,各种医治都无效,于是净饭王的弟弟和大臣们就问:大王啊!您这一生并没有造作恶业,为什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在第457卷中说到: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当时教团里发生了提婆达多团的事情,世尊对此生起了大慈悲心,怜悯提婆达多所犯下的可怕的行为而说了过去的事情:在过去波罗奈城,在梵王统治的时期,世尊当时是大象之王,它在山岭里统领著八万头的大象,在茂密的大山里,有一只蜂鸟妈妈,在大象经常出没的林子里筑了一个小巢,下了几个小小的蛋,不久它那些可爱的 三摩地

2018-07-22

别人给近现代高弘一法师做菜时,菜咸了,弘一法师说:很好。咸有咸的味道。淡了,他说:很好。淡有淡的味道。利他心强的人比较快乐,爱与不爱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判别出来的。总考虑自己的感受就经常有苦,一心想着别人的人就把自己放下了,从别人的快乐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如果我们拥有视众生如独子的情怀,那么爱就不再会是苦了! (原标题:有爱就会有苦)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中对福田也有所分类,有分为二种福田:第一是悲田,就是慈善事业,救济孤苦贫穷,都是属于悲田;第二是敬田,恭敬、尊重、供养佛法三宝以及父母、师长,都是属于敬田。也有将福田分为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这三种。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和尚;那功德田则是,从最初只知道佛法修证方向的这个向位的修行人,乃至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十方诸佛,这个是 三摩地

2018-07-22

后来佛陀终究是答应了,波阇波提因此而可以出家,从此开创了佛门之中的比丘尼团,而且她本人也很快的成就了阿罗汉果;这就是佛陀对于姨母报恩的方式。至于佛陀对自己的父亲净饭王,也是如此。净饭王晚年的时候,快要舍报之前身体很虚弱,全身就好像被人拆散一样的痛苦,他躺在床上喘气,各种医治都无效,于是净饭王的弟弟和大臣们就问:大王啊!您这一生并没有造作恶业,为什 三摩地

2018-07-22

如今平实导师所领导的大乘证悟菩萨团—正觉同修会—仍然住世,平实导师不仅开悟明心和眼见佛性,甚至是实证阳焰观、如梦观,以及已经实证了犹如镜像、犹如光影现观的地上菩萨。在正觉同修会中所修学的佛法不仅可以让人断我见实证初果,甚至可以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而许多已经证悟的菩萨,正努力地继续修学般若别相智及熏习唯识种智,欲往初地迈进。因此,学人 三摩地

2018-07-22

当须十方众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佛告目连:‘十方众生,七月十五日,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 三摩地

2018-07-22

为了让未来世不再更加贫苦,于是相约卖身给有钱人家做奴仆,得来的钱财拿到寺院请作、供养佛塔,并且布施众及救济贫困的百姓。终于感动了国王,施给他们宝衣璎珞,让他们脱离贫穷免除了奴仆之身,并且赞叹他们:真解悟贫穷之苦,能以不坚之身易于坚身,不坚之财易于坚财,不坚之命易于坚命。——《杂宝藏经》卷4另外,《佛本行集经》〈大迦叶因缘品〉中,更记载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很快地就去见佛陀,舍利弗跟佛陀说明了前后关系后,佛陀就问耶舍:你真的有这样的行为吗?耶舍说:确实如此!对于这件事,佛陀是以非常严厉的态度来开示,佛陀说:耶舍!这是大过失!比丘中没有过这样的事,你这个愚痴无明的是第一个开了这个大罪门,在清净没有漏患的地方起了漏患;天魔波旬经常要来找比丘们的过失,都找不到!你帮天魔波旬开了一条可毁坏团道路的第一 三摩地

2018-07-22

这时,路过一游方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 三摩地

2018-07-22

举例来说,如果有人愿意接受三归依,是不分男女的,只要能够信受因果,信受佛法三宝,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幼,一切有智慧的人、有知识的人,只要愿意信受三宝,归依三宝,在如法的三归依以后,一样可以得到三归依的戒体。并不会因为这个人是男是女的种种的差别相,而会有男人可以受三归依、女人不能受三归依的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因为三归依的成就,跟男女相貌没有关系, 三摩地

2018-07-22

请世尊收我为吧!我要皈依佛、法、三宝,直到终身。-----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4-03-08 (原标题:佛说女人贫富贵贱和美丑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2

为了让未来世不再更加贫苦,于是相约卖身给有钱人家做奴仆,得来的钱财拿到寺院请作、供养佛塔,并且布施众及救济贫困的百姓。终于感动了国王,施给他们宝衣璎珞,让他们脱离贫穷免除了奴仆之身,并且赞叹他们:真解悟贫穷之苦,能以不坚之身易于坚身,不坚之财易于坚财,不坚之命易于坚命。(《杂宝藏经》卷4)另外,《佛本行集经》〈大迦叶因缘品〉中,更记载:释迦牟尼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有的人却是执著于表相,从外表的特征来看善知识,把善知识从外表来看,而不重视善知识的实质;认为只要是有名气的就是善知识,或者广告作很大的就是善知识,或者认为,只要出家穿着衣的人就是善知识。他不从这位善知识所说法的内容、内涵,去判断是善、是恶、是染、是净,而单单从这些表相的自己的觉受来作决定,这样以外表来决定是否为善知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当他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在大乘佛法里面,事实上所谓的大乘团它是有四种大众;也就是说有比丘、比丘尼,也有优婆塞、优婆夷。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他们是彼此平等的并没有什么差别,在果证上没有丝毫的差别;可是在声闻法里面有所差别,因为声闻法它是以出家求入解脱、急求解脱为主的,那急求解脱最好的方式当然就是出家;所以在声闻法里面出家的这个比丘、比丘尼他的地位一定是高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因为菩萨成就佛菩提道,始自最初归依三宝,然后历经三大阿祇劫,长久的修学过程,乃至最终成就究竟佛果。可说无一时一刻不悲愍着众生的苦痛,不问自己的苦痛,反而一切措施作为,都是为了救济众生的苦痛。看待众生的苦痛犹如自身的苦痛,不只拔除众生的苦痛,更须令众生得到究竟的利益安乐。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正如古德说: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 三摩地

2018-07-22

非念佛法众思惟。非念死相。非于生死离欲思惟。非见少罪如微尘许怖畏思惟。不应多取。敷具医药。看病饮食。资具因缘。彼如是人而便多取敷具医药随病饮食资具因缘。彼人如是多取卧具病药饮食资具因缘。彼人以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处合大地狱生火盆处。受大苦恼。所谓苦者。彼火盆处。热炎遍满。无毛头处无炎无热而不遍者。彼地狱处。地狱人身。状如灯树。彼灯热炎。合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生经》另外一种流传广泛的版本是东晋罽宾三藏瞿昙伽提婆所译的《佛说善生经》,其中也讲到...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云何为五?一者、怜念妻子,二者、不轻慢,三者、为作璎珞严具,四者、于家中得自在,五者、念妻亲亲。夫以此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其夫,云何十三?一者、重爱敬夫,二者、重供养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摄持作业,五者、善摄眷属 三摩地

2018-07-22

由这篇浪漫惹火的爱情故事,触发想到佛陀的智慧,让爱阿难尊者的摩登伽女入住团,……。当阿难尊者托钵向摩登伽女索取一钵井水时,摩登伽女因自己出生自四种姓中最下阶级的首陀罗,身份卑贱不敢直接将水递给出生王族的阿难,然而阿难尊者说他已是出家沙门在他心里人人平等已没有贵贱之分,见阿难尊者不因出身尊贵而高慢,因而摩登伽女受其平等心所感动,又见其外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