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无惭与无愧是百法明门五十一心所法中的随烦恼,是学人修道过程中,要断除的随烦恼。假使肯承认作错事,并且愿意改正,公开声明之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叫作有惭有愧;有惭与有愧是百法明门五十一心所法中的善心所。《增一阿含经》卷9,佛告诸比丘:【有二妙法拥护世间,云何为二法?所谓有惭有愧也。】意思是说,有两个妙法能帮助世间人。哪两个妙法呢?就是有惭与有愧。忏 admin

2020-08-28

  所以,佛法中的觉想,就是指分别及了知,在《增壹阿含经》中名之为“想(亦名知)”、在《成唯识论》称之为“识”(因为想属于识的心所法),也就是了别之意,它能了别一切的名与相。譬如看到蝴蝶兰,你很清楚地知道它是蝴蝶兰,也同时知道是白色、粉红色或是杂色等等,而且你还可能会觉得这些蝴蝶兰很高雅、高贵等等。而觉想包括了有语言文字的有念灵知, admin

2020-07-27

  然诸有情心心所法因缘力故,相续无断,造业受果,于理无违。故知本心(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非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亦非诸佛众生共有同一个真如。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亦曾多所破斥。若有人因定修得神通,未曾证解阿赖耶者,此非真悟,便不知其神通力系由阿赖耶识所生,乃以意识揣摩,认为虚空中有一胜性(能量能力)能生诸法,便将想象中之虚空胜性能量,虚妄建立,以 admin

2020-07-23

  ─平实导师─(2013年6月初版八刷版本里没有此段文字)────────────────目录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二、我见之意涵三、如何断我见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丙、断疑见丁、断戒禁取见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甲、五蕴我乙、十二处我丙、十八界我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甲、识阴的定义乙、识 admin

2020-07-06

  例如清辨(自续派中观师)及佛护、安慧,以及自动继承于佛护之月称、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传承者,彼等实质上皆以不离境界法之意识作为实证般若无分别智之标的,堕落于意识相应之五别境心所法中,正是不离生死轮回之我与我所执烦恼所摄。当眼识分别色尘境时,应成派中观师的意识心能了知、安住于眼识之现起没有自性的作意中,这是藉眼根触色尘之缘故才能成就,若无色尘境则眼识亦 admin

2020-07-02

  --------平实导师《平实书笺》佛性须具异生凡夫之一念无明烦恼障、所知障为缘(回心二乘无学以具足所知障为缘,已悟菩萨以少分多分所知障及无相悲愿为缘,诸佛纯以无相大悲为缘),配合意生身或三界有为身等八识(或缺鼻舌识)相应诸心所法,方使佛性现前运作,非由真如不具诸缘而独能运作,故真如与佛性非一非异。--------平实导师《平实书笺》《大般涅盘经》所说佛性常乐我净,乃 admin

2020-06-08

  一般来说,喜欢打坐修习的人,他对于外境的敏感性会比较大,容易起瞋,因为自己一直想要入定,但是外境的影响很大,所以那时候就会落入瞋恼的计较当中;不同于第一种状况在于,第一种是被外境带着走,而这边说落入瞋恼的计较中,其实是落入了自己所相应的杂染心所法,而被自己的瞋恼系缚而起思惟,导致于无法安住于无相拜佛,或者无法安置于定境法尘中。当然,会引起内心散乱的 admin

2020-06-08

  佛子住灭尽定中,前六识俱不现前,离于自心内境之觉知,三界境界之觉受悉灭,唯余末那识之触、作意、思等三心所法,受想二心所法已灭,故不住于三界境界中。俱解脱无学入于灭尽定中,不受三界法尘;然因入定前之预设,故能于次日午前,或三日三十日后出于灭尽定。此因灭尽定中末那识未灭,尚有五遍行之作意、触、思心所法作用,唯除受想心所;故于如来藏所现内相分显现其入定前 admin

2020-06-08

  但是内执我所的真正意义是:永远都不间断的内执自我拥有的心所法,也就是恒内执见闻知觉性。见闻知觉性都是识阴六识的自性,正是识阴六识的内我所,这其实已是我慢相的枝末了!对凡夫及三果以下的圣人而言,我慢的最主要内容,其实是对识阴自己的执著,因自我的存在而有喜悦,不乐於自我的灭失不存;而恒内执我的内执我所部分,已经是坠入识阴六识自性之中了,这已是比内执识阴 admin

2020-06-08

  (《大般涅槃经》卷11)可以说,唯识五位百法五十一心所法中的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根本烦恼,以及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无惭、无愧、掉举、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二十随烦恼,以及悔(或者称为恶作)、睡眠、寻、伺等四不定法,都是属于烦恼障所摄。因为不能弃舍三界境界,当然就有一个三界中的我存在;有我,就有了对境界 admin

2020-06-08

  如果以唯识五位百法中五十一心所法来说,就是除了这个恶见以外,其它的五个根本烦恼,还有二十个随烦恼心所,那都是烦恼浊所摄。最平凡而且最常看到的烦恼,是想要保有五欲的烦恼;最根本而且最深细的烦恼,则是想要使觉知心自己长生久视。而一般众生都是在外我所的五欲烦恼上不断地扰浊不停;也就是说,众生因为想要继续不断保有五欲的觉知,甚至进而因为贪爱自己所欣乐的五欲 admin

2020-06-08

  意识的能知之性,包含警觉、直觉之自性,其实正是意识觉知心的五遍行、五别境心所法共同运作出来的虚妄自性。[2]佛陀想要使弟子们赶快断除我见而证初果,所以处处宣说意识的缘生性、虚妄性,期望大家至少能证初果。《杂阿含经》卷三云:【缘意及法,生意识。】于声闻罗汉所造之论中亦皆如是说,不一一尽举。[2]唯有师承自天竺密教的黄教应成派中观师,譬如宗喀巴、阿底峡、寂天 admin

2020-06-08

  是故报化身佛之说法度众诸种事业,悉依法佛之自觉圣智所缘境界建立而施作;此非等觉菩萨之真如所行境界,唯究竟佛地真如法身所行境界,佛地真如能与五别境及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故,等觉菩萨以下之法身真如唯与五遍行相应,故真如无自觉圣智所缘境界,不起法佛大用。法身佛虽与二十一心所法相应,而不堕于觉知心性种种相中,依其自觉圣智所缘佛菩提境界,建立报化身佛之一切法施运 admin

2020-06-08

  八解脱中的最后一种解脱,是解脱於非想非非想定的等至境界,也就是解脱於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相,所以把意识灭除而没有想阴了知性存在,并把意根的受、想心所法灭除了,这是灭尽定的境界,随时可以舍报而入无余涅槃中,是第八种解脱。这八种就是八解脱,意思是经由四禅与四空定的修证,再以断我见的智慧来现前观察色界、无色界的种种不同境界,都是有为性的生灭法,所以从上一层 admin

2020-06-08

  菩萨在悟后不断努力进修,历经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之修行,永伏思惑,离异生性;又复研读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而触证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等八识心王诸心所法,证入百法明门而发起道种智者,就叫作分证即佛,但是仍然不是究竟即佛。大乘别教唯一佛乘之宗通究竟,必须圆满具足以下四法,方能成就圆教之究竟即佛位;而这四法就是指:无量福德 admin

2020-06-08

  智慧解脱则是证知微细自我的虚妄,是必须否定意识觉知心一切细相的,也要否定觉知心我所的一切细相,也就是否定觉知心所拥有的种种心所有法的常住性;觉知心的我所是指心所法,这与一般所说我所(我所有)的欲界贪爱不同;欲界境界的贪爱,是五蕴的我所贪爱。断除我见以后,离欲而发起初禅时,能远离欲界生,就可以名为心解脱,他就是三果人了;虽然他对五下分结的断除,还没有 admin

2020-06-08

  (《大般涅槃经》卷11)可以说,唯识五位百法五十一心所法中的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根本烦恼,以及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无惭、无愧、掉举、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二十随烦恼,以及悔(或者称为恶作)、睡眠、寻、伺等四不定法,都是属于烦恼障所摄。因为不能弃舍三界境界,当然就有一个三界中的我存在;有我,就有了对境界 admin

2020-06-08

  这是因为意识心一旦现起了,就一定会有五个遍行心所法及五个别境心所法同时运作,所以一定会有知觉,有知觉的定就总称为有想定。这样子了解有想定与无想定了,我们再来观察一下:从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转入无色定,死后就会与无色界相应;譬如说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处,都是有知有觉的,有知有觉的定境就是有想定。既然有知觉的定就是有想定,这意 admin

2020-06-08

  佛子住灭尽定中,前六识俱不现前,离于自心内境之觉知,三界境界之觉受悉灭,唯余末那识之触、作意、思等三心所法,受想二心所法已灭,故不住于三界境界中。俱解脱无学入于灭尽定中,不受三界法尘;然因入定前之预设,故能于次日午前,或三日三十日后出于灭尽定。此因灭尽定中末那识未灭,尚有五遍行之作意、触、思心所法作用,唯除受想心所;故于如来藏所现内相分显现其入定前 admin

2020-06-08

  智慧解脱则是证知微细自我的虚妄,是必须否定意识觉知心一切细相的,也要否定觉知心我所的一切细相,也就是否定觉知心所拥有的种种心所有法的常住性;觉知心的我所是指心所法,这与一般所说我所(我所有)的欲界贪爱不同;欲界境界的贪爱,是五蕴的我所贪爱。断除我见以后,离欲而发起初禅时,能远离欲界生,就可以名为心解脱,他就是三果人了;虽然他对五下分结的断除,还没有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