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般人总以为说念佛是老公公、老太太他(她)们念的,会认为说自己有学识、有经验,自己的聪明智慧不屑于去念佛,所以他们轻视念佛法门;修学净土的人通常会以为说口中或者是在心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不断的去唱诵就是念佛,不知道念佛法门当中,其实还有其他更胜妙更善巧的行门;至于学禅的人又大多以为学禅就是要打坐、要数息、要能够一念不生,所以他们排斥念佛法门。可是这样的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息恶品第十六>:善生言:世尊!菩萨已受优婆塞戒,若有内外诸恶不净因缘,云何得离?善男子!菩萨若有内外诸恶不净因缘,是人应当修念佛心。若有至心修念佛者,是人则得离内外恶不净因缘,增长悲慧。世尊!当云何修?善男子!当观如来有七胜事:一者身胜,二者如法住胜,三者智胜,四者具足胜,五者行处胜,六者不可思议胜,七者解脱胜。云何身胜?如来身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修学佛法刚入门的时候,就好像是嫩芽刚刚发苗了,根也还非常的细小,这个时候就要修学信、进、念、定、慧这五个法,能够让善根增长,尤其是可以以信来对治不信、以精进来对治懈怠、以念来对治放逸、以定来对治掉举、乃至于以慧来对治无明烦恼。这五根五力有这样的作用,说它们是能够生起四圣法道、解脱智慧以及实相智慧的根本,因此称它作为五根、五力。因为三乘菩提要出离生死苦,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很多电视机前面的观众所熟悉的《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尊者就这样子开示,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的结缘,就是与众生结的是善缘或者是恶缘。善缘就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的缘,使得他人对你产生好感。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或者有人介绍你去受五戒,未来可以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或者有人为你介绍团体,让你可以在团体修学,未来有因缘破参了,第一个想要感恩的人一定是介绍你进入团体的人,因为他介绍你进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自天竺东传来华,隋唐以前,中土以仍风尚坐禅之故,《比丘尼传》所表六十五人当中,志心禅寂者亦有十数,都精勤勇锐,犹胜须眉;且能导引在家善信,劝发渴仰,王妃女眷,咸慕禅修,尝启建禅七,克期取证〔注三〕。唐宋以降,至于今时,女众结加趺坐之事,典籍中已鲜有载录矣!间或有之,亦如凤毛麟角〔注四〕。今古之所以迥异如斯,考其原由,「道心唯微」,人皆畏难怕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净珪尼师「…三业禅秘,无不善达,神量渊远,物莫能窥,遗身忘味,常自枯槁。…」․慧绪尼师「…十八出家,住荆州三层寺。戒业具足,道俗所美。时江陵有隐尼,西土德望,见绪而异之,遂忘年契意,相携行道。尝同居一夏,共习般舟,心形勤苦,昼夜不息。…时有玄畅禅师,从蜀下荆,绪就受禅法,究极精妙。…绪既善解禅行,兼菜蔬励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伏愿:善坐与不善坐者,都能早登觉岸,同圆种智!6.公案原文◤《景德传灯录》卷五慧能大师嗣南岳让:「(师于)唐先天二年始往衡岳,居般若寺。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作什么?』道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道一曰:『磨砖作么?』师曰:『磨作镜。』道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中阿含经》卷六〈瞿尼师经〉:比丘当学十事,其中第十项:「当学知坐及善坐:不逼长老坐,为小比丘诃」,可见:年老者以身已朽败故,浑不欲坐(而知坐者不应逼之令坐);年少者以畏难怕痛故,亦浑不欲坐(而知坐者为助彼就道故,应教诃令坐)。3.《佛祖统纪》天台宗三祖南岳慧思尊者:「师将顺世,大集门学,连日说法,苦切诃责,闻者寒心;乃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点滴绍云法师宣讲(1999年7月1〜2日于香港大屿山宝林禅寺及1999年7月10日于香港九龙钻石山志莲净苑)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是次,我是应荃湾芙蓉山虚云和尚纪念堂住持济平法师之请,来香港参观的。适逢释迦牟尼佛诞及香港庆祝第一个佛诞假期的纪念日,同时,亦是佛牙舍利来港展览的大喜日子,本人由衷地随喜赞叹。香港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说:善知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后人的榜样。老和尚曾经对我们说:他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日才剃一次头,三十晚上才洗一次脚。所以在相片上,看到他的头发和胡须都是很长的,就是这个原因。但自从1952年以后,他每两个月、或许有时一个月便剃一次头,洗一次脚。他的眉毛很奇特,在眉尾长了几根长毛,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已长了六、七寸长,垂至下颚。有时他洗脸吃饭时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个多月后,老和尚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善,并亲笔写了一份遗嘱,然后叫两个侍者离开,他自己留在茅蓬里静静地走了!老和尚于9月12日圆寂,9月19日封龛,次日荼毗,预期三天后开窑拣舍利骨灰。不料,第二天赵州关外山上失火,山上住了近百人,大众师都去打火,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在寺内。其中宽怀师和宽克师等跑到化身窑洞外向内窥看,看到老和尚火化后的骨灰屼坐不倒,宛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四句偈语,虽然流传已久,但出处不明,有谓净土宗三祖善导大师曾述说过,因而成为后世录引之源,偈中之饿鬼,层次竟比傍生高,引起疑窦。又,关于「暖寿识」之说,含义为何?颇堪寻味。《楞严经》卷四: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馐,口中水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祂就是这么特殊的聚宝盆,对于我们这样的众生,祂就是这样地给予!祂从来没有管我们的修行好还是不好,也没有管我们是好人还是坏人,也没有管我们对人是仁慈还是残忍,甚至祂根本也不考虑我们是在三善道还是三恶道,祂都一样满足我们。祂不会因为讨厌我们这样造作种种的恶法,或是讨厌我们出生于恶道,就终止轮回——也就是祂不会说:你不要再轮回啦!算啦,像你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的如来藏对每一位众生都是平等运作:你和他因缘果报的部分、你和他的善恶业之间的部分、你跟他过去生、未来世等等,这些业果的现起都是平等的,祂绝对不会有偏失。甘愿做菩萨(六)——因缘果报今天我们在谈佛法的时候,比较难知道说什么叫因缘果报,众生也常听说因缘果报,但你知道因缘果报有多么细微吗?因为因缘果报的意思是说,在你运作的当下,这个种子就重新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善法于世间,佛法于世间,都是以这样的历缘对境的时候,菩萨自身的心来作裁量;如果你还会生起其中许多违背的心行,违背这些法的时候,就是没有转依成功。所以当你一细数这些如来所叮咛的诸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哦,这个法很合乎人道,本来应该如此。比如说,菩萨不会和女众起淫欲心;或者你又觉得太严格了,但你会发现有些法与你的戒行是有关的,有些法的表面上看似和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我们看看这件事情的因果,B有没有真的在那个过去做了些什么?没有啊,只是那个念头,这样的念头过去了而已,而且这过程中,那位受刑人的意识心是不知道的,但很奇妙的,他的末那和如来藏就能够受持这样B的善念,所以经过了这么长久的时间以后,还可以显发这样的感恩之情。所以如来藏显示的真实果报历历不爽,祂的整个心行就是这样。所以呢,菩萨要学,因此不要说,这样造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当善知识出现的时候,你就要按照恭敬善知识方式,来礼敬善知识,来跟善知识修学。如来一定有办法让善知识点醒你什么时候你要加行用功,当善知识跟你讲,你应该要无相念佛,要好好的用功,什么时候转换看话头或等等,你就按照这个方式来做。所以,你呢不用去担心说,我要大声讲,这样佛陀才会听到我说的话;或是说呢,就像我去排队,而别人不断地插队的话,那我是不是一切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要去观察,如果你很容易生起嗔,你平常就要了解这个嗔的法,是怎么样的因缘会生起?你干脆作个笔记,说哪些原因,你会生气,自己练习品尝这个生气的韵味,去找找这生气的原因,自己平常就要懂得如何来善作调伏,这是要于理解之后,更加不断地练习,练习到自己可以很平静地说话,按照自己的如理思惟的说法来和对方沟通,不论听到什么样惹你生气的话,惹你生气的态度,你已经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砍它一刀以后,它还会生起的,所以呢,你必须继续往这个妄念的根本,继续加以断除,因为呢既然是妄念妄想,它一定是势力深重的,所以你一定要建立你的坚固的菩萨作意,要想好不容易才来到这个世界,无量的杂染都可以在这个世界生起来作你修道的缘,你已经现起你的相应杂染的本因种子,已经动念了,你就必须以各种的善巧来如理对治,想想你到底要什么?因此要问菩萨,他应该会怎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