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种情况之下,有人呢,也就是外道,以及这个佛法中的学人,他没有信受佛陀所说的一切有情皆有如来藏的,不信受一切有情皆是具有八识心王如来藏,误解了《金刚经》的所说。他们仅是以现象界五阴缘生缘灭的无常法六识论,来想象佛陀所说的: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一切法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他们认为说:一切法都是缘生缘灭、无常、空,最后终归坏灭;所以,把这个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大福由心生,自己修行越好来作布施,那果报就越大,就像经典上常提到佛说他自己布施给舍利弗,跟舍利弗布施给佛,那还是佛陀所得的功德比较大!《优婆塞戒经》卷5〈杂品之余〉: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善男子!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如 三摩地

2018-07-23

别说是教导人什么是如来藏波罗蜜?如果说就连佛法的初步断我见都不教导,那么其实这就和佛法一点关系都沾不上了,那其实就不能说它是佛教,而只能算是挂着佛教的招牌,但是从来不教人真正佛法的佛门外道了。俗话说救人要救到底,像这样表面上好像很慈悲的在救济众生,但是却不帮助众生出离到不生灭的安乐彼岸,以佛法的标准来看,这样其实是不能称作是真正的慈悲的。所以佛陀说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说,常常有人在护持正觉同修会以后,因为心中有疑而不确定,所以就又去问某些道场的住持法师,那些住持法师就说:你千万不要再去正觉布施了,那个啊是邪魔外道。他听了之后心中就很恐慌!所以就后悔说:哎呀!我当初要是没去正觉讲堂布施就好了。像这样接受了错误的邪见,把的功德田误以为是邪法,这就是谘承邪见,因此就对布施到大福田产生了后悔心。后来有些这样的人,是 三摩地

2018-07-23

反之,如果不是供养真正的出家人,譬如供养的是无惭愧僧,乃是供养依附佛门的假名出家人——也就是佛所说的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以及邪淫外道,这些人不是福田而是毒田,非但没有点点滴滴的福德,反而会戕害众生的法身慧命,不能不慎!第二、布施果报迅速。贫穷夫妻因为布施给众僧,不久生病死亡不再受贫穷果报,死后生忉利天,享受天人殊胜的果报。这样的布施所得的果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能够供养胜义僧及世俗僧,可以获得很大的福德,如经中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优婆塞戒经》卷5)佛开示:布施给畜生,尚且得百倍报,更何况是布施给胜义僧或世俗僧,所得福德无量报。所谓的哑羊僧,是指不知所犯的罪轻重、大小, 三摩地

2018-07-23

这里所说的,就是真善知识所说符合世尊的,而不是依附佛门的常见、断见乃至邪淫外道法。所谓的无畏施,就是让众生免于恐惧。譬如众生畏惧死亡,菩萨应该持戒清净不杀害众生,而让众生免于死亡而无所畏惧;又譬如众生有难,菩萨应该帮助他度过难关等等,这些都是无畏施。(原标题:布施的定义是什么?)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就是有些佛法的内容或是事相的内容,是要选择根器或场合,以免外道或是盗法者,乃至未悟的人诽谤三宝或嫌弃,这些内容我们也不应该流传,以免害众生造恶业。4.我们不可任意而无简择地,将禅净班、进阶班、论义班,乃至增上班以及周二讲经的课程内容贴在网络上,有的佛法不是众生那个阶段该听到的,如果乱传那就有过失了。5.我们也要观察自己有没有无明、憍慢,或者好为人师 三摩地

2018-07-23

别说是教导人什么是如来藏波罗蜜?如果说就连佛法的初步断我见都不教导,那么其实这就和佛法一点关系都沾不上了,那其实就不能说它是佛教,而只能算是挂着佛教的招牌,但是从来不教人真正佛法的佛门外道了。俗话说救人要救到底,像这样表面上好像很慈悲的在救济众生,但是却不帮助众生出离到不生灭的安乐彼岸,以佛法的标准来看,这样其实是不能称作是真正的慈悲的。所以佛陀说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菩萨!您是属于哪一种人呢?我们想想看,如果有人骂我们,我们也同样回骂过去,那我们和他不也是一样吗?并没什么殊胜之处啊!因此我们应该效法佛世时,世尊对于心高气傲的外道破法者,总是心平气和的为他们一一解说,以善净心来回报外道的恶心;正因为这样,才有后来的一千五百位阿罗汉,来帮助世尊弘扬佛法,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努力效法的地方啊!第二、要观无常想,才能获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菩萨!您是属于哪一种人呢?我们想想看,如果有人骂我们,我们也同样回骂过去,那我们和他不也是一样吗?并没什么殊胜之处啊!因此我们应该效法佛世时,世尊对于心高气傲的外道破法者,总是心平气和的为他们一一解说,以善净心来回报外道的恶心;正因为这样,才有后来的一千五百位阿罗汉,来帮助世尊弘扬佛法,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努力效法的地方啊!第二、要观无常想,才能获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菩萨!您是属于哪一种人呢?我们想想看,如果有人骂我们,我们也同样回骂过去,那我们和他不也是一样吗?并没什么殊胜之处啊!因此我们应该效法佛世时,世尊对于心高气傲的外道破法者,总是心平气和的为他们一一解说,以善净心来回报外道的恶心;正因为这样,才有后来的一千五百位阿罗汉,来帮助世尊弘扬佛法,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努力效法的地方啊!第二、要观无常想,才能获 三摩地

2018-07-23

亦离外道自他俱作。于法无我。诸地相义随顺观察。是名观察义禅。大意是:这是始教菩萨所修禅定,即此菩萨既能观察二乘所修自相共相,知人无我。也能观察外道所说自生、他生、共生。知其皆无自性。然后能观察诸法,缘生无性。了知诸法无我,皆唯心所现。断分别我法二执,入初地。入初地已后,于诸地相诸地义。次第随顺观察,渐次增进。是名观察义禅。云何攀缘真如禅。谓若分别无 三摩地

2018-07-23

谓如凡夫、外道之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断法者,皆属我见未断之人;或谓南传佛法中错悟二乘菩提者,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之意识心作为涅槃心者,即是声闻法中未断我见之人;或谓大乘法中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中之意识心(譬如长久安住于一念不生境界中之离念灵知、或如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中间之短暂离念灵知、或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心……等),作为第八识真如、如来藏者, 三摩地

2018-07-23

你于何种戒的施设是与解脱道有关的,已经能够知其一二,不会再迷于外道的非戒取戒,你才会初步的真正知道什么叫作净戒;也才能够明白说,为什么它可以让众生迈向解脱的原因。这个时候,你的持戒就会渐渐远离以前那种受束缚、被约束的状况,而更能够欢喜而轻松的持戒。从此之后,于净戒的受持也更加的留意。当然,这样一世一世的恶因缘就会越来越少。这难道不是说因为这样而使道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不增不减经》于未来世有谤于我法轮身披于袈裟说有无诸法说无真如我惟是虚妄说作比丘学者不应共和合是人立有无堕于二朋党破坏诸佛法彼不住我法——《入楞伽经》卷十说无真我者谤法着有无比丘应羯磨摈弃不共语说真我炽然犹如劫火起烧无我稠林离诸外道过——《大乘入楞伽经》卷七执著离念灵知心为实相心而不肯舍弃者,即是畏惧解脱境界 三摩地

2018-07-23

这当然不是以修证四禅八定、次第禅观为修证内涵的外道凡夫们所能获致。他们所证的四禅八定境界,是不离色界、无色界的世间境界,本来就与中道实相的出世间智慧无涉,想要以四禅八定来获得出世间般若智慧,根本是缘木求鱼。由此也可证明:将菩萨六度的第五度禅那波罗蜜多的修习内涵限缩为四禅八定,是有过失的。而禅宗既然是要参禅、要参究,当然就存在一个要究明的对象,就是有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真正要走菩萨道、修学大乘了义法的未悟菩萨们,被悟错的大师用已经误会后的二乘缘起性空的法义来解说大乘般若,或是以一念不生的离念灵知心常见外道法,来教导佛子们修禅;末学如今知道实情了,真的是于心不忍,因此末学证得如来藏以后,知道了这个现象严重的存在于佛教界之中,就开始向以前随学的几位师父们写信,列举他们的实例并加以辨证,劝告及请求他们不要再误导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者何?一者末法之世多有外道及佛门法师,遇人辄言:末法之世,去圣日遥,难修难证,勿唐费工夫也。此言亦无大错。盖一般佛子信根不足,闻说此言便失信心。设遇真知识,亦不信受,不敢求无上道,此一难也。二者知见不足,不知从何处入手,亦不知应如何锻夫,此二难也。三者虽具知见,亦知应锻夫,然不知应往何方访求教导功夫之善知识,此三难也。四者像末之世,真善知识难求 三摩地

2018-07-23

第八识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能持一切善恶业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藉父母的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入楞伽经》卷2说: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见戏论。《大方等如来藏经》卷1中亦如是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阿赖耶识)常住不变。故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