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透过五根——扶尘根,去摄取外面的相分,然后呢成像在我们脑的胜义根,这个是内相分;也就是说,其实我们一直都住在自己内相分的境界当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外相分。内相分就叫作内法,外相分就叫作外法。众生从无量世以来,一直就住在自己的内相分之中,从来没有接触过外相分,所以所有的众生他所能依靠、能够依赖、拿来运作动转的,全部都是自己的内相分。在《 admin

2018-08-09

对于初机的学人,佛世尊则为其讲述持五戒可保人身、修十善可以生欲界天的人天善法;来请法者如果善根深厚,于人乘、天乘可以信受以后,再为其演说欲为不净、如何可以出离生死轮回等解脱法道;乃至于为善根福徳皆具足者,演说乘菩提之成佛之道。如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无上乘的修学,各有不同层次的所修、所断与所证法之差别。虽然说从人乘、天乘乃至无上乘的修道 admin

2018-08-09

家都知道,佛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佛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圆满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而福德的部分,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叫作圆满呢?而这个问题所牵涉到的是:菩萨所修的福德又与成就佛菩提道的关联是什么呢?首先,先简单来形容福报的小,然后再说其种类的差别,最后再说明福报与成就佛菩提道的关联。福报这个名相,家都是耳 admin

2018-08-09

众生都不知道这一张嘴二片薄皮,可以成就与减损多的福德。因此人人可以修福,人人亦可损福:随喜赞叹,增长福德;贬抑轻蔑,损减福德;口德好修,也是难修。布施不一定需要财物,法施、无畏施都是布施;若无法可施,布施无畏也是很殊胜的布施。令人不生恐怖畏惧就是无畏施,布施慈悲柔软语即是无畏施,于众生不生嫌恶之心亦是无畏施。多看他人的优点,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赚到随 admin

2018-08-09

家看他聪慧明达又有福德,就劝他说:『你父亲在世时,常入海中采集宝物,你现在为什么不也入海去寻宝呢?』慈童女听到这话以后,回家请问母亲:『父亲在世的时候都做什么事业呢?』母亲说:『你父亲在世的时候,都入海中采集宝物。』慈童女就对母亲说;『既然父亲能够入海采集宝物,那我为什么不可以也入海采集宝物呢?』母亲看到儿子这么慈悲仁爱且孝顺,认为他不会离开老母 admin

2018-08-09

佛又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能以遍满四天下的宝物供养如来,福德当然很;但若有人没有钱财,而以佛地的种种功德法相,至心恭敬的说出来赞叹,这两个人的福德是相等而没有差别的。所以请诸位记得把前面所说佛地种种功德记住,将来去朝圣时,如果人家以种种宝物供养;你就与众以种种偈颂恭敬唱出来供佛。如果你能用印度话赞叹,让当地的印度人听见,唤起他们对佛陀的记忆,功德、 admin

2018-08-09

      精进有哪些法益呢?第一个精进会让善法增长广。第二个会胜魔。第三个会果报至疾。第四个是诸天会助益。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精进会使善法增长广呢?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增一阿含经》里面,佛有提到,诸善法,依不放逸而得长。所以,所有善法,是依于我们不放逸地去修行以后,这些善法才会增 admin

2018-08-08

漫漫生命长河,每一个生命都拥有无尽的时间,可是生命的品质却随着自己每一刻的选择与行为导致升沉不定,最可怕的就是自己为何升沉,完全无知,却还在麻木不仁中阿Q不已,而且每一次在茫茫海中冒出头来的机会(喻指得到人身,乃至值遇正确的佛法)却依然被自己无数次的浪费掉,依然不知道自己何以升起,何以沉坠至底,或者知道了,而不能心得决定,百分之百的踏实,并且没有 admin

2018-08-08

永不退转应该具足四法:第一、受苦时始终不舍离如法之行;第二、得自在时,还能常修忍辱之法;第三、虽身处贫穷时,还能常乐于布施;第四、盛壮之年常乐于出家。-------佛法中所说的“不退转”,当然指的是佛菩提道的不退转;那么,这是有着哪一些的层次呢?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有着不同的心性差别:有的有情反复熏习了邪知邪见,主张无有佛法僧三宝等,所以想要靠 admin

2018-08-08

遥亿吾释尊,悲;愚鲁如我,亦取无生;多情无欲无悔,愿您常相随。佛法虽易证,无明成障;千年血脉,脚步跄踉;护法不免神伤,何时返靖康?救护无明众,十万火急;每思髪白,时不我予;诸师犹自顽愚,赤氛何时弭?菩萨道讴歌,盼除沉疴;我常思念,转侧难舍;愿您世世相伴,叵奈胎昧隔。菩萨底忧郁,多劫沉积;常思法脉,吴越早栖;愿您速满三地,令我舍忧郁。2、乌石话 admin

2018-08-08

)从于无始,以至今生,毁破三宝,作一阐提,谤乘经,断学般若,弑害父母,出佛身血,污僧伽蓝,破他梵行,焚毁塔寺,盗用僧物,起诸邪见,拨无因果,狎敬恶友,违背良师,自作教他,见闻随喜,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故于今日,生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唯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净光明,照触我身,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 admin

2018-08-08

答19传圣法师来文:【自何(荷)泽神会始,至圭峰宗密,永明延寿,及后来的一些德沙门,皆作是说。故吾人用不着把这些古德一一予以否定,判为错解而加以贬之,这样则不至于犯有过失。亦必致因一人之导评而使众多学人皆犯此一过失。慎重慎重!古时纵有用之祖师(不以知解示人者),亦曾喝斥此「离念灵知」之说,认为有乖宗风。而喝斥之原因只是怕学人落于知见,成为解悟 admin

2018-08-08

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正法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正法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以及乘三宝的真实义理。如果我们已经如第五集中所说,对于三宝的真实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也 admin

2018-08-07

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弟子,他能够勇于发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圆满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ldquo admin

2018-08-07

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圆满的话,就能够发起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第十信位是愿心。愿意利益众生、愿意修集善法、愿意成就佛道等等。当愿心能够成就之后,就自然能够发起菩提心,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并且进入 admin

2018-08-07

经文是这样说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 admin

2018-08-07

菩萨行,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追求自利利他圆满佛果,而在三无量数劫当中所修学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六度以及四摄等法,以及所应该圆满成就的无量功德等等。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 admin

2018-08-07

但是佛法就只有这些吗?为什么我们学了一世就只知道这些?为什么我们参禅十几年还是读不懂公案、读不懂经典?二乘声闻、缘觉都已断了见、思惑烦恼,证得了二乘菩提,成为二乘圣人了,为什么还不是乘法中的开悟圣者?虽不是凡夫了,为何还是被佛陀说是愚于实相的愚人?二乘无学因佛开示涅槃有本际,入涅槃以后非是断灭,虽知而不能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实际,故名为愚。那些二乘圣 admin

2018-08-07

”在欲界天的寿命和人间相比,可以说是非常的长久,天福更是十分的广殊胜。在欲界天共有六层天,最下层的是四天王天,天寿有五百岁,如果换算成人间的时间,约是有九百万年那么长久。而如果是最上层的他化自在天,换算成人间的时间,就共有九十二亿一千六百万年,这是我们人寿百岁的人间很难想象的。而在天界中更有种种人间很难想象的胜妙福德可以享用。例如,天身非 admin

2018-08-07

第五章佛弟子应有之认识第一节邪见是佛教之危机最后,我们要讲的是佛弟子、尤其是台湾当今的佛弟子,应有的认识:佛法中的邪见,是当今佛教的危机,但也是佛教的转机,这要看我们怎么做。佛教现在表面上很兴盛,但实际上没有它的实质,跟佛陀在世时完全不同,现在已经质变为佛学研究教育,及断见常见外道法了。所以,佛教的灭亡,已经不会很久了;除非我们能尽快的摧邪显 三摩地

2018-08-06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