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1992年,同修在帮忙修缮寺院屋顶时,摔了下来而不幸往生,此后就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程煎熬著末学,那可真是个巨大的考验!同修走了以后,由于家族的反对,不但使得末学无法再去听闻佛法不说,同时还得要找工作挣钱养育三个孩子!1993年,有位同修介绍末学读《菩提道次第广论》,起初以为能够藉此深入经藏来修学佛法,因此如获至宝般地欣喜若狂。当时“福智团体”还 | admin 2018-08-06 |
![]() |
什么是三归依?三归依的真实义?为什么要三归依?三归依之后是不是就不能吃肉喝酒杀生了?三归依以后就要遵守五戒了?三归依要同时守五戒吗?三归依的好处?三归依功德很大,怎样才不会失去三归依?一定要在寺庙里面归依出家法师吗?我已经归依某某出家法师了,还要再次归依吗?有关三归依的戒体通讯皈依三宝注意事项,归依费用全免*************什么是三归依?三归依的真实义 | admin 2018-08-06 |
![]() |
综上所述,即知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乃是念佛人之大忌,当远离之。至于修学禅定者,如上所述贪瞋无明等三毒为害,实无二致。而参禅者偶有自视利根之人,私心鄙视念佛人,认为念佛人根器较劣,信心与知见,二俱不足,是故念佛求生诸佛所化净土。殊不知念佛人中亦不乏上根人,常念至心无所念,无佛可念,而定心宛然。亦有少数参禅者,不但鄙视念佛人,亦对共修禅者乃至其他道 | admin 2018-08-06 |
![]() |
某些修禅的人认为念佛人大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萨,只知念佛,不知内摄,不知开发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则认为修禅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门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禅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人士看笑话,也使某些即将学佛的人,因而退心,转入外教去了。这便是断人慧命,罪过极大。 | admin 2018-08-06 |
![]()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源自“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五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此经乃是修定学禅者必读经典,简称“楞严经”。经中二十五位菩萨各述自己的修行方法,其后由文殊师利菩萨评论,认为对于此世界众生而言,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法门最为殊胜。唯时至今日,去圣日远,而社会型态亦逐渐转变为繁忙多事的生 | admin 2018-08-06 |
![]() |
而大菩萨的开示,也让学人更加积极于无相拜佛的功夫,以及断我见的观行。“九住心”就是在修定的过程中,这九种安住的心行变化。弥勒菩萨开示九住心,这个过程从最初住、正念住、覆审住、后别住、调柔住、寂静住、降伏住、功用住以及任运住。 希望您也随著我们这样一个一个地讲解下去,来顺便去感受这九住心的变化;这九住心其实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心如何安 | admin 2018-08-06 |
![]() |
如果能够供养胜义僧及世俗僧,可以获得很大的福德,如经中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优婆塞戒经》卷5)佛开示:布施给畜生,尚且得百倍报,更何况是布施给胜义僧或世俗僧,所得福德无量报。所谓的哑羊僧,是指不知所犯的 | admin 2018-08-05 |
![]() |
而且呢,就算你知道、看见了,对你的道业也没有大帮助。最多只是帮你证明:你发愿往生极乐,真的有那一朵莲花在那里等着你;佛说法是正确的,没有骗人。只能证明这一点而已。所以这个对道业来讲没有直接的关系。好!这是第一个问题。(2)“色身尚未除去前,如何知道?”答:色身尚未除去前才能知道嘛!色身除掉了就变成在中阴身了,就与这个问题无关了!而中阴身也 | admin 2018-08-05 |
![]() |
罪业的因缘,它是来自于身、口、意业造作的十不善业,从无始劫来,在生死中造作无穷的罪业,导致贪、瞋、痴烦恼深重难除,业障堆积得极为高大,犹如须弥山一般。造作不善业的缘,主要是来自于现行烦恼以及随眠烦恼的作用。现行烦恼的部分,譬如说是欲界财、色、名、食、睡的境界,在这境界中生起了希望追求而去造作,这个就是贪的烦恼的作用;乃至于说,在财、色、名、食、睡的 | admin 2018-08-05 |
![]() |
接下来,世尊便对迦叶尊者开示说:【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杂阿含经》卷32)大略的意思是说:“因为五浊的关系,造成众生修学善净 | admin 2018-08-05 |
![]() |
世间需要工作,我也随顺这世间来工作;世间需要大家遵从法律,我也随顺世间遵从法律。但菩萨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启众生的佛性,而不是以自己能够解脱作为安稳。所以这六个科目,从布施开始就会去开始思惟:我应当怎么作?我应当如何来布施呢?在《悲华经》也有说到:当时候的释迦牟尼佛,那时候在菩萨因地,就说菩萨他不断的发愿。他发愿什么呢?他希望能够作身、肉等等的布施,就 | admin 2018-08-05 |
![]() |
------------问 萧居士莲鉴:拜读大作,耳目为之一新。对大德摧邪显正之举,亦为之震撼。不过有些许事,建议大德您:(1)大德摧邪显正之辨正,引起法师、居士及其信徒之反感,对大德瞋恨、轻视、排斥、辱骂…之种子,全种在此等众生八识田中。未来世,大德又遇到这些众生,因缘和合,八识田中种子起现行,对大德弘扬正法之举,势必造成障碍,若今世小怨 | admin 2018-08-05 |
![]() |
譬如有人不管别人的感受,喜欢在家里唱卡拉OK,而且唱得很大声,吵得邻里不得安宁,规劝也不听,导致别人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未来世有因缘见面了,就会莫名其妙地讨厌他,对他所说的话不会信受;既然所说的话别人都无法信受,更不可能冀望别人会帮助他了。又譬如有些人喜欢妄语,能够颠倒黑白,后来别人知道那都是不如实语,就会对他有所戒心;未来世有因缘遇到了,就会觉得这 | admin 2018-08-05 |
![]() |
一般佛弟子唯有信佛语,是因为这些具信的弟子,依据自己的程度,来检查佛陀开示的法要,验证确实无误,不论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的开示都符合一再的检验,这个具信的弟子本身又不谤大乘,不谤佛法僧三宝,福德因缘具足并依教奉行,乃能往生。就如经上所说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所发的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 | admin 2018-08-05 |
![]() |
修行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这个就是说,我们只要张开眼睛看看周围,只要有修行的人(所谓修行的人)往往都会看到许多的样貌,比方说,有些人就是一辈子就专注于作善事,有些人甚至进了一个僧团之后,一辈子就在僧团里面担任一些职事,但这些职事却始终都跟佛法的义理没有太大的关系,那当然就是说“如何去选择自己的修行路”。说实在我们尊重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 | admin 2018-08-05 |
![]() |
既然大家都有的话呢,也不会因为你特别用功,你就比较厉害,不会。还记得上次所说的《华严经》地狱天子的事吗?如果说一个人,不管他之前出生的前辈子,或是之前他做了多大的恶业,他只要能回心向佛道,他只要勇猛、够勇猛,他的超劫精进是你没办法想象的。也就是说,他可能一刹那就可以度过一劫,更像地狱业道过来的,出生于天界的天子们,一下子就从凡夫地成为十地菩萨,所以 | admin 2018-08-04 |
![]() |
心里面念佛时不会破口大骂。如果习性很严重,骂出口了,第二句还没骂出时会想:“不对啊!?我在念佛,怎么骂人了?”渐渐的会改变。也不会讲绮语了,讲绮语不庄严嘛!讲黄色笑话更不庄严。也不会骗人家了,因为心里面又在念佛,又来骗人家,就会想:“我对不起阿弥陀佛,我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所以不骗人,也不会去搬弄是非。那么口四业就净化了。05最后 | admin 2018-08-04 |
![]() |
从上述的简略说明五别境心所法的功能以后,我们就能够了解八个心王当中能拥有相应五别境心所法所有功能的心王,只有识蕴所函盖的意识及前五识;而意根只和欲、胜解、念、定、慧这五个别境心所法中的“慧心所”相应,而意根的了别慧又极差、非常地低劣,只能了知法尘的大变动,对于法尘境的小变化,祂的容受力是非常大的。我们举个例子各位就能够了解,譬如有一个小孩 | admin 2018-08-04 |
![]() |
你如果要警惕自己不要贪取这种种的世间法的话,你可以想象:每一位如来都正睁著大眼来盯著你,这样你还贪取得下去吗?那我们说,这么多人,祂都有办法盯吗?当然有办法,因为经典说,如来可以一刹那间知道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的念头,因为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佛的化土,就是祂摄受众生的一个佛世界。而佛的威力就是如此的大,而在这佛摄受的化土里面,每一个众生的念头,如 | admin 2018-08-04 |
![]() |
然而如果遇到相同的情况,大乘人是看对方是否有因缘,如果有因缘说法,就为他说法,看他的根器说法,他不高兴听这个法,你就讲别的法,他任何法都不想听的时候,你就合掌恭敬,然后呢,面貌欣怡,不要露出颦蹙相,这样至少彼此离去的,也互相结个善缘。颦蹙相就是皱眉头,菩萨常常这样的话,人家心里面就会讲,这个叫大乘法,哼……,心里面会产生不满。菩萨呢,要 | admin 2018-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