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彼等诸师传授禅法,谓可实证解脱,然观彼诸大师,悉以空明觉知心为真,教人消除烦恼,保持一念不生,并须时时保持清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要能处处作主。此则违背涅槃正理。此诸大师过在不明二乘无我空相、不明真如阿赖耶识,错认空明觉知之意识心为真如,又复未曾眼见佛性,不明真如佛性之实相,误认空明觉知心中无妄想妄念即是涅槃,教人舍报时以此心住于无妄想妄念之中 | admin 2020-06-08 |
|
| 彼等诸师传授禅法,谓可实证解脱,然观彼诸大师,悉以空明觉知心为真,教人消除烦恼,保持一念不生,并须时时保持清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要能处处作主。此则违背涅槃正理。此诸大师过在不明二乘无我空相、不明真如阿赖耶识,错认空明觉知之意识心为真如,又复未曾眼见佛性,不明真如佛性之实相,误认空明觉知心中无妄想妄念即是涅槃,教人舍报时以此心住于无妄想妄念之中 | admin 2020-06-08 |
|
| 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遗漏,就能够了知有念灵知心与离念灵知心都是虚妄,都是必须藉缘才能生起之法;也能够了知处处作主之心就是意根末那识,意根同时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源;能够这样一一现观而了知十八界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有其自体性,没有一法是可以常住不坏的人,就能证得声闻初果,这就是无为法。在取证声闻初果以后,继续努力的消 | admin 2020-06-08 |
|
| 或者教人放下自我丶消融自我,而却教人保持无念之意识觉知心,教人死时应能以此觉知心自己作主,如是返堕意识自我中,而自言消融自我,以之为禅宗佛法正修,堕於常见外道之常不坏我之中……亦令徒众认取离念灵知为常住不坏之真如法身,或令人认取直觉心为真如,悉堕於意识心境界,成为常见外道见者;或者教人认取处处作主之心,作为常住不坏法,堕於意根之遍计所执 | admin 2020-06-08 |
|
| 二地要修证的无我观叫做犹如光影,这是说:我们这个离念而了了分明的见闻觉知心,以及处处作主思量的意根,就好像镜中的光影一样——由这个光影而形成及改变镜中的影像。当然二地心还要加修千法明门的无生法忍——一切种智,还要明解戒律,严持戒法而不能毁犯;这些条件满足了以后,才能证得犹如光影的现观。这时候开始便可以随心所欲而不犯戒,因为这时已 | admin 2020-06-08 |
|
| 《心经密意》一切种智就是真心所含藏的,总共八个识的一切种子的智慧;真心如来藏不但含藏我们见闻觉知心的种子,含藏着时时思量、处处作主的意根心的种子,而且也含藏其他许许多多的种子。由于这一些种子的存在,所以我们人类才能够有种种的功能差别出现,这一些功能的差别又叫做界。界就是种子,所以法界就是法的种子,法界就是法的功能差别;了知这些种子的修行,就是修证一 | admin 2020-06-08 |
|
| 所以般若不是在讲性空唯名,般若是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心虚妄;但是这个虚妄心,却是依附于一个真实不坏的心而存在。依附于这个真实不坏的心而有时现起,有时间断,这样证知而生起了证知法界体性的智慧,才叫做般若。而《心经》则是:从般若系列的经典,浓缩成《金刚经》,再浓缩成《心经》;所以它告诉我们的就是因地的菩萨不断烦恼而证菩提。《心经 | admin 2020-06-08 |
|
| 出三界生死,就是把自我灭除掉,也就是把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思量心灭掉,不再去投胎,只剩下一个无形无色、无觉知、无思量的第八识存在。可是这个第八识离见闻觉知,祂也从来不思量、不作主,祂从来不会想要去投胎,从来不会想要保持六尘中的见闻知觉性。因为处处作主的我们——意根,不愿意自己消失掉,不愿意和六尘境界相隔绝,所以就不愿意进入真正的涅槃, | admin 2020-06-08 |
|
| 彼等诸师传授禅法,谓可实证解脱,然观彼诸大师,悉以空明觉知心为真,教人消除烦恼,保持一念不生,并须时时保持清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要能处处作主。此则违背涅槃正理。此诸大师过在不明二乘无我空相、不明真如阿赖耶识,错认空明觉知之意识心为真如,又复未曾眼见佛性,不明真如佛性之实相,误认空明觉知心中无妄想妄念即是涅槃,教人舍报时以此心住于无妄想妄念之中 | admin 2020-06-08 |
|
| 而第七末那识是意识的俱有依,此心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的指挥六识心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是恒审思量的心,因此不会与欲、胜解、念、定相应;祂虽然可以触法尘,而与慧心所相应,但是祂的慧非常微劣,所以说祂也不会与善十一法相应。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前五识,前五识本身是无记性,祂会随着意识而通善恶,因此有时造善、有时造恶,不是一切时都与善十一法相应。唯有意识与这 | admin 2020-06-08 |
|
| 通常大家都以为自己所看见的一切景色,一切色相都是外面的,其实我们根本没看到外色相,因为处处作主的我——第七识末那识心,非形非色,并不能直接接触色法五尘,末那识的我所见之六尘相,都是如来藏所显现出来的内相分——跟外面的色相一模一样的色尘相。六尘在自心如来藏镜子上面显现,并非真实不坏的常住法,乃是有生有灭的法。一切凡夫之所以执着世间 | admin 2020-06-08 |
|
|
|
三乘佛法的真实义就是什么呢?就是你一定要知道,你的意识觉知心祂与处处作主的意根,这个不是本来就在的,而是被出生的。那么能出生的是什么法?能出生的法能够出生这样一个有见闻觉知的法,然后有处处作主的行相,那能出生的法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行相?你能够知道以后,才表示你知道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实相;你如果不知道的话,就是在无明中,在无明中的时候,你就不知道生命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虽然知道,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这个妄念就是第六识、第七识这两个识所起不如理作意的心行;所不断相应的,就是依于我们的色身、依于见闻觉知心、依于处处作主的心,所起的分别执着。或是受到邪知邪见等外道法,不正教授的影响而取相分别,这都是属于马鸣菩萨前面所曾开示的执相应染的范畴。对于初学的人来说,是不会有天魔来干扰,因为还没到那个程度。因此,主要会 | admin 2020-02-21 |
|
|
意根的特性是恒审思量,处处作主,有覆无记,是遍一切时、遍缘一切现法,且只缘现境,不缘过去、未来之法尘境;因遍缘一切现法的缘故,所以了别慧差,只与十八个心所法相应,因此,缘法尘需了别时,即转生意识加以深细了别。而意识是意根的工具,其特性是审而非恒,审察犀利,与五十一心所法相应,缘现境、过去境、未来境之法尘,如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皆是意识之作用,但不遍 | admin 2020-02-21 |
|
|
意根就是唯识学所说的末那识,仅能分别变动较大的法尘,无法很详细分别法尘,因此意根在醒的时候,藉著意识很详细分别以后,变成非常伶俐而处处作主。第八识又名如来藏、藏识,祂不分别六尘。也因为一切有情的真心八个识具足,所以才会有人提出这样的说法:“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家里把帐开。” 正因为一切有情都是八个识具足 | admin 2020-02-19 |
|
|
由色阴的无常性可知,色身并不是有地、水、火、风、空,再加上动能就能自然组成的;更不是由能识别六尘万法的意识或处处作主的意根所能造。所以说色身是因缘所生之法,既然是依因藉缘才能生起的有生之法,当诸缘散坏时就一定会坏灭,因此说色身无常、色阴无常。然而,有情众生不知道这个真实的道理,对色身没有如实的认识,无量劫来世世执著色身为真实我而不能断除身见,于是就 | admin 2020-02-18 |
|
|
我们虽然知道,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这个妄念就是第六识、第七识这两个识所起不如理作意的心行;所不断相应的,就是依于我们的色身、依于见闻觉知心、依于处处作主的心,所起的分别执著。或是受到邪知邪见等外道法,不正教授的影响而取相分别,这都是属于马鸣菩萨前面所曾开示的执相应染的范畴。例如:某教教徒在修止时所观想的像,都要供血、供肉、供酒;而会贪食血、肉 | admin 2020-02-18 |
|
|
意根遍缘一切诸法,[2]而且可以处处作主。意根在眠熟位及闷绝位、正死位所了知的法尘,那时他只能了知五尘上所显现的法尘有没有大变动,对于法尘的细相及五尘都是无能力了知的。所以意根在眠熟时无法了知六尘中的种种事,假使意根作意要了知六尘的种种相,他就必须唤醒意识及前五识来了知,那就是醒过来了,离开眠熟位了。[2]意根的自性又是有覆无记性,这个体性都是因为他的另 | admin 2020-02-18 |
|
|
或者教人放下自我丶消融自我,而却教人保持无念之意识觉知心,教人死时应能以此觉知心自己作主,如是返堕意识自我中,而自言消融自我,以之为禅宗佛法正修,堕於常见外道之常不坏我之中……亦令徒众认取离念灵知为常住不坏之真如法身,或令人认取直觉心为真如,悉堕於意识心境界,成为常见外道见者;或者教人认取处处作主之心,作为常住不坏法,堕於意根之遍计所执 | admin 2020-02-18 |
|
|
(二)第七识(称为末那或意根)是恒审思量;祂遍缘一切法,因为恒时于其所缘诸法思量该取该舍、该作不作,所以祂是六尘万法中时时作主、处处作主之心。祂从第八阿赖耶识中出生却不自知,反执第八识为自内我,将第八识据为己有。由不肯承认自己虚妄故,由遍计(贪著)诸法故,恒令第八识流注自身之种子而使意根自己不断的从第八识出生,而能于三界中现行不断,吾人之五阴亦因此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