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 白话翻译如下: 迦叶菩萨向世尊请问说:“世尊!佛性是这么微细,所以很难了知,为什么世尊竟说肉眼能看得见佛性呢?”佛回答说:“迦叶善男子!这好像是非想非非想天的实际境界,也不是二乘圣人声闻缘觉所能够知道,但因为二乘圣者相信契经中佛所说的缘故,才能够了知确实有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 在这段经文中,佛陀告诉迦叶 | admin 2019-05-01 |
![]() |
第三、《胜鬘经》云:「声闻缘觉初观圣谛,以一智断诸住地。以一智四断,知功德作证,亦善知此四法义。」又云:「阿罗汉辟支佛断四种住地,无漏不尽,不得自在力,亦不作证。无漏不尽者,即是无明住地。」我们稍微解释一下。《胜鬘经》这一段经文说︰阿罗汉与辟支佛已经断了四种住地无明,但是,在无漏法方面还没有完全究竟,因此还无法得到自在力,不能证得佛的无住处涅盘。甚 | admin 2019-04-24 |
![]() |
以上我们探讨无明的意涵,知道无明可分为:三乘菩提共摄的一念无明烦恼障,以及只有大乘菩提所摄而不共二乘声闻缘觉以及通教菩萨的无始无明所知障。那在接下来的节目当中,我们将会就这二种无明,作进一步的详细的探究与阐述,以使电视机前面的观众朋友们,更加的了解三乘菩提的差异,因而可以作为自己趣向佛菩提道的加行与助缘。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爲大家解说到此。阿 | admin 2019-04-24 |
![]() |
只有佛教中的声闻缘觉解脱道,能够让人家跟著修学而得到解脱果,出三界生死,所以说佛教是一切宗教之首。(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88-189。)佛菩提之抉择分 名师,有可能刚好是你的皈依师、剃度师,或者是你的亲教师、轨范师、戒师,那时你有可能会因此而心烦;但是务必要忍一忍,如果能忍得过心烦这 | admin 2018-12-27 |
![]() |
)无余涅槃 声闻缘觉菩提行者,若证解脱果而不回心大乘者,舍寿时必取无余涅槃,彼时则必灭却十八界法,将自我灭尽;如是灭尽十八界我者,觉知心等六识灭尽、意根灭尽、色身灭尽、六尘灭尽,完全灭尽之后,不再有世间众生之自我存在,唯余真心第八识如来藏独存,无有能觉知者,亦无所觉知之六尘;无有能思量作主之我,亦无有所思量作主之六尘对象,一切法空,唯余离见闻觉 | admin 2018-12-27 |
![]() |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huā)光。时佛敕(chì)十方众僧,皆先为 | admin 2018-08-23 |
![]() |
如果有人希望供养诸佛菩萨贤圣,但现前实无诸佛菩萨贤圣现在前得受供养,若能以此供养诸佛菩萨贤圣的至诚心来供养孝顺父母,那么,诸佛菩萨声闻缘觉等贤圣就像是已住在家中了6。」众比丘们听完佛的开示之后,向佛禀白说:「如来您是三界至尊啊!您为弟子们所开示的,真是闻所未闻极为希有难得的恭敬父母的法道啊!」佛说:「不但是在今日极为稀有难得地恭敬父母,在过去世也是 | admin 2018-08-13 |
![]() |
三世一切声闻缘觉。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亦不可得。此是如来偈之正义。】 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钝根小智闻一乘 怖畏发心经多劫 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 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 | admin 2018-08-09 |
![]() |
如果有人希望供养诸佛菩萨贤圣,但现前实无诸佛菩萨贤圣现在前得受供养,若能以此供养诸佛菩萨贤圣的至诚心来供养孝顺父母,那么,诸佛菩萨声闻缘觉等贤圣就象是已住在家中了。”供养父母的方法除了供养财物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恭敬礼拜、赞叹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第14〉: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 | admin 2018-08-09 |
![]() |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意识觉知心也),为自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如来藏心也)。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如来藏心,本来- | admin 2018-08-01 |
![]() |
三世一切声闻缘觉。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亦不可得。此是如来偈之正义。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八尔时世尊复依一切住持藏法如来之相。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 | 三摩地 2018-08-01 |
![]() |
非一切声闻缘觉思量所知。若有士夫出于世间。智慧多闻如舍利弗。长夜思惟终不能知。佛之无始谁最为先?乃至涅槃中间亦不能知。复次迦叶。如大目连。以神通力。求最初佛世界。无始终不能得。!!!如是一切声闻缘觉十地菩萨。如弥勒等悉不能知。!!如佛元起难可得知。!!众生元起亦复如是。"如是无知者无畏,我一介无明遮障凡夫上师,竟然口口声声妄言第一智慧如舍利弗所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非一切声闻缘觉思量所知。若有士夫出于世间。智慧多闻如舍利弗。长夜思惟终不能知。佛之无始谁最为先?乃至涅槃中间亦不能知。复次迦叶。如大目连。以神通力。求最初佛世界。无始终不能得。!!!如是一切声闻缘觉十地菩萨。如弥勒等悉不能知。!!如佛元起难可得知。!!众生元起亦复如是。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长寿。辛苦研几。贪求永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不够究竟但却让人对佛教容易理解接受的学位说(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对应小学到博士的学位)。弘扬佛教的基础经典,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地藏经等,让人明了善恶因果,甚至还有《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这样冷门却对修行人指导意义很大的经典。随后是大力弘扬可能最容易被当做迷信的净土法门,多少人因此对这个易行难信的殊胜法门生起信心,佛号不断。更难能可贵的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安受苦忍就是指菩萨世世在人间行菩萨道,对人间生死之苦都能够安忍,是病痛之苦或者是气候冷热变迁之苦,都能够安忍而不生起下劣心,趣向声闻缘觉得修证。第三种说的就是谛察法忍。菩萨能够观察甚深极甚深如来藏,就是第一义谛无上妙法,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本来的无生,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八界也是本来无生,同时能够安忍于自己所修学的次第,安忍于自己所需要对治的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谓声闻缘觉诸修行者。知人无我。见自他身骨锁相连。皆是无常、苦、不净相。如是观察。坚著不舍。渐次增胜。至无想灭定。是名愚夫所行禅。大意是:这是二乘修观行的人,知人无我,见自己和他人的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皆是无常、苦、空、不净之相。一心专注,观察不舍,得初静虑。渐次转胜至无想灭定,受灭尽三昧。因此种禅定不了法无我,不离相故,名为愚夫所行禅。云何观察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成大愿.南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云何智胜?如来所有四无碍智,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智胜。云何具足胜?如来具足行命戒见,是名具足胜。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云何不可思议胜?如来所有六种神通,亦非声闻缘觉所及,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是名不可思议胜。云何解脱胜?如来具足二种解脱胜,除智慧障及烦恼障,永断一切烦恼习气,智缘二事俱得自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有二事: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胜一切声闻缘觉,二者勤心求索无上果故。复有二事:一者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二者欲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断众生身障。发起菩提心是一件难能可贵之事,发起菩提心之后,若能不退初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有人希望供养诸佛菩萨贤圣,但现前实无诸佛菩萨贤圣现在前得受供养,若能以此供养诸佛菩萨贤圣的至诚心来供养孝顺父母,那么,诸佛菩萨声闻缘觉等贤圣就象是已住在家中了。——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让巴巴麻麻们感动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