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上面这一段明白跟我们说明:已经受过菩萨戒的夫妇、六亲可以互为师授;不论已经证悟或没有证悟,也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可以传菩萨戒,不一定要现出家相才能传菩萨戒。《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弥勒菩萨开示云: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利;于语表义,能授能开;于如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如是请言:‘我今欲于善男子所,或长老所,或大德所,祈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家出家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亦不舍大愿者,佛为建立别解脱戒:菩萨戒。此戒唯大乘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菩萨戒者,是则名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持戒者,以菩萨戒为主持,声闻戒为副持,故为一切人天应供,心量广大深远故。此戒乃为不畏生死,能发大悲心之佛子而制,一受永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如是净戒,是不为难;在家净戒,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优婆塞戒经讲记》(原标题: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在家居士们能常常外出而去到寺庙或者僧宝所居住的处所,亲近诸比丘等,并且咨问法味:如何是解脱之道?如何是佛菩提道?如何是菩提、涅槃?要这样咨问法味。问法以后,僧宝开示了,就得要以至诚心听受;听受以后要记持住,不可忘掉;并且还要自己能加以分别,也就是加以思惟、整理。思惟、整理好了以后,还要转过来度化众生同样的供养三宝、护持、学习,这样的优婆塞就是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说在家菩萨爱了五戒,修习慈心不应该杀一切众生,但并不是凡杀了一个众生都是犯了杀的根本罪不可忏悔。《优婆塞五戒相经》说:佛告诸比丘,犯杀有三种夺人命:一者自作,二者教人,三者遣使。自作者,自身作夺他命。教人者,教语他人言:捉是人系缚夺命。遣使者,语他人言:汝识某甲不?汝捉是人系缚夺命。是使随语夺彼命时,优婆塞犯不可悔罪。是说,杀戒由五种因缘成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假使我们硬性规定必须每半月诵一次,以现在脱离农业社会环境,住在工业社会极为忙碌的情况下,并且顾及在家菩萨如果家中眷属尚未学佛的情况下,要求在家菩萨们每半月集合诵一次戒,可能会使许多人产生家庭眷属之间的纷诤而无法继续持戒,那将会成为新戒菩萨的大损失;所以依照佛说小小戒可舍的变通精神,本会规定新学菩萨每二个月回到会中诵戒一次,是如法的。三、现在的道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俱足众戒:对在家人而言,是指五戒及菩萨戒。五戒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戒之基础,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不淫(在家为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种称之为性戒,后一种称为遮戒。性戒与我们之本性相关,遮戒为遮止我们不去犯戒。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之重戒。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如是净戒,是不为难;在家净戒,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原标题: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口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上面这一段明白跟我们说明:已经受过菩萨戒的夫妇、六亲可以互为师授;不论已经证悟或没有证悟,也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可以传菩萨戒,不一定要现出家相才能传菩萨戒。《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弥勒菩萨开示云: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利;于语表义,能授能开;于如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如是请言:‘我今欲于善男子所,或长老所,或大德所,祈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請僧福田,次第請僧,別請僧者,是外道法,犯輕垢罪「若佛子,有出家菩薩、在家菩薩及一切檀越,請僧福田求願之時,應入僧坊問知事人:『今欲請僧求願。』知事報言『次第請』者,即得十方賢聖僧。而世人別請五百羅漢、菩薩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若別請僧者,是外道法。七佛無別請法,不順孝道;若故別請僧者,犯輕垢罪。」29、不販賣奇伎淫巧(攝屬重戒3邪淫、1.殺戒)惡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云何名勝義僧?謂佛世尊、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其德尊高,於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獨勝覺、若阿羅漢、若不還(阿那含)、若一來(斯那含)、若預流(須陀洹),如是七種補特伽羅,勝義僧攝;若諸有情帶在家相,不剃鬚髮,不服袈裟,雖不得受一切出家別解脫戒、一切羯磨、布薩、自恣悉皆遮遣,而有聖法,得聖果故,勝義僧攝,是名勝義僧。云何名世俗僧?謂剃鬚髮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6說四眾過戒「若佛子口,自說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教人說罪過:罪過因、罪過緣、罪過法、罪過業,而菩薩聞外道惡人及二乘惡人,說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惡人輩,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薩反更自說佛法中罪過者,是菩薩波羅夷罪。」7自讚毀他戒「若佛子口自讚毀他,亦教人自讚毀他:毀他因、毀他緣、毀他法、毀他業,而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取相戒者,如在家五戒、优婆塞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亦有一日斋法,如八关戒斋,为来世出家求解脱果而作因缘。于诸取相戒外,复有非取相戒者:初如佛始成道,不即制戒,依过现诸佛偈为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初创僧团悉以此偈为戒。后因僧众渐多,良莠不齐,多有不如法者,乃因事渐制,遂有取相戒法渐制渐广;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目录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二)菩萨的种类(重点:退转菩萨和不退转菩萨、出家菩萨和在家菩萨、22种假名菩萨和30种实义菩萨)(三)甘愿做菩萨(推荐详读)二、菩萨戒简介三、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四、三种受、受持菩萨戒的心态和注意事项五、如何持菩萨戒六、菩萨戒戒相浅解七、菩萨戒释疑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在学习菩萨戒的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这优婆塞戒所讲的戒律都是在家人的事,和我们出家人无关。’这个说法也不对,因为我如果一样受持优婆塞戒的戒法,一样可以使我清净口业,为什么我不受持呢?能清净口业,解脱道就容易修,佛菩提道也容易修,所以出家人虽然不必正受优婆塞戒法,但又何妨同时受持呢?(原标题:善戒一定要有五种方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家能招烦恼因,出家亦破清净戒,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于宝所。若能如法忏悔者,当依二种观门修,一者观事灭罪门,二者观理灭罪门……。」至于「未婚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指八关斋戒而言〕,是名法守。若以力,若以财,若诳诱,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不作,名为不邪淫。」以上,是龙树菩萨对邪淫的解说。不过,同样是邪淫,还是有轻重不同的。如《优婆塞戒经》卷六说:「唯三天下有邪淫罪,欝单曰无。」因为北欝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部经典的菩萨戒既是为将来出家而作准备的戒法,属于声闻性质的在家戒,当然不同于梵网、地持、瑜伽、璎珞等经的尽未来际受的成佛之道菩萨戒,也不同于正统的声闻出家戒,所以就摄属别解脱戒,故名波罗提木叉戒。有时五戒也可以摄属于波罗提木叉,因为可以多分受、少分受、满分受或一分受,那叫作别别解脱。别别解脱的意思是说:单于杀业得解脱而在来世得长寿,所以单受一个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口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若自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