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既安置已,更烧诸香,亲对像前虔诚合掌而说赞曰: 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功德庄严聚 愿彼五浊众生类 速证如来净法身 戒定慧解知见香 遍十方刹常芬馥 愿此香烟亦如是 无量无边作佛事 亦愿三涂苦轮息 悉令除热得清凉 皆发无上菩提心 永出爱河登彼岸”佛说此经已,是时众中有无量无边菩萨得无垢三昧;无量诸天得 admin

2021-05-19

  一般想要修行解脱道,一定要修行戒定慧这三无漏;无漏就是让我们的修行,能够一直往上增上,这样修行就不会退失了。所以如果能够守淫戒,才能够生起禅定,也就是说离欲;一般来讲离欲界生,色界的初禅天身才能够现起,所以初禅天身又叫作离生喜乐,就是表示离开欲界,生起喜跟乐。至于修习禅定,不管功夫怎么作,顶多就能够修到未到地定,所以叫作事障未来;不管你禅定用功到什 admin

2020-07-06

  也就是,当你依真见道的根本无分别智深入观行,且越观越深之时,即谓行深般若蜜多,现前观察五蕴的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观到真心与妄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因此如实体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境界;菩萨不但能像阿罗汉一样现观五蕴的缘起性空,并且能够亲证五蕴出生之根源所在——自心第八识如来藏,转依祂的清 admin

2020-06-26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讽诵宣传,功德无量,当见礼侍贤劫千佛,奉侍供养,不堕三涂八难之处,得戒定慧。佛说经竟。五百比丘,漏尽意解。七百比丘尼,得须陀洹道。八百罗汉,得菩萨道。诸天龙神,是时树下,清信士万二千人,清信女六千人,悉履道迹。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得阿那含道。天龙鬼神,世间人民,闻佛说法,皆言善哉。即起作礼,遶佛三匝,欢喜而去。  admin

2020-06-14

  既安置已,更烧诸香,亲对像前虔诚合掌而说赞曰: 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功德庄严聚 愿彼五浊众生类 速证如来净法身 戒定慧解知见香 遍十方刹常芬馥 愿此香烟亦如是 无量无边作佛事 亦愿三涂苦轮息 悉令除热得清凉 皆发无上菩提心 永出爱河登彼岸佛说此经已,是时众中有无量无边菩萨得无垢三昧;无量诸天得不退智; admin

2020-06-13

  出家菩萨应该要以戒定慧、四正勤,来自摄独处而思惟,不应该在世俗五欲,烦恼事务上着墨,出家菩萨应该有这样的摄持自己的智慧,这叫自智。第六种众智,指的就是善于以四摄法摄受众生的智慧。第七种根智,指的就是要善于了知众生善根、不善根、信根、利根、钝根、有漏根,这样种种的轻重;以及说这个众生是可调伏,或不可调伏等差别的智慧。第八种就是分别智,指的就是要善于分 admin

2020-06-08

  从正受三归,五戒,菩萨戒,学习六度波罗蜜,戒定慧三学,以这样的次第来学习,来长养守护你的善根。因为善根是要守护的!要怎么守护----不允许恶知识、恶缘来误导我们。如果有的人觉得说,有的人也在讲开悟,而且说三个月就可以开悟,很快;既然我们这边也是讲开悟,那我就去跟他学。这样的话就会毁坏自己的善根;因为你对于佛所说的,应该次第修学上来,这一点你不信!你前面 admin

2020-06-08

  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悉断一切无量烦恼,一一皆知。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如来世尊为众生故,难施能施,难忍能忍。佛有二净:一庄严净,二果报净;如是二净因缘力故,从初十十,至后十十,无有人天能说其过。如来具足八万音声,众生闻之不生厌离。以是因缘,如来出胜一切声闻、辟支佛等。善男子!若人受持优婆塞戒 admin

2020-06-08

  按照戒定慧的不同,可以分为凡夫僧、胜义僧、哑羊僧、无惭愧僧。根据三乘菩提的不同,可以分为声闻僧、缘觉僧、菩萨僧。--------《三皈正受(三皈五戒十善)之一受持三皈依》 admin

2020-06-08

  又如诸证灭定者之圣道等流,诸佛菩萨之大悲等流、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流,此亦胜善等流。对于恶习恶业的等流习气,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不好的习气,让意根起心动念都是善性?亦即《成唯识论》卷5所说:【若已转依,唯是善性】,于此首要之务就是亲证声闻初果并断三缚结;三缚结之首为我见,也就是萨迦耶见。由《广论》中落入我见的说法,以及论中后半部止观的双身法,可知宗喀巴 admin

2020-06-08

  出家菩萨应该要以戒定慧、四正勤,来自摄独处而思惟,不应该在世俗五欲,烦恼事务上着墨,出家菩萨应该有这样的摄持自己的智慧,这叫自智。第六种众智,指的就是善于以四摄法摄受众生的智慧。第七种根智,指的就是要善于了知众生善根、不善根、信根、利根、钝根、有漏根,这样种种的轻重;以及说这个众生是可调伏,或不可调伏等差别的智慧。第八种就是分别智,指的就是要善于分 admin

2020-06-08

而说赞曰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功德庄严聚愿彼五浊众生类速证如来净法身戒定慧解知见香遍十方刹常芬馥愿此香烟亦如是无量无边作佛事亦愿三涂苦轮息悉令除热得清凉皆发无上菩提心永出爱河登彼岸佛说此经已。是时众中有无量无边菩萨。得无垢三昧。无量诸天得不退智。诸声闻众愿求佛果。八万四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清净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幸蒙大师哀愍我等教浴像法 admin

2020-04-07

她出家修行以后,就在戒定慧的这个方向上面精进地来实际上修行,不久之后,莲华女她就证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轮回的痛苦了。从以上莲华女悟无常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悟到世间的美貌姿色以及荣华富贵其实它都是无常的,在百年之后,就全部统统变成是一片虚空。由这样子的一个故事,我们再来说明佛所开示的五阴虚妄的道理。所谓的五阴这个阴,五个阴这个阴是阴天的阴。五阴的内容 admin

2020-02-21

所以当佛陀每次遇到一个新接触佛法的人的时候,一定会为他开示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然后入了佛门以后,又会依着戒定慧三学来为次第的教导。所以佛陀的开示,对于一个想要修定的学人曾经这样说:“察于躇步,知于施行,善恶所趣,求道用心,精进乐不?三月审察,志高行净,可众乃用作比丘。身既作比丘,当选耆旧明于法律,为之作师,授其十戒。奉戒三年,兢兢不亏,众贤 admin

2020-02-20

熏习当然是先要有一个能够受熏持种的如来藏,依于七转识----特别是依于能够修戒定慧的意识,来成就我们的染污心种慢慢地被汰换成清净的心种;这样的修行就是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行,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业,让我们身口意业落谢成为的种子,能够让如来藏中的烦恼业障这些种子能够逐渐的清净。若修善时,就是等于除了刚刚的欲施、供养三宝、坐禅,还有读经、供养父母其他的善事,都 admin

2020-02-20

第三点说念佛可以具足戒定慧的这三无漏学。首先来讲这个戒学:一般人受戒的时候通常都是有戒相,譬如说受戒的时候向你说有十重戒----不可以杀生啊、不可以邪淫啊、不可以偷盗啊、不可以妄语啊、不可以喝酒啊……不管是这个十重戒或是五戒,这个都是有戒相的,所以它是属于“相戒”。不管是修习有相念佛或者是无相念佛,如果能够念佛到达事一心的状态,也 admin

2020-02-20

所谓佛法的修证,是要依止戒定慧三无漏学来实证佛法,所以参与拜忏消灾法会,还是能得到其间的利益。首先要修学基本的定力,修学者可以依据平实导师所开演无相忆佛修定的方法,透过平常、经常的静中拜佛作无相忆佛的锻炼,进而带到动中,能于行住坐卧当中经常摄受忆佛清净念,来成就动中定力。有了基本动中定力,再依清净忆佛念的摄受,来参与拜忏消灾法会,就能在法会过程当中 admin

2020-02-19

所以当佛陀每次遇到一个新接触佛法的人的时候,一定会为他开示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然后入了佛门以后,又会依着戒定慧三学来为次第的教导。所以佛陀的开示,对于一个想要修定的学人曾经这样说:察于躇步,知于施行,善恶所趣,求道用心,精进乐不?三月审察,志高行净,可众乃用作比丘。身既作比丘,当选耆旧明于法律,为之作师,授其十戒。奉戒三年,兢兢不亏,众贤咸可,当 admin

2020-02-19

(《宝云经》卷5)” 因为未开悟佛法智慧之前,一切在戒定慧或六度之上的修行,都只是外门修行,甚至是表相佛法。由于有情本身宿世善根的原因,以及与佛门三宝的善缘,这一世便会仰信三宝的清净与无上殊胜功德,于是就跟着大家依止佛门。但大多数人所学的只是世间的善法,虽然努力布施护持正法,为道场付出心力、时间来当义工,还去救济贫苦、关怀弱势的慈济大众的事 admin

2020-02-19

 第二法宝,则是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等,戒定慧诸妙功德。因为修学这些法,就可以证得第一法宝清净法身,所以才被称为第二法宝。 第三法宝才是指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律论等。 世尊又说,一切众生应当要归依如来藏,真如无为的第一法宝,因为如来藏真如无为,是一切法当中最尊、最胜的,没有其他法能够超越祂。 由世尊在这部经中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义谛 admin

2020-02-19

 «上一页   1   2   …   3   4   5   …   6   7   下一页»   共124条/7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