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五)八福田者:1)佛、2)圣人、3)和尚、4)阿阇黎、5)僧、6)父、7)母、8)病人。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最为广大,因病乃为苦中之苦,故探病为福中之福。六)十发趣心:名初十心,即十住位:1)舍心,2)戒心,3)忍心,4)进心,5)定心,6)慧心,7)愿心,8)护心,9)喜心,10)顶心。七)十长养心:名中十心,即十行位:1)慈心,2)悲心,3)喜心,4)舍心,5)施心,6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有人说萧平实是个居士,所以他不应该办法会;但是你要探究萧平实这个居士是胜义僧还是凡夫人?你也得心里有个底。虽然我从来不以胜义僧自居,我都说我只是个凡夫;你们跟我礼拜,我也赶快跟你礼拜;我也不跟人家收红包、金银珠宝的,但是要了解的是:凡夫僧虽然披着僧服,做法会或者收供养(以前中部不是有一位大法师舍寿以后留下七亿财产,徒众们在那里争吗?)但是我们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故事的内容是叙述唐朝的高僧唐三藏骑著龙马,带著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悟净到西方去取经,沿途遭遇种种危险,最后终于取得佛经回到中国。那《西游记》和我们要谈的八识心王又有什么关联呢?我们今天就是要把《西游记》中的人物,和八识心王的功能差别作一个譬喻。《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每一次遇到美丽的女人或是好吃的东西,他就会无法自拔地掉入陷阱中;他对于外境色、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对佛法僧三宝还没有具足信心,他来听佛法,只是因为这是有地位者的风尚,是一个潮流:现在禅正风行,我也跟着附庸风雅一下,表示我也学禅,我也懂禅。其实他对三宝、对禅都没有信心,要这种人供养僧宝或,他是不愿意的,他心里面想:出家法师还不是跟我一样是个人,我供养他作什么?他对三宝没有具足信心,这也是假名菩萨。佛说第四种假名菩萨,是对佛法产生怀疑,被怀疑的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优婆塞常能出至寺庙僧坊,到已亲近诸比丘等;既亲近已,谘问法味;既问法已,当至心听;听已受持忆念不忘,能分别义;分别义已,转化众生,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优婆塞戒经》卷六)延续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的四种修,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继续下来的话,我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重要的志愿,因此退堕二乘地也是业障的一种。恶业缠身连善法、二乘法都无法增上修行,这些都是业障的一种。二、如何转业或消除业障?如何转业呢?得看个人是用什么样的心态与作法来面对处理,有的人于无量数劫都无法摆脱业障的束缚,有的人乃是超劫精进的菩萨,却是以一剎那一剎那的时程来度脱业障,这也是《解深密经》当中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造了十不善业,重者如谤佛、谤正法、谤胜义僧等,果报成熟时,当生于地狱,阿赖耶识即化现出地狱身及生出地狱六尘的境界,让地狱身的五阴受苦;若造其余恶业之众生亦如是,皆由各自之阿赖耶识出生饿鬼身、傍生身等。阿赖耶识能变现各种异熟果报之色身及生出各种境界,让众生之五阴受苦乐,而透过卵、胎、湿、化四种情况来展现。所以受苦者,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造了十不善业,重者如谤佛、谤、谤胜义僧等,果报成熟时,当生于地狱,阿赖耶识即化现出地狱身及生出地狱六尘的境界,让地狱身的五阴受苦;若造其余恶业之众生亦如是,皆由各自之阿赖耶识出生饿鬼身、傍生身等。阿赖耶识能变现各种异熟果报之色身及生出各种境界,让众生之五阴受苦乐,而透过卵、胎、湿、化四种情况来展现。所以受苦者,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及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造了十不善业,重者如谤佛、谤、谤胜义僧等,果报成熟时,当生于地狱,阿赖耶识即化现出地狱身及生出地狱六尘的境界,让地狱身的五阴受苦;若造其余恶业之众生亦如是,皆由各自之阿赖耶识出生饿鬼身、傍生身等。阿赖耶识能变现各种异熟果报之色身及生出各种境界,让众生之五阴受苦乐,而透过卵、胎、湿、化四种情况来展现。所以受苦者,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及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一贯道他们归依的三宝,其实就是以精、气、神来当作三宝,然而这个精、气、神其实是生灭法,是五阴中名与色的存在而有的,所以它是生灭的虚妄法;归依五阴出生的生灭法,当然断不了我见,那又要如何来解脱生死呢?最后至于喇嘛教,表面上他们是要说四归依,可是其实他们主要是要来归依他们的根本上师,他们大言不惭地说他们的上师总摄佛、法、僧三宝,也就是说他们的上师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于佛法僧三宝、对于佛所立下的戒,佛法僧戒都有清净的信心,乃至终究依于证得沙门果,乃至更上的大乘菩提的果证量,而能够真正地、如实地对于三宝一切有清净的、具足不坏的金刚不坏的信心,这才叫作真正的四不坏净,也就是四证净。那我们现在再回来,把这五种果简单地解释一下,为什么三归五戒、如实的四种修习之后,能够让我们证得这五种果?第一个、无作果。所谓的无作,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继《嘛呢宝训集》以后,藏族僧侣学者曾用藏文撰写了大量的有关论著,但很少有突破。可以说,六字真言是藏区早期的信仰,与“印度佛教”同时传入西藏,且是在密教与苯教的传说附会中被解说、夸饰、接受并流传的,其关键是松赞干布(被认为观音菩萨的化身)与《嘛呢全集》,由于吐蕃历代诸王的传承与长期的推广:“六字真言广泛传播开来,以致成为藏区普及率最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对佛法僧三宝还没有具足信心,他来听佛法,只是因为这是有地位者的风尚,是一个潮流:现在禅正风行,我也跟着附庸风雅一下,表示我也学禅,我也懂禅。其实他对三宝、对禅都没有信心,要这种人供养僧宝或,他是不愿意的,他心里面想:出家法师还不是跟我一样是个人,我供养他作什么?他对三宝没有具足信心,这也是假名菩萨。佛说第四种假名菩萨,是对佛法产生怀疑,被怀疑的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将在一大阿僧祇劫以后才会证得初地真如。那也不能算是实义菩萨。因为明明已经证得如来藏了,却妄自否定,而又轻视自己,说要等到一大阿僧只祇以后才证初地真如,那就是于己身生于轻想嘛!第八个条件是: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当你愿意布施时,不必刻意设定:今天出门一定要布施。有些好人有一个习惯,日行一善:我每天出门最少要布施一百块钱。先设定一个出门的条件,然后特地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瑜伽师地论》卷29)这意思是说,像造作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未来世要异熟到趣果无间、受苦无间、时间无间、寿命无间及身形无间的五无间地狱去受极重苦报的罪业,以及一切故意思惟而造作的诸业中极为重大的恶业;这些恶业的异熟果报如果成熟的时候,就会障碍这个有情的修行,使他不能生起、不能成就,这就称为业障。所以说,业障就是往世所造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因为菩萨成就佛菩提道,始自最初归依三宝,然后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长久的修学过程,乃至最终成就究竟佛果。可说无一时一刻不悲愍着众生的苦痛,不问自己的苦痛,反而一切措施作为,都是为了救济众生的苦痛。看待众生的苦痛犹如自身的苦痛,不只拔除众生的苦痛,更须令众生得到究竟的利益安乐。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正如古德说: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据《摩诃僧只律》卷十七记载,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豫(腊缚),二十罗豫为一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因此,一刹那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时间单位的0.018秒。三、也有经论中说,一刹那与一念不同。据《仁王经》卷上观空品记载,九十刹那为一念;据《往生论注》卷上记载,六十刹那为一念。四、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与卷八十三记载,六十念为一弹指;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回到了人间,在鹿野苑找到了曾经跟随祂的五位比丘们,开始为他们说法,建立了最早的声闻僧团,然后僧团就越来越蓬勃。在十二年当中这一段时间,佛说《阿含经》《法句经》等等,主要说的是二乘的教法,说四圣谛,说十二因缘,又叫作藏教——三藏之敎,也就是初转法轮。这一些最早的经典,主要阐述的内容就是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世尊在这一段时间,尽可能的让所有的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阶段称为远波罗蜜多,这是指菩萨修学佛菩提道最初的无数劫,也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主要是指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的修行;菩萨在进入三贤位之前,必须先十信位之功德,具足菩萨种性,才能次第进修佛菩提道。如是三贤位修证将入初地,这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也就是所谓的远波罗蜜多。意思是说:在这第一大阿僧祇劫当中,菩萨六度的势力仍然很薄弱,常为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简序目前的佛教界,错解佛法的情形很普遍,平实导师以道种智的证量,领导正觉同修会胜义菩萨僧团,介绍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佛菩提道,让佛教的法义与道次第,清楚呈现于世人面前,在当今佛教界中,极为稀有难得。解脱道的四个果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以断我见为基础,进一步断除思惑。佛菩提道则以明心为基础,由于福、慧的,最后证得究竟佛果。关键词三缚结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