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谓嫉妒,简单的讲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有些人很爱比较,当看到别人有任何地方胜过自己,无论是长得帅、长得美,还是表现好,或者是家里富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拿来比较,当自己胜过别人,就生起了骄慢心;而如果别人胜过自己呢?就生起了嫉妒心而心中闷闷不乐。其实不止上面所说的世间法,有许多人在修行之后,嫉妒心不但没有放下,反而更加地严重!看到别人修行的好&mdash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因缘而灭就是说在现在自己见到所造的确实是罪业,能够看到自己所造的是罪业,也能够知道说自己的罪过在哪里,是因为贪的烦恼、瞋的烦恼、愚痴乃至于说是嫉妒心的烦恼。所以造作这个十不善业,就在这个时候,自己见到自己的罪过、自己知道自己的罪过而至诚忏悔,这个是从这个罪本身发生的因缘来看待。-----《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95集如何真实忏悔罪业?》孙正德老师(原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嫉妒故虚诳妄语得过人法。而犯大乘重根本罪。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五根本重罪。如果初发心菩萨欺诈妄语两舌,希求名闻利养恭敬。为此而称赞大乘经典,并为其解说。对他人说:我是善解大乘者。为了贪欲利养的缘故,见到其他解说大乘经典的人得到供养,则憎恨轻慢,贡高自大。虚诈妄语说得到高人一等的。这样的行为远离安隐之处,犯婆罗夷重罪。在大乘中就是犯了最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先把食物端上餐桌,还是先供养佛菩萨?如果是为了疗病一定要先考虑自己的道器,新做好的素斋,是否先想到要供养三宝?供养文是匆匆而就地唸完,还是先观想忆念十方三世佛法僧都普受供养?当自己饱餐以后来到佛菩萨面前做供养时,每一个动作是否都带着恭敬和感恩,而不是为了应付了事?当燃香供养时,有没有想过要熏学佛菩萨,而生起四弘誓愿?当礼佛时,是否念头比较纯一?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3)如果经常布施行善,固然功德不少,然而也可能平时由于不大注意而造成了身、口、意各方面的一些业障,(例如曾经出手伤人,做事害了人,或不修口德,使人名节受损,或心中常有贪婪、嫉妒、嗔恨等等不良的杂念,或对父母不孝,待人不仁不善,或纵狗伤人,或缺乏公德心,造成噪音毒气、废水等等各种的公害,其他类似之事等等)因此‘一恶破九善’‘火烧功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因缘而灭就是说在现在自己见到所造的确实是罪业,能够看到自己所造的是罪业,也能够知道说自己的罪过在哪里,是因为贪的烦恼、瞋的烦恼、愚痴乃至于说是嫉妒心的烦恼。所以造作这个十不善业,就在这个时候,自己见到自己的罪过、自己知道自己的罪过而至诚忏悔,这个是从这个罪本身发生的因缘来看待。那么我们另外来说,从般若来观待罪性本空。倘若说因为发了菩提心,亲近了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因缘而灭就是说在现在自己见到所造的确实是罪业,能够看到自己所造的是罪业,也能够知道说自己的罪过在哪里,是因为贪的烦恼、瞋的烦恼、愚痴乃至于说是嫉妒心的烦恼。所以造作这个十不善业,就在这个时候,自己见到自己的罪过、自己知道自己的罪过而至诚忏悔,这个是从这个罪本身发生的因缘来看待。那么我们另外来说,从般若来观待罪性本空。倘若说因为发了菩提心,亲近了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些人无有慈心,而且彼此互相憎恨嫉妒。但是,也不是说现在这个时代就没有三宝了,因为佛也讲,在那个时候,一样有菩萨、辟支佛、阿罗汉精进修德,一切敬待,是人所宗向,教化平等。也就是说,现在我们信仰三宝,跟随三宝修行要很小心,因为世界上有许多的假佛、假法、假僧,魔王会化现假的三宝,来欺骗我们上当。比方说现在是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交代过,在祂入灭之后,下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妙法莲华经》卷一)另外一部分记载:【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妙法莲华经》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善星就对世尊这样说:是什么原因呢,令您这一位阿罗汉对于‘阿罗汉’产生了嫉妒心?也就是说,善星他认为世尊只是阿罗汉,所以他认为说:我跟你讲说‘苦得他是阿罗汉,是最上等的阿罗汉’,结果你这个阿罗汉就对于苦得产生了嫉妒心。他会错了世尊的意思。所以,世尊就告诉这个善星,说:我对于阿罗汉不会生嫉妒心,是你出生了恶邪见而已。因为这个善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十四)弥栗头波利那(善藏),主嫉妒。(三十五)弥栗头固陀那(善音),主咒咀。(三十六)弥栗头韦陀罗(善妙),主厌祷神不止这三十六位,他们有无量的鬼神眷属,时常守护皈依受持者。受五戒后,坚定受持,就有25位神,真实不虚。二十五护戒善神说明表(参阅三藏法数)《灌顶经》佛云:若能持五戒者,有二十五位善神设卫其身,在人左右,守于空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心无嫉妒。二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三者见他失利。起怜愍心。四者于他名誉。心生忻悦。五者见失名誉。助怀忧恼。六者发菩提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七者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恭敬奉迎。八者劝人弃舍少威德业。九者劝人修行大威德业。十者见无威德。不生轻贱。六、出身不好的原因一者不知敬父。二者不知敬母。三者不知敬沙门。四者不知敬婆罗门。五者于诸尊长。而不敬仰。六者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8、亦不勤修坏结方便,常生悭贪嫉妒瞋心。9、亲近恶友懈怠乱心10、乐处无明不信六度11、不乐修褔不观生死12、常乐受持他人恶语13、复有众生发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无量劫苦行修道然后乃得,闻已生悔,虽修行道,心不真实。14、无有惭愧15、不生怜愍16、乐奉外道,杀羊祀天。17、虽有微信、心不坚固,为五欲乐造种种恶。18、倚色命财,生大憍慢。19、所作颠倒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大毗婆沙沦》一四五章中,佛陀双手捧着大生主的骨对比丘们说:汝等谛听,一切女人其性多轻薄、多嫉妒、多诌媚、多悭念,只有大生主虽是女人,却能脱离女人一切过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谓此辈为丈夫。谁是女人?谁是丈夫?谁是男子?谁又是女身呢?一个人具有女人的身体,但能除去精神的弱点,走向成佛的伟大事业,就是男子!而一个人虽然有丈夫相,如果落入精神的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是什么原因让很多有情众生出生卑贱呢?作十种业得出生卑贱报:一、贪爱名利;二、嫉妒他荣;三、轻毁父母;四、不遵师法;五、讥谤贤善;六、亲近恶友;七、劝他作恶;八、破坏他善;九、贩卖经像;十、不信三宝。即为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经上云:复云何业获种族卑贱。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贪爱名利不修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我们就应该要好好的自我检讨,不应该只是一昧地羡慕,或者是甚至于是嫉妒人家。这里某甲所称的福报是什么呢?一般人可能会指的说是那个人的外貌、生活资财、人缘的好坏、头脑的聪明等等,用这样来加以判断。所以你看看,一个人的福报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显示出来;换句话就是说,一般福报函盖面就已经是很广,然而与某乙相处的人,因为从他的容貌庄严、衣食丰腴、人见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佛为了调伏娑婆世界的刚强众生,说了因缘果报的事相,已经说过了身业、语业邪行的果报,关于意邪行的因缘果报,经文中这么说:是贪嫉,是贪嫉报;是瞋恼,是瞋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是悭悋,是悭悋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瞋恚,是瞋恚报;是懈怠,是懈怠报;是乱意,是乱意报;是愚痴,是愚痴报;(《维摩诘所说经》卷3)贪嫉指的是有情坚持固守在财色名食睡五欲上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着,正智出版社,2013年4月2日初版二刷)由此可知,做生意能不能赚钱真的跟往昔福德有很大的关系!四、该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就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我观察到一个点就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父亲说:‘世间有人吝啬、贪心、嫉妒、不信三宝、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未来世他将会下堕饿鬼道里,寿命百千万岁都无法听闻到清水与稻谷的名称。他的身体大如太山,肚子大如山谷,咽喉细如针,头髪刚硬如刀片从头顶到脚底缠绕著身体;当他走动时,全身肢节上下都会冒火燃烧。像这样的人,他所受的饥饿以及剧烈的痛苦,远超过于你百千万倍。’就用 | admin 2018-07-22 |
![]() |
如第一件破僧事件的提婆达多,因为对佛陀起嫉妒心想要取而代之,要追随他的人出去对出家不久的年少宣说:你们只要跟随我,不要去跟随佛陀;你们只要尽形寿守着五法——就是尽形寿乞食、着粪扫衣、不食盐酥、不吃鱼肉、还有露坐,你只要受持这五法,很快就可以证果。提婆达多订立这种简易的法则,就是要年少的僧人来归依他。这五法当中饮食就占了三法,所以就是属于饮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