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笈多王朝(320—730年)时期,中国高僧法显(334—422年)、玄奘(602—664年)、义净(635—713年)先后来到印度学习,带回大量经论。笈多王朝后期(535—730年)因六识论相似像法出现,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婆罗门性力派教义逐步渗入佛教。观世音菩萨托梦提示玄奘大师,“印度佛教正法将灭,尽快回国”。(大师于公元645年回国,带回佛 | 三摩地 2018-08-16 |
![]() |
导师会著作这本《阿含正义》,就是因为在2006年之前,佛教界或是佛学界普遍都把阿含当成是二乘的这种小乘的经典,而且认为说,佛法就只有解脱道,对于导师所说的如来藏正法产生很大的争议,于是导师就根据阿含,然后把阿含里面有说明到大乘法的这个部分,把它举示出来。因为我们如果举示大乘经典,他们会说这个大乘经典是后来集结的,所以他们不相信。所以导师就特别在《阿含正 | 三摩地 2018-08-16 |
![]() |
x诚大和尚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力推《菩提道次第广论》,赞叹《菩提道次第广论》。而《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最后是赞叹男女双修,劝学习该论者要进一步受《密宗道次第广论》中的灌顶,来学习男女双修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非常强调依师。就是听师父就有出息,就是好的根基好的修行人。同时也是明着赞叹男女双修的金刚乘的。虽然不能确定x诚会长是否已经在格鲁派传承者那里接受了 | 三摩地 2018-08-16 |
![]() |
最近一个时期,各地政府对“净空学会”的清理引起无数人的关注,网上各种评论不绝于耳,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其实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千千万万的心地淳厚、一心信佛的弟子们何去何从?以末学看来,一是万法无常,生死无常,无论是谁,无论他名气再大,弟子再多,如果背离佛门正法,到头来都难逃因果!智者当珍惜自己短暂的一生,切勿忘记 佛的告诫 | admin 2018-08-16 |
![]() |
黄正幸老师是悬绝七年无人见性后的第一人,她于2009年的见性报告刊于本书的第二辑中,为大众证明佛性确实可以眼见;其后七年之中求见性者都属解悟佛性而无人眼见,幸而又经七年后的2016冬初,以及2017夏初的禅三,复有三人眼见佛性,希冀鼓舞四众佛子求见佛性之大心,今则具载一则于书末,显示求见佛性之事实经历,供养现代佛教界欲得见性之四众弟子。 平实导师简序 | admin 2018-08-16 |
![]() |
“如何能坦然面对死亡?”对于一般人来说,死亡大都是个忌讳去碰触的问题,当然目前这种情况已经略有改变,像是安排安宁病房或生前告别式等,这些都表示已经能够接受即将要面对死亡,所以提早作安排,因此能够较无牵挂地离开世间。但是除了对这些生前的事务、情感等等,作个圆满的了结以及处理死亡时候的痛苦之外,另外还有一个让许多人心有恐惧,而难以坦然面对的问 | admin 2018-08-16 |
![]() |
《大智度论》中说:“一切诸佛说法时,檀波罗蜜为初门。如经中说:“佛常初为众生说布施,说持戒,说生天,说五欲味。先说世间苦恼、道德利益,后为说四谛。”以是故,初说檀。(《大智度论》卷45)”《瑜伽师地论》中也提到,因为深信因果道理、且戒慎畏惧业报,因而恭敬供养父母、尊长、修行的圣者等,是一种如理作意的寻伺正行。因为不但以因果业报、人 | admin 2018-08-15 |
![]() |
例如在世间法上,工厂制造各种产品,如果能够确实遵循由许多专家所共同制定出来的法规或作业准则,那就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相对地,我们在购买产品时,大家也会留意这个产品是否符合某种法规或认证标章,如果吻合,那消费者就能够相信其质量而放心购买。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各种戒法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给修学者种种的限制,反而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成就的。了解这个基本的道理 | admin 2018-08-15 |
![]() |
】至心施等四种果报,已经在前一次的菩萨正行之中,跟大家约略提过了,接下来就谈一谈如法求物施的果报。世尊在这里开示:“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前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举例而言:假如过去世布施,所得的财物不是如法所得,这个包括说要布施所得的财物,可能是偷盗物、圣遮物、众共物、三宝物,施一人回与多人,施多人回与一人,乃至恼他人而得、诳他 | admin 2018-08-15 |
![]() |
更何况一旦为人演说之后,自己再度自我熏习,而更加肯定了某一项技艺的来龙去脉,这不就使你自己在这一项技艺,以及其相关的工巧明上,就更加地明了了吗?这尚且是当世就可以看得见的状况,难道说这一些的种子,不会带到未来世去吗?这是布施世间法,果报的大略状况。各位还应当注意的一点就是:世间法的布施,来世所得的果报,也仍旧是世间法的范围之内受用。换句话说,这不能 | admin 2018-08-15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谈谈:菩萨具足福智庄严之后所生的法相。上次说到,菩萨具足福智庄严之后所生的七个法相中,谈到第五个法相:获菩提心。讲的是在亲证了佛菩提道的时候,也会分证解脱果,而这两者其实是汇归于唯一佛乘之中的。接下来谈谈第六个法相是:心不放逸。因为菩萨有了上次所说的自知罪过 | admin 2018-08-15 |
![]() |
阿弥陀佛!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来谈谈“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知道菩萨有了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 | admin 2018-08-15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什么是“菩萨的庄严”?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有一段经文是:【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2)先说说“庄严”这一词 | admin 2018-08-15 |
![]() |
在上一集里面,我们蔡正礼老师为各位说明了菩萨的这个三十二相,也就是说成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到底是谁能成就这个三十二大人相呢?这边我们来看一下经文:【善生言:“世尊!是三十二相业,谁能作耶?”佛言:“善男子!智者能作。”】(《优婆塞戒经》卷2)在这里,佛陀教导我们大家要在菩萨因地时发愿,也教导我们发愿的因果、原理等等。善生童子问:&ld | admin 2018-08-15 |
![]() |
正智法宝图片欣赏点击图片看大图(原标题:正智法宝图片欣赏) | admin 2018-08-13 |
![]() |
《佛说布施经》卷1中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妬,人所崇敬;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三、常行施,得身心适悦,无散乱失;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五、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六、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严,众所爱乐;八、以上 | admin 2018-08-13 |
![]() |
以父母食分,欲养儿子,使得长大。』第二家闻,谓此是理,如此展转,遍波罗奈国,即以为法。复有一长者,亦生一子,此子闻之,以为非是,即作是念:『当作何方便,却此非法?』遂白父言:『父今可应远行学读,使知经论。』其父便去,少得学读,而便还家。年转老大,子为掘地,作好屋舍,以父着中,与好饮食。作是思惟:『谁当共我,除此非法?』天神现身,而语之言:『我今与汝 | admin 2018-08-13 |
![]() |
毘婆尸佛入涅盘后,盘头王以佛舍利,起七宝塔;王第一夫人,以天冠拂饰,着毘婆尸佛像顶上;以天冠中如意珠,着于枨头,光明照世,因发愿言:『使我将来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荣豪贵,莫堕三恶八难之处!』尔时,王第一夫人者,今善光是!」「迦叶佛时,复以肴饍,供养迦叶如来及四大声闻。夫主遮断,妇劝请言:『莫断绝我!我今以请,使得充足!』夫还听妇,供养得讫。尔时夫 | admin 2018-08-13 |
![]() |
但现见有许多的宗教团体都在做集体放生的事业,为什么说是事业呢?因为他们多是有计划的长期性的执行放生工作,因此购买了大量各类动物、昆虫来放生,譬如鸟、鱼、蚯蚓乃至蛇类(甚至是毒蛇)等等,因为是有计划性的,就会有许多不肖商人配合而事先去刻意捕捉,在过程中反造成许多傍生类的死伤,而这些被捕抓的众生也很痛苦!因为被放生到不适合牠们居住的地方,不但是加速牠们 | admin 2018-08-13 |
![]() |
除了前面提到的“随喜赞叹”与“不损财物得大果报”的布施,还有一种布施也是不损财物,更可以获得“财”与“法”二种广大的异熟果报,那就是法布施。《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中云: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 | admin 2018-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