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问、佛法中是否有帮人延寿的方法?出家人帮在家父母求寿命,是否牵涉到因果?是否会造成冤亲债主的不悦、或子孙的不利?如此做是否如法?烦请师长能否释惑,不胜感激。答:佛于经中凡说到延寿者,皆是因于修福修慧而得者。例如《杂宝藏经》卷第四中说:【昔佛在世,于一长者子,年五六岁,相师占之,福德具足,唯有短寿命。将至外道六师所,望求长寿,瞋彼六师都无有能与长寿法 三摩地

2018-07-22

在家菩萨却是凭自己应有的世间果报而多饶财宝,靠自己的积蓄来生活而不需要别人供养,这样出来弘扬佛法,甚至于有能力拿钱出来护持正法,这样就能自利、他利。第六、要具男子身。男子身的意思并不是从色身来看是男子身或女人身,所以女众们也不要妄自菲薄。男子身讲的是行事风格有丈夫气概,不小家子器,不扭扭捏捏的,这就是男子身。假使身为男人,心中却是小鼻子、小眼睛的,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来看待吃素,这是文化的一个传统,即使你在家人,你也可以学习来吃素,一个月吃个几天。-----《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1集作人为何要学佛?》郭正益老师(原标题:不吃素,是不是就不能学佛)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像这样长成的复制人,明明就是一个独立的有情众生,他会有自己的人格以及想法;但是如果在家人以及社会的眼中,他被看作是被复制人的替身的话,这当然就会造成许多的社会以及伦常的问题的。另外,关于因缘深浅的问题,我们来看:以自然方式出生的子女和父母之间,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一定是要有过去生相当的因缘,才会来入胎作为父母以及子女。而复制人呢?却是人类刻意 三摩地

2018-07-22

现代人求名求利不择手段,虚名确实可以带来现实利益,学佛人往世福德不具者,今世为求佛法,自甘寂寞,自守清净,除了一些不该为的求财机会外,求正财之机会也少有之,在家居士福慧皆具者,才不失为弘法之典范也(易摄受众生),后学知之,无兴趣追逐世间利益,浪费时光,而现实确实需要一定的资财供养眷属基本生活之需,供养三宝弘法之用等,如何处之?答:首先,因缘果报难以了 三摩地

2018-07-22

此外,男性在家里必须有威严,这个威严是讲道理、有智慧而让人敬服,决不是蛮不讲理的专横跋扈。如何做到这一点,男同胞们就要加紧自己的身心了。可以说,很多家庭矛盾都是因为婆媳间的不和引起的,男人在这个时候往往就左右为难。不过一旦男同志能够在家里建立起自己的威严,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第三衣食随时。女人常欢喜丈夫赠与她心爱的东西。所谓心爱的东西倒并不一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是,在佛陀的时代,佛教的僧团就有比丘、比丘尼,在家也有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之别,可见佛教并不排斥与鄙视女性。她想了一下,说:很有道理,不过,我想多知道一点佛教对于妇女的看法,如果这一关打不破,我是不可能学佛的。女人的最高肯定朋友的话使我深思了好一阵子,后来因为事忙就淡忘了。最近,遇到女居士的时候,时常遭遇到同样的问题,使我觉得有必 三摩地

2018-07-22

要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想要请大家先一起来思考一个相关的问题:在家学佛容易?或者是出家学佛容易?所以理当先要来思考一下,在家与出家的真实义。可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有人以已经出家的身分,或者是说以世俗上表相的在家与出家来讨论。可是,今天我们希望说,纯粹依佛法上的义理,乃至可以兼顾表相上的摄受众生,以及住持佛法的角度上,来作说明跟讨论。出家这个词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依于修学佛法的内涵或进程不同,那又会有在家分戒、出家分戒,然后合摄为什么?三聚净戒。可是,其实戒律应当是一切佛教大小宗派或是道场里面都应该奉行的,没有不持净戒而能证解脱果或者是佛菩提果的。所以,不论菩萨是戒慧直往或是戒定直往,你看看都一定要以奉持戒律为要。假如学人毁犯净戒,尚不能保住来世的人身,更何况说能够证解脱果乃至于佛菩提果。可是问题是,假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他有证法证果,纵使是在家人也是出家人;如果没有证法证果,纵使现出家相还是在家人。在《杂阿含经》曾这样记载着,有一天世尊入王舍城乞食,在途中遇见一位在家人,名为阿支罗迦叶,缠着世尊为他开示。世尊为他开示后,阿支罗迦叶得法眼净;阿支罗迦叶非常高兴,请求世尊收他为在家的优婆塞。不久之后阿支罗迦叶被一只为了保护子牛的母牛攻击而死,死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 三摩地

2018-07-22

由于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都是田,而且是福田,所以在家菩萨受了优婆塞戒以后,就应该以至诚心殷勤供养三宝,未来世可以获得福德。为什么众生未来世可以获得福德?这是因为田的关系。在这些田播下种子,未来就可以收割、享受美好的结果。但是有一种田千万不要去种,那就是毒田。因为种了所收获的都是有毒的果实,非但没有福德可得,反而会戕害自己的法身慧命;那就是教假借佛 三摩地

2018-07-22

其次,虽然说某乙的福报好,这个人世间受用的范围又是如何呢?有的人也许说在家里面是可以吃得开,因为做什么事,家人都对他是百依百顺;那至少可以说,他的福报是函盖他的家庭。可是,也许到了公司就是另外一个局面,一种处处都要对人唯唯诺诺的局面;这表示,这个时候就受制于人的成分是比较大的。又假如说:某乙在公司的职位也是主管级的;这个时候就表示,他福报函盖的范围 三摩地

2018-07-22

毁戒的部分与瞋恼关系比较密切,因为受了佛戒的出家僧众或者在家菩萨,如果容易在八风的境界中瞋恼,造作恶口、两舌、打骂,甚至于毁谤贤圣、毁谤正法的犯戒行为,犯了戒罪,如果没有彻底忏悔灭除戒罪,除了因果律中的性罪果报以外,严重的还需要承受戒罪所相对应的地狱果报。另外由于对不能忍的人事物产生怨怼憎恨,就会生起瞋恚烦恼,也就是生气发脾气。经常瞋恚的人,他通常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把从云何菩萨自他庄严起这一段的开示,作了一个结论: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故。(《优婆塞戒经》卷2)佛法上有所谓的四悉檀,世尊的开示中,有时候是针对某些人,有时候是在事相上或者是在义理上来说明,而更常常的是事相上、义理上都同时兼顾。可是,一般众生往往只看 三摩地

2018-07-22

也知道归依三宝以后就是佛弟子,可是有很多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对于佛法僧三宝的真实内涵到底是什么?总是懵懵懂懂、似是而非,乃至将一贯道的三宝、道教的三宝混为一谭,与民间信仰无二无别了。在说明佛教三宝之前,先解释一贯道、道教的三宝到底是什么?说明以后,再来解说佛教的三宝到底有什么真实的内涵?知道以后就可以判别佛教的三宝与外道的三宝真的不一样,而且也很 admin

2018-07-22

因此能够跟有钱的菩萨结婚共享福报,某种程度也是往昔常布施、广结善缘或常供佛的结果!三、自己努力赚钱实现福报:赚钱的方法有很多种:自己开公司、自己做生意或自己投资或去上班赚钱获取高薪!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上班领薪水!少数人是自己当老板!那之前葛格我提到经典中的故事,周利盘特比丘在往昔当乞丐时,他听了释迦菩萨的教导,因此开始做生意赚钱,经过四个月就致富的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刚才说福报有大小的差异不同,譬如说,也许某乙就说:唉呀!你看啊!某甲就是有修啦,所以你看,他今世的福报才会这么好啊!也许言谈之中,又对某甲露出了一分羡慕或者是忌妒的眼神,某乙所谓的福报好与不好、或者是大或小,世间法之中,可以从哪里显现出来呢?我们不妨先把范围缩小在人世间的善法之中的福报,来谈谈这件事,假如某甲平常在家中,不管是作什么事,家人都是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天,佛在舍卫国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有人想要获得梵天王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梵天王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忉利天主帝释—也就是玉皇大帝—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忉利天主帝释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一切天神常住在家里护佑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一切天神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 admin

2018-07-22

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 admin

2018-07-22

经典中说,如何是世间最富有的呢?如何又是世间最贫穷的呢?慈悲的母亲还在家中的时候名之为富有,慈悲的母亲不在的时候就称为贫穷;慈悲的母亲还在时就像中午的太阳高高挂在天上,慈悲的母亲往生后就如同太阳下山了;慈悲的母亲在的时候就像明亮的月亮,慈悲的母亲身亡时就像黑暗的夜晚。所以佛陀说:“我们应该要精勤地努力学习孝顺奉养父母,孝养父母的福德就跟供佛的 admin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