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从上面真实例子可知,于佛法中并不是以金银珠宝多寡来衡量,而是以当时发心是善是恶、是难舍能舍、悭吝不舍等等来衡量。就算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金银珠宝、没有至诚心来供养,倒不如以极少财物、至诚心恭敬来供养,其福德反而比前者更为殊胜、更为广大。如果菩萨看见如来形像或舍利塔庙时,应该用金、银、铜、铁、绳锁、宝幡、宝盖,以偈来唱诵赞叹,并燃香、点灯等等来 admin

2020-02-19

同样的道理,假使他没有离开四相,一直都在意识心上打转,而说他已发起了无上正等正觉之心,那个叫做安慰发心,只是安慰自己。[5]真正离四相的人,无妨意识心仍然存在;是意识心仍然有四相,但是转依了无四相的如来藏心——转依了无四相的此经金刚心以后,才能称为无有四相,却无妨这个金刚心时时都在运作而生其心。《金刚经宗通》依金刚心如来藏之清静自性、离世间 admin

2020-02-18

大乘佛法的修行极漫长,一般众生,从凡夫位开始发心修行,必须历经十信丶十住丶十行丶十回向丶十地丶等觉丶妙觉等,总共有五十二阶位的菩萨修行,才能次第地圆满佛道的修证。又可以依序分成:真见道丶相见道丶通达位等层次。真见道者(证悟如来藏而明心)位在第七住;相见道位始从第七住位之住心开始,终於第十回向位满心;通达位则是圆满相见道位智慧与福德后,进修大乘慧解脱 admin

2020-02-18

说实在我们尊重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可是如果我们问到说:我们发心要修行的初衷的话,您会不会觉得,如果在修行的过程中,始终都没有办法接触到佛法真实的义理,而只有在作善事、布施,甚至于只有在僧团里面帮忙一些个职务的话,那么这样子过了这个修行的一生,您是不是会觉得有一些可惜呢!事实上真正的修行,我们如果谈佛教的修行,就必须要回到佛法的范畴来谈修行。这个修行 admin

2020-02-18

所以佛弟子所实证者乃是中道,必须离开五蕴的虚妄相,不落入常法与断法的相对,而有法能实证,而非虚相的无法,这就是佛弟子最初的发心,也是最终的目标。所以在《杂阿含经》中,世尊详细地将十因缘与十二因缘并排在前后同一节、同一次说法会中,详加解释了因缘门观行断结、流转以及还灭之法。我们先来看流转门的部分: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 admin

2020-02-18

还有的更是穷毕生的精力用功修行而没有任何的进展,所以对自己生起了小根劣器的想法,而不敢进求声闻乘的见道,对于大乘贤圣自觉圣智的境界,就更是不敢奢望了;那也只能私下自怨自艾:自己慧根浅狭,自己福德不足,自己业障深重啊!所以,对于如何求进佛道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因为这样子的缘故,藉今日我们三乘菩提概说的电视弘法因缘,同时得以成熟我们为了帮助广大的佛法修 admin

2020-02-18

再者,过去修学错误的法,能够知道回归正道,也是因为该有的教训受够了,也代表该修集的一分福德具足了,所以才会勇猛发心的在道业上面用功,对自己的错误能够知道悔改,这是有惭有愧之法,乃是善法;但是切勿追悔过去的种种过失,当以改往修来为首要,应以精进努力于佛道之增上为目标。关于供佛之处所:佛无方所,所以不会因为是安置在地下室而怪罪,只有鬼神才会忌讳在什么地 admin

2020-02-18

这个出生在如来正法已经灭尽时代的人,他看到当时众生心性恶劣的情况之后,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在这个重大恶劣的时代,众生都不能修善,这时候的人尚且连发心修学二乘解脱道都不可能了,何况是发心求证佛菩提道的诸佛无上正等正觉呢?我如今就应当发菩提心,求证无上正等正觉。发菩提心之后还应当教导一切众生,让他们也都能够发起求证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以上这四种发菩提 admin

2020-02-18

纵使最初发心时,自己并不具有这种能力,但就以这个誓愿,在一世又一世修学过程中,效法佛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慈悲,来行菩萨道,累积福德资粮以及智慧资粮。但是菩萨道的修学,却必须舍离一切烦恼,包括起烦恼及上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烦恼障,及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是修证佛法所应断除的烦恼。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烦恼,称为起烦恼,乃是不明白蕴处界我虚妄,而执着欲界、色界、 admin

2020-02-18

壹、报名资格:一、曾在台北讲堂正受三归依,或曾向台北讲堂报名通讯归依、具正信之佛弟子,发心求受菩萨戒者,未参加过本会菩萨戒者优先。二、已完整听受菩萨戒戒相课程之学员。(本次传授菩萨戒并无安排讲授菩萨戒课程;故在此之前,未完整听受菩萨戒戒相内容之学员不得报名。)三、未曾犯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四、身体及精神状况良好,无精神 三摩地

2020-01-10

(二)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三)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著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四)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 admin

2019-11-03

但是在末法时期,并非没有了义正法之存在与弘传,只要自己发心想要求法,找到了正法道场之后,证悟还是有希望的。了解这个道理之后,相信大家一定会对自己生起信心,发起菩萨性与求悟之心,如此方不辜负释迦世尊辛苦为我们开演第一义谛的大慈大悲与苦心。…”(摘录自:学佛释疑三第42集)  admin

2019-09-13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发心不正,是造成释惟护两年后退转谤法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正觉对倚老卖老、善于伪装、居心不良的惟护太纵容了。 有人问:萧导师三地菩萨的证量,就不能用宿命通查一查吗?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他捐款不少,年纪又大,表现非常虔诚,萧老师很单纯,非常相信他,没想用神通查他,2萧导师的神通一般,因为没时间修定,定力只到二禅还不 admin

2019-09-09

 念佛即是念佛陀所说之真理,依之修行而明悟心性,如能发心念佛,则“一念念佛,一念觉悟;念念念佛,念念觉悟。”因此,真正的功德非由外求所获得,乃是当下意识心对自性弥陀的觉悟,因此,他力助成自力的转变。 《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赞叹念佛圆通法门: 念佛圆通法门可以从初信位一直修学到妙觉位:在《楞严经》中,总共有二十五种圆通法门,第二十 admin

2019-09-06

更甚者谓,于善知识救拔之言不生善心,顾视己身名闻利养故,加以诬谤,于未来世极不可爱异熟果报都无所知或不信因果,最为可怜! 今有正觉同修会中善思居士发心救护当代法师居士及诸学人,造此《次法》一书,虽悟后不久、智慧甫生,然有本会编译组诸同修之助,及轮值亲教师之增益,乃能完善连载于《正觉电子报》广利当代。今幸连载完毕,又经编译组集文编辑成书,得以出版 admin

2019-09-02

如今释摩诃衍不仅以对境心不起,妄念不生、无妄想分别之意识心境,自以为悟得自心如来阿赖耶识;又错解真悟禅师所说初发心菩萨登入(修学)佛(道之)地,或者一悟即至佛地(所悟之金刚心乃是佛地金刚心之因地心)之方便开示,以为当时灵明觉了之意识心已经如日出云、浊水澄净,误以为如斯相应定境法尘之意识心已能显现佛地一切种智。如此之野狐加上狂禅,自然不免招来莲花戒质 admin

2019-07-29

”“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法,是故发心。复有二事: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胜一切声闻缘觉,二者勤心求索无上果故。复有二事:一者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二者欲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 三摩地

2019-07-20

建立网络佛法群组聚众的弊害分析由于网络的发展,让信息得以快速交流,因此许多学员藉QQ及微信建立或加入群组,以便能够彼此交流佛法信息及学佛心得,此发心让人赞叹。但几年群组发展下来,我们是否应回头审思是否有逹到初衷?道业是否因此增长?个人习气是否断除?定力是否因流涟网络有所增进?福德是否因加入群组而增长?佛法群有利有弊,不能否认利的部份,但是利大于弊? admin

2019-06-28

因为呢,每个人的历程,种种心性的不同,就会决定未来的不同,所以呢,发心晚的人,可能会早成就佛道,这是可能的。因为法界没有说,哪一个人发心早,他就可以早成佛,就一定要大家按照顺序排,没有。那因此呢,好坏是由人的,这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随人精进,自成佛道”啊,没有办法说是怎么样的,但是呢,我们却可以从中知道佛意就是如此, admin

2019-06-19

如是百千众生依止于大海,而大海之成,非仅为一众生;菩萨的发心亦如是,为度一切众生而得以成就此广大发心。十方世界一切深广巨海,犹尚可得测其度量深广,然而你们菩萨们所行大道的深广,以声闻缘觉阿罗汉的神通之力,也不能测度于万一!”月光菩萨引述世尊之最后偈颂说:“迦叶!当知我所称赞诸等菩萨之功德,于菩萨之广大行而不可穷尽的功德来相比,此称赞犹如于 admin

2019-06-19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29   30   下一页»   共588条/30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