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末法的世界会怎么样?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大家:弥勒佛出世的时候,许许多多在释迦牟尼佛学法的遗法,只要你没有堕入断、常二见,不诽谤如来,只要你有四不坏信,不诽谤证悟了这个真实法如来藏的贤圣僧,不要因为他现在家相,就认为他所说的法大概是有问题的,或是错误的,甚至攻击他;只要你对于贤圣僧的理解不要在表相中流连,你就可以积累见到弥勒佛的因缘了。阿弥陀佛!------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五戒,不管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五戒被叫作诸戒之本;因为能够持守五戒,来世就能够保住人身,人身是三界当中最好的修道之器。譬如说比人身高的天界,他们忙着享福,没有时间修佛法;比人身低的境界——三恶道,他们忙着受恶报,也没有时间修佛法;所以学佛最起码的事,就是要保住人身。因此,只要是佛弟子们,不管是出家、在家都要 三摩地

2018-07-22

和尚和尼姑是一般社会人士给佛门出家人的称呼,而居士则是指在家的佛,把出家的男众叫作和尚,把出家的女众叫作尼姑。其实这样的称呼是有一点不合适的,只是一般人习惯成自然,积非成是,所以大众也都就这样习惯了。佛教的修行人可以分为在家和出家两类,总共又可以分为四众,也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和比丘尼是指说,他外表现出声闻出家相的这些男众和女众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接下来还特别强调:如果刚才所说的这一些胜义僧们,他们可能外表是现在家相,他们也不像出家人一样剃了头发,也不穿着袈裟,也不受一切的出家别解脱戒,乃至于出家人的羯磨、布萨、自恣,当然他都不会参与;可是这样的人因为有圣法,已经证得圣果的缘故,所以我说他们是胜义僧。那什么叫作世俗僧呢?就是把头发剃了,穿上袈裟,受持出家的别解脱戒,这就叫世俗僧。也就是说 三摩地

2018-07-22

讨论出家与在家,应当以能否基本亲证出家法来衡量。因为不管所示现的身相是什么,只要被虚妄的五欲——色声香味触,或者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所遮障而不自知,那就仍旧是在家的状况。所以,是自己取三界的种种法来束缚自己,而不是三界法束缚自己。再加上没有真正的善知识可以作为依止,如果说这个人已经可以修得人天善法不堕恶道,那就已经算可贵了。然 三摩地

2018-07-22

谈到在家与出家的真实义的时候,往往会有人以世俗上表相的在家与出家来讨论。今天我们从纯粹依佛法上的义理,兼顾表相上的摄受众生,以及住持佛法的角度,来作说明跟讨论。出家这个词,一向兼具有出世俗家与出三界家的意涵。而出世俗家是在外相上剃头、着染衣,当然这个染衣是指坏色衣,而不是光鲜亮丽的衣服。因为先要有一个出离种种三界烦恼的表相上的示现,才能进一步除去三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依于修学佛法的内涵或进程不同,那又会有在家分戒、出家分戒,然后合摄为什么?三聚净戒。可是,其实戒律应当是一切佛教大小宗派或是道场里面都应该奉行的,没有不持净戒而能证解脱果或者是佛菩提果的。所以,不论菩萨是戒慧直往或是戒定直往,都一定要以奉持戒律为要。假如学人毁犯净戒,尚不能保住来世的人身,更何况说能够证解脱果乃至于佛菩提果。可是问题是,假如只有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佛教戒律不仅只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还有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戒,以及出家、在家都可受持的菩萨戒。能够弘通佛教戒律的律师,就如同前面所说佛教中的法师一样,不以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为限。而为人授戒的这个戒师,依照《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里面,佛有这样开示,说: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 三摩地

2018-07-22

经中讲:【(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现在的人以为出家僧人就是代表有实证佛法,而以为现在家相的菩萨证量比较差;可是大家却没有发觉说,这些偶像崇拜都是这些个人的行为,全部是凡夫的心性、烦恼,完全没有佛法的关系,是个人的行为。佛法的实证其实跟穿僧衣并没有直接关系。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其实我们每天礼拜的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这种种的大菩萨,这些等觉菩萨、妙觉菩萨们,统统都是示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说就世间的运转来说,乃至于就佛法的这些维系跟弘扬来看的话,其实在家的菩萨们才是主力,因为在家的菩萨们维系了世间一切正常的运转;在家的菩萨们更由于破参明心、证悟了清净本心的关系,能够在红尘中一边修行,一边又不会迷失自己。所以,在家的菩萨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广与各层次的众生接触,来达到摄受众生的目的,这样子才是真正的把佛法带给每一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教的修行来讲,可以选择出家,也可以选择在家修行。以前我们曾经听到有部分的团体在说:只有出家人才能修行,在家人只能够护持出家人,在家人这一辈子并不适宜直接修行的。这种说法呢,其实是违背了佛教的精神的。因为光是在佛陀的时代,在家修行的菩萨就非常非常的多;所以,绝对没有所谓的在家人不能够修行,只能护持出家人的道理。实际上应该是要讲,出家、在家是不同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不但自己不能穿,也不可以给别人穿,不能放在家里,更不能用手去碰触,如果不尽快的把它丢弃,就会给整个家族带来可怕的灾难。有一天这位婆罗门发现,自己箱子里的新的这个筒裙被老鼠咬破了。筒裙,是说印度人的传统衣物,是用一块布料围起来的,这个叫筒裙。于是他就连忙对儿子说:孩子!箱子里的筒裙被老鼠咬破了,你别让佣人拿去,他们会缝缝补补又拿来穿,这会导致灾难的。 三摩地

2018-07-22

再加上在家人,大乘法中就有五众;而在家人又有男女性别的差异,这就有六众了;为了出家的缘故,当然也会有沙弥„„等众。但是,在善财大士的五十三参里面,大乘法中的童子、童女、比丘、比丘尼,全部都有。我们就依善财大士的五十三参来略谈菩萨们:【讲义文稿】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开示云:【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善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来看待吃素,这是文化的一个传统,即使你在家人,你也可以学习来吃素,一个月吃个几天。事实上在现在的社会环境里面,会选择素食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那我们佛为什么要选择素食呢?那是因为长养慈悲心的关系。可是,在我们刚修学佛法的时候,在佛教的立场并没有要求每一个佛都一定要先吃素。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菩萨道:他是在家众,他没剃髪、他没着染衣,可是他修学的却是佛法;他虽然现行好像是住在于贪瞋痴当中,有子女、有夫妻、有在赚钱,可是实际上他可能是一个已经证得未到地定,乃至证得初禅,已经断我见、已经离开这个男女欲、饮食欲的人。所以他虽然身不现出家相,他的心却是住于出家,这才是真正所谓的出家。至于其他的两个出家,我们就暂时不去花时间,因为时间有限,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有的人习惯说人是非,来到道场也不知收敛,还是一样东家长、西家短,他不知道(或者是不在意)被他批评的人,有的是已经见道的在家菩萨;或者没有确切的证据便嫌疑他人,被非理疑谤的人往往因而离开道场不再修行。妄说是非,妨害他人修行学法,影响道场的清净和合,是很严重的罪行,却是许多人一犯再犯的。因此,新学菩萨应该先将注意力放在这些重戒上面,彻底反省是否曾经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有人不管别人的感受,喜欢在家里唱卡拉OK,而且唱得很大声,吵得邻里不得安宁,规劝也不听,导致别人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未来世有因缘见面了,就会莫名其妙地讨厌他,对他所说的话不会信受;既然所说的话别人都无法信受,更不可能冀望别人会帮助他了。又譬如有些人喜欢妄语,能够颠倒黑白,后来别人知道那都是不如实语,就会对他有所戒心;未来世有因缘遇到了,就会觉得这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在家学佛的菩萨也应该每天将佛案整理干净,使佛堂看起来明净整洁,这样使自己可以在庄严肃穆的佛堂中进行礼佛等各项修行功课。问题二、供佛的供品有些什么禁忌呢?供完佛的食物或物品拿下来跟大众结缘以后,那个大众可以拿回去再供佛吗?我们的回答是:供佛的供品不可以是残食,意思是说,剩下的物品不能供佛。譬如东西买回来以后,可以分成两份,一份准备供佛,一份可以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我们硬性规定必须每半月诵一次,以现在脱离农业社会环境,住在工业社会极为忙碌的情况下,并且顾及在家菩萨如果家中眷属尚未学佛的情况下,要求在家菩萨们每半月集合诵一次戒,可能会使许多人产生家庭眷属之间的纷诤而无法继续持戒,那将会成为新戒菩萨的大损失;所以依照佛说小小戒可舍的变通精神,本会规定新学菩萨每二个月回到会中诵戒一次,是如法的。三、现在的道场,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