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问、诸大菩萨为何大多示现在家相,而不示现声闻出家相呢?答:有诸多原因使得诸大菩萨大多示现在家相,而不示现声闻出家相。简略的说,若以接引众生、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说,示现在家相较容易与众生共事,方便摄受修学佛道,如大慧宗杲祖师开示:「四摄法中,以同事摄为最强。」因此菩萨四摄法中,与众生同事来利益众生最为重要。诸地菩萨都了知这个道理,唯除有特别的因缘或别愿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当有善知识出现的时候,自己也很明白自己的学识、修证都差之甚远,对于佛法呢,自己又是无法自圆其说,自己所说的和乡野间的老生常谈实际也无太大差别,顶多是多了些佛法的名相,也不想想自己也天天没有什么真正的功课,终日不知何谓是用功,对于佛法有许多疑惑,连根本佛法是什么,都无法真正地了解,因为自己的种性是有问题的,所以根本就不会去寻访这样的善知识,甚至跟 三摩地

2018-07-23

若遮障别人修慧,不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都是魔的眷属。——本文节选自平实导师第二版《禅——悟前与悟后》第二章正修行第七节第五目(原标题:劝人修福报应观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同修们除了上课、做义工外,就各自在家好好地照顾家人,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完成任务,不介入任何活动或社会活动,只为菩萨行的自利与续佛脉、护念众生法身慧命来努力。正因为单纯不攀缘,所以许多同修来共修一年或两年就能够成就无相念佛的净念相继这门功夫,而转入体究念佛;乃至因为第一义谛真如三昧知见深细,而得转依修学。因此前方便的戒、善知识的具足、远离三心等,就确实 三摩地

2018-07-23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89开示:【一、为在家诸欲境界所漂沦故,违背圣教立贪欲盖。二、不堪忍诸同法者,呵(hē)谏(jiàn)驱摈(bìn)教诫等故,违背所有可爱乐法立瞋恚盖。三、由违背奢摩他故,立惛沉睡眠盖。四由违背毘钵舍那故,立掉举恶作盖。五、由违背于法论议无倒决择审察诸法大师圣教涅槃胜解故,建立疑盖。】所以,所说的性障消伏,不是说断除, 三摩地

2018-07-23

470,b22-c4)正觉讲堂很厉害的行门就是平实导师教导的无相念佛功夫,我们在正觉讲堂上课,刚开始亲教师们都会教我们无相念佛、拜佛的功夫,会教我们不要攀缘!其实这都是修定很重要的关键!所以大家在脸书上要少攀缘,要常常把心安定在道业上!日常生活中都要提起忆佛的念,如果修动中定修得好!不仅可以藉此观行而发起智慧,还可以消除五盖性障(贪瞋等),定力好的人时时都会有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来讲你对于佛的色相、名号的声相上面去执着,在经教当中也说有种种相,譬如在家相、出家相、声闻相、菩萨相、男人相、女人相、老人相、少年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种种的相,如果对于这些相的执着不舍弃,那你的定力就不容易成就,你就无法在体究念佛上面用功。这就表示,你在理行的资粮是不够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问题就是定的知见不足的原因,所以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记得我刚来正觉讲堂学佛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要努力拜佛,我就在家里拜佛,拜了一段时间以后,定心就不断的扩散,在拜佛当中定心一直扩散,然后就觉得整个心如虚空一般,也就是以为自己的心遍满虚空了,当然拜完佛以后下来,觉知心仍然是觉得它遍满虚空。事实上,觉知心是不可能遍满虚空的,因为我们的觉知心是在脑里面(出现),它从来没有出过脑的范围,所以它并没有真的遍满 三摩地

2018-07-23

但要注意的是,此贪欲盖所要去除的,是对男女淫欲的贪着、执着之心,在家人并不需要断除其行为,但是却无心在淫行上面用心,因此在家菩萨为了配合人伦与眷属履行夫妻义务,并不一定要断除夫妻间的正淫之行才能证得初禅,只是这样在家修行时,对于初禅的实证难度会增加非常的多。离欲与正淫并不互相冲突,一位离欲的初禅人,其色身的功能仍然与正常人无异,若其配偶并未想要修离 三摩地

2018-07-23

为人所捉者,就有如在家佛弟子发这样的誓愿:‘持此功德福佑,未来世能作大国王或作大臣。’非人所捉者,就有如比丘,发这样的誓愿:‘未来世能生四天王中修清净梵行(注三),我今持十善业功德求生诸天中。’这叫作‘非人所捉’。在江心中间被江水激打的原地回转者,就好象有情众生不明生命的实相,把正法当成非法,非法当成正法,心怀犹豫,不 三摩地

2018-07-23

红教喇嘛们由于双身法而腐败,所以他不得起而改革,可是改革后的思想还是这个思想啊!并没有转变啊!他只是改为:在家才可以真刀实枪与女人合修,出家人不可以真刀实枪与异性上床合修,只能用观想的。但是观想的内容还是双身法的乐空双运淫乐遍身的外道思想啊!并没有改变而离开这个邪淫的思想啊!所以,根本不能说他是大师、至尊,也不可以因为他们名声大就说他们一定不会犯错 三摩地

2018-07-23

一日一夜执持出家戒清净、威仪无缺,或在家人一日一夜持八关斋劫者,中品中生花开后,闭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受持五戒、八戒斋,修行诸戒学,不造五逆者,中品上生花开后,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上至信因果、不谤大乘正法、发无上道心者,上品下生者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之日夜)花开后,七日之中乃得见佛,三小劫后得证初地。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三摩地

2018-07-23

为人所捉者,就有如在家佛发这样的誓愿:『持此功德福佑,未来世能作大国王或作大臣。』非人所捉者,就有如比丘,发这样的誓愿:『未来世能生四天王中修清净梵行(注三),我今持十善业功德求生诸天中。』这叫作『非人所捉』。在江心中间被江水激打的原地回转者,就好像有情众生不明生命的实相,把当成非法,非法当成,心怀犹豫,不愿信受奉行,磋跎岁月原地踏步一般。者:邪见 三摩地

2018-07-23

天下有这个道理吗?有这样子的佛吗?十方诸佛没有一位是因为亏负众生而成佛的啊!所以讲堂一贯的教导,就是必须先将自己在家庭、在社会、在国家中该扮演的角色扮演好,该尽的义务先把它作好,再来谈如何地修行,如何地为佛法作事;这其实就是依循着世尊所教授的,了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之后,才有可能成就三乘菩提的基础。在菩萨戒中也有许多的戒条,是规定菩萨不得不去摄受众 三摩地

2018-07-23

当然我们也绝对不能犯!所以我们应该要知道事情的轻重!而泄漏密意也只是一张嘴皮动一动就犯了,就犯了超级大的过失,比十重罪还重!那说四众过也很容易犯,假设我们知道了在家出家菩萨的过失,记得不要跟外面的人讲,因为一讲就犯了说四众过,那会断了众生的法身慧命,而且也是嘴皮动一动就犯了!那都比邪淫还容易!邪淫还要花很多力气,把对方约出去与推到床上滚来滚去!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这部经典的菩萨戒既是为将来出家而作准备的戒法,属于声闻性质的在家戒,当然不同于梵网、地持、瑜伽、璎珞等经的尽未来际受的成佛之道菩萨戒,也不同于正统的声闻出家戒,所以就摄属别解脱戒,故名波罗提木叉戒。-----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业品>第二十四之余(原标题:戒能遮除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口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若自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不淫(在家为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种称之为性戒,后一种称为遮戒。性戒与我们之本性相关,遮戒为遮止我们不去犯戒。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其它之重戒。“罪有二种:一者性重、二者遮重。是二种罪,复有轻重。或有人能重罪作轻,轻罪作重;如鸯掘魔受于世戒,伊罗钵龙受于义戒。鸯掘魔罗破于性重,不得重罪; 三摩地

2018-07-23

五戒是在家佛弟子应受持的五种禁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经中说:【五戒为人,十善生天,悭堕饿鬼,觝突畜生,十恶地狱。】(《普曜经》卷四)就是在说明众生出生五道的因缘:持守五戒不违犯的,未来就生到人道中;除了持五戒外,更加修十善,就转生为欲界天人;如再修禅定,则生为色界、无色界天人;如果心性悭贪的就堕落为饿鬼;愚痴无明重,常与 三摩地

2018-07-23

三、不淫(在家人不邪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酤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不瞋,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若破十戒不可悔过,入波罗夷。十劫中,一日受罪八万四千,灭八万四千生故不可破。是故佛子初发心住,乃至二住、三贤、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