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后来听闻世自在王如来为其广说诸佛剎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而发愿在五劫中,摄取诸佛妙土清净之行,于是广发了四愿,成就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佛号阿弥陀,国土名为极乐,又名赡养。阿弥陀佛至今仍在极乐世界说法度众,极乐世界也是一般修净土法门者心心念念所向往之归处。弥陀四十八愿中的第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 三摩地

2018-07-20

同时我们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前,也要注意一件事情:因为诸佛菩萨在极乐世界的时候,祂所呈现的都是天人相。也就是说,《佛说无量寿经》里面说:【其诸声闻、菩萨、人、天,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人天之名。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佛说无量寿经》这个意思就是在告诉我们说,在极乐世界 三摩地

2018-07-20

诽谤证悟者以及他所说的法,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更何况是诸佛净土?弥陀世尊最慈悲,九品摄尽一切众生;但是谤及诸圣人者,极乐世界尚且不能去,还能求生哪一个佛世界呢?又譬如:《大阿弥陀经》卷上四愿之第二十九愿云:我做佛时,十方无量数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剎,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唯除五逆,诽谤。《无量寿经》卷上第十八愿亦如是说。诸佛净土都不摄受诽 三摩地

2018-07-20

能令众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离苦受乐,是名天人师。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为佛。能破四魔,名婆迦婆。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悉断一切无量烦恼,一一皆知。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如来世尊为众生故,难施能施,难忍能忍。佛有二净:一庄严净,二果报净;如是二净因缘力故,从初十十,至后十十,无有人天能说其过。如 三摩地

2018-07-20

天界里面的天主、天人便以为报身就是佛,但这个报身也不是真正的佛。真正的佛是真如,可是真如不可见,这不可见的真如才是真正的佛。真的佛既不可见,那么要大精进菩萨如何见佛呢?所以说他「亦不见佛」。不受禁戒:禁戒是因为五阴才有之。所谓禁戒是因事制戒、因事渐制。释迦牟尼佛初成立僧团时并未有禁戒,他将所有都当成完美的人,假定每个都不会犯错。刚开始,僧团都没有问 三摩地

2018-07-20

为什么呢?因为莲花哪里还要吃葱蒜酒肉这些东西呢?所以莲花化身的身体的色身非常的特殊,然后在这个食物也不用担心,因为极乐世界除了人、天人,应该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样众生以外,没有其他三恶道,所以也不会有畜生的肉,没有这种食物,没有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地上跑的这种牲畜畜生的肉可以食用。众生欲使用的东西,只要你动念就可以飞过来,就可以呈现,或是直接变化而 三摩地

2018-07-20

诽谤证悟者以及他所说的法,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更何况是诸佛净土?弥陀世尊最慈悲,九品摄尽一切众生;但是谤及诸圣人者,极乐世界尚且不能去,还能求生哪一个佛世界呢?又譬如:《大阿弥陀经》卷上四愿之第二十九愿云:我做佛时,十方无量数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剎,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唯除五逆,诽谤。《无量寿经》卷上第十八愿亦如是说。诸佛净土都不摄受诽 三摩地

2018-07-20

释梵奉侍,天人归仰。示现算计、文艺、射御,博综道术,贯练群籍。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而着法服。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 三摩地

2018-07-20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佛告阿难:其中辈者 三摩地

2018-07-20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三摩地

2018-07-20

十二礼偈龙树菩萨造禅那啒多译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弥陀仙两足尊,在彼微妙安乐国,无量佛子众围绕。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金色身净如山王,奢摩他行如象步,两目净若青莲华,故我顶礼弥陀尊。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面善圆净如满月,威光犹如千日月,声如天鼓俱翅罗,故我顶礼弥陀尊。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观音顶戴冠中住,种种妙相宝庄严,能伏外道魔骄慢,故我顶礼弥 三摩地

2018-07-20

时世有佛,号曰善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大菩萨众,恭敬围绕。身相光色,如燃大金山,如大珍宝聚。为诸大众,演说。初、中、后善,有辞有义。所说不杂,具足清净,如实不失。何谓不失?不失地、水、火、风,不失欲界、色界、无色界,不失色、受、想、行、识。宝月,是佛成道已来,过六十亿劫。又其佛国,昼夜无异, 三摩地

2018-07-20

彼十方面诸佛世尊,亦称赞我不可思议无边功德,皆作是言:甚奇希有!释迦寂静,释迦法王,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乃能于是堪忍世界,五浊恶时,所谓劫浊、诸有情浊、诸烦恼浊、见浊、命浊,于中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方便利益安乐诸有情故,说是世间极难信法。是故舍利子,当知我今于此杂染堪忍世界,五浊恶时 三摩地

2018-07-20

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何等世界无,佛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 三摩地

2018-07-20

佛言:“汝所问者,胜于供养一四天下声闻、缘觉,及布施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虽至累劫,犹百千万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因汝所问,而得度脱之道。”〖蜎(xuān)飞蠕(rú)动,小虫类的飞行和蠕动,指形体细微渺小的生物。〗[按]观此,则知净土法门,不独人类之梯航,亦诸天诸仙之宝筏,慎莫泛视。佛土双标 三摩地

2018-07-20

天人见之,往往耽染,何况凡夫?《萨遮尼乾子经》云:“诸天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较之西方,万不及一。又况纵见弥勒,未获圣果,一生净域,永不退转乎!第八疑问:凡夫宿世今生,广造无量恶业,临终十念,云何遂得往生?答:称名,固所以求生也。经云“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又云“执持名号”,则知固一事,非两事也 三摩地

2018-07-20

又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 三摩地

2018-07-20

每为娑婆苦所萦,谁闻净土不求生(下皆以欣接)?天人皆是大乘器,草木亦称三宝名。处处园林如绣出,重重楼阁似生成(所闻净土如此)。诸贤莫怪归来晚,见说芙蕖始发荣(结归谁不求生)(庆愍双流)。却望(二字贯下六句)金莲宝界遥,楼台一一倚云霄。黄莺韵美春长在,玉树枝柔岁不凋。流水有声随岸转,好华无数逐风飘。野人自选归来日(望得眼热),何待诸贤折简招(豪杰之士 三摩地

2018-07-20

天人莫不证神通,一一黄金色相同。散众妙华为佛事,尽尘沙界起香风。身光触体成柔软,乐具流音说苦空。却倚雕栏看宝树,无边佛国在其中。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华。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莲台得坐最高层,我许凡夫愿力能。顷刻人心翻作佛,斯须水观化为冰。玉抽玛瑙阶前树,金匝琉璃地上绳 三摩地

2018-07-20

贤首品坐禅三昧经目连所问经大智度论(龙树菩萨)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十疑论(智者大师)净业专杂二修说(善导和尚)临终正念诀念佛宝王三昧论(飞锡禅师)万善同归集(永明大师)《净土十疑论》后序(陈瓘)念佛方便文(江公望)劝人发愿偈(慈照大师)莲宗宝鉴(优昙法师)净土或问(天如禅师)答弟行远示月庭居士(楚山禅师)念佛警策(古音禅师)答湖州董宗伯(莲池大师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