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众生因为这样子了知有一个自性三宝的时候,而去求悟、证悟这个自性佛宝、证悟这个自心如来,而去了解自心如来里面到底有哪些法;那自心如来这个真如祂示现了世出世间法,祂示现了所有的世出世间法而无碍,这个就是这个真如体性祂本具的圆成实性;虽然众生的妄心祂本身有依他起性,有遍计所执性,但是如来藏在依他起上面、在遍计执上面一样的成就了祂的圆成实性,所以能够现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把三自性讲对了,佛把生灭相、生灭法、不生不灭法,把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讲对了;就是因为佛讲对了,我们才有办法依于这个遍计执性,是我们堕落轮回的根本——所谓的身见、我见、我执,是我们应该要修学佛法,要在解脱烦恼障的部分,所应该要了知的。佛把圆成实性,把依他起性等清净分讲对了,我们才能够依于这一个圆成实性心,这一个一切种子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证悟之人,都能现前领受到自身如来藏的清净无我性,也能在一切有情身上,遍观其如来藏不染六尘的无我自在性,故而诸师有云:常有无位真人由面门出入,既言无位,就表示本无住,本无我,本无形,本不分别;既言真人,就表示本无生,本无灭,本无染,本具圆成实性,既言常由面门出入就表示其非无用,非无能,而具大妙用,所以佛经中也常称之为无我如来藏。《大乘入楞伽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翻成白话文:什么叫作圆成实的自性呢?也就是说有一个法,它能够离开名的相和事的相,其本身对名相和事相从来没有任何的执着,对六尘上的万法更是不分别,如果你证得了这个法,就叫作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这个法就是具有圆成实自性的如来藏心。此空性实相心,有时称为如来藏,有时称为阿赖耶识,有时称为真如,有时称为实际,有时称为法身,有时称为心,有时称为空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翻成白话文:什么叫作圆成实的自性呢?也就是说有一个法,它能够离开名的相和事的相,其本身对名相和事相从来没有任何的执着,对六尘上的万法更是不分别,如果你证得了这个法,就叫作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这个法就是具有圆成实自性的如来藏心。此空性实相心,有时称为如来藏,有时称为阿赖耶识,有时称为真如,有时称为实际,有时称为法身,有时称为心,有时称为空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觉同修会——目录一、依持身之功德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二、如来藏是七识之俱有依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三、由如来藏出生十八界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四、由真如含藏诸不善法故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五、由真如双具有为无为故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六、依圆成实性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七、经中明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八、真如与如来藏之关系全文导读如来藏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解深密经》卷二:「若即于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计所执相不成实故,即此自性无自性性法无我真如清净所缘,是名圆成实相。」(3-3,p.253)2.《大乘入楞伽经》卷二:「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圆成自性如来藏心。」(3-3,p.256)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六十九:「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2-4,p.179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藏阿赖耶识祂具有圆成实性。佛法中有所谓的三自性,这个三自性其中之一就是圆成实性,圆成实性又称为圆成实自性,祂是三自性之一,这个三自性也是第三转法轮唯识增上慧学重要的法相。要知道圆成实性当然就要先知道三自性,三自性在《瑜伽师地论》当中说:“诸法自性略有三种:一、遍计所执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自性。”所以说三自性指的就是遍计所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者圆成实相。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如。诸菩萨众勇猛精进为因缘故。如理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能通达。于此通达渐渐修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善男子。如眩瞖人眼中所有眩瞖过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于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中。一切品类杂染清净。遍计所执相毕竟远离性。及于此中都无所得。如是名为于大乘中总空性相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能摄几种胜三摩地。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如我所说无量声闻菩萨如来。有无量种胜三摩地。当知一切皆此所摄。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以何为因。善男子。清净尸罗清净闻思所成正见。以为其因。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谓遍计所执若依他起若圆成实三种自性。如实了知无自性义。谓相生胜义三种无自性性。如实了知世俗谛义。谓于五明处。如实了知胜义谛义。谓于七真如又无分别。离诸戏论纯一理趣。多所住故。无量总法为所缘故。及毗钵舍那故。能善成办法随法行。是名七种慧清净相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五相各有何业。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彼相有五种业。谓诸菩萨无染着故。于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者圆成实相。五者善清净言教相。现见所得相者。谓一切行皆无常性。一切行皆是苦性。一切法皆无我性。此为世间现量所得。如是等类是名现见所得相。依止现见所得相者。谓一切行皆刹那性。他世有性净不净业无失坏性。由彼能依粗无常性现可得故。由诸有情种种差别。依种种业现可得故。由诸有情若乐若苦。净不净业以为依止现可得故。由此因缘于不现见可为比度。如是等类是名依止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九)也就是说,依“依他起性”、依“遍计执性”、依“圆成实性”,因为如来藏有这三种体性,依这三种体性来说三界六尘万法它其实是无自性的;也就是依如来藏的体性来反观三界六尘万法,三界六尘万法是无自性的,它是生灭的。它是生灭的,所以“破所执有”、“破所执有相”,也就是说破为了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依圆成实性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大慧!妄想自性从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佛告大慧:「缘起自性事相相行,显现事相相。计着有二种妄想自性,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谓名相计着相,及事相计着相。名相计着相者,谓内外法计着。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赖耶识是无始以来不待他缘,本然的存在,而且祂具有能够成就世、出世间诸法的性质,所以说祂有圆成实性。已断我执烦恼之阿罗汉、辟支佛、八地菩萨,以其第八识已经不再积藏烦恼种子,然仍有异熟性,故其第八识不再称之为阿赖耶识,而称之为异熟识。二、异熟识到达佛地以前,有情之第八识具有异熟性,故皆可称异熟识。异熟识之名含摄阿赖耶识,所以有时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是实相般若之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未来进入极喜地,及进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也。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是此真见道也。此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外,佛在经中开示说三种自性,也就是前六识依缘而起的依他起性,以及第七识意根末那识妄想计执的遍计执性,以及第八识阿赖耶识圆满成就诸法的圆成实性。这三种自性无时无刻常住在有情的阿赖耶识心中;也就是说,这三种自性都是以阿赖耶识为根本因,都是从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的种子中出生,而真如性则是阿赖耶识自体的所显性。如果能够这样子亲证,并且次第深入现观,那么阿赖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