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祂是离于我与我所的实相心,当然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自性清净就是说,如来藏所生的一切法虽然都是生灭法,都没有自体性,而如来藏自体却是圆成实性,不是生灭的虚妄法,不是意识想象出来的法,不是依五蕴十八界虚妄建立的法,故名胜义实有。由于祂离见闻觉知、离思量执着,从不分别六尘法,对种种境界,好也罢、坏也罢,善也罢、恶也罢,一概随缘而应,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一世杀人的这一个色身,很清楚地不可能带到未来世,因为这一世的色身,也不是从前世带来;这些父母、子女乃至这些关系,依于这个人、我、众生、寿者相,依五根身建立的这个关系,是每一生、每一世都在转变的。我今天杀了一个人,这个杀人的恶业,未来世必须要偿还,可是又不一定是下一世,乃至下下世要偿还,那我们无妨来简择看看,六根、六尘、六识有哪一界、哪一法,能来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祂是离于我与我所的实相心,当然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自性清净就是说,如来藏所生的一切法虽然都是生灭法,都没有自体性,而如来藏自体却是圆成实性,不是生灭的虚妄法,不是意识想象出来的法,不是依五蕴十八界虚妄建立的法,故名胜义实有。由于祂离见闻觉知、离思量执着,从不分别六尘法,对种种境界,好也罢、坏也罢,善也罢、恶也罢,一概随缘而应,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五蕴十八界内有生有灭无常虚妄之法,有人我、众生我生生世世的见闻觉知心的出生才成立老死之说;七转识灭掉不再生起,谓出离三界生死六道轮回,亦是已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唯真心如来藏不生不灭永远自在,还会有老死吗?既已无老死,当然也无老死尽了。无苦集灭道:远离了十八界一切的法,唯有第八识空性心存在的时候,苦、集、灭、道、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凡夫都是因为著于人、我、众生、寿者相,而不断地有生死轮回;更进一步地,总是有一些凡夫当中,有一些人想要修学某一些法,想要来脱离这个生死轮回,这其中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正确的佛法当中,我们说他是外道,外道的定义很简单:外于本心而求道。这里的本心是指根本心,是指本来就具足之心,是自在——自己本来就存在,不必依于他因、他缘才能够被生起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菩萨真的出家,那是指:这个人离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常住于三界之中,来度化众生明心见性,这样才可称之为真出家。这菩萨初果,相当于五十二个阶位的那个阶位呢?菩萨初果就是明心,断三缚结,这叫做正观现前。什么正观现前呢?般若波罗蜜的正观现前。也就是菩萨七住位——不退转住。菩萨初果的解脱境界,相似于初地菩萨,但是仍然不能称之为初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桃园有一位很会作宣传的密宗居士喜饶根登,他的师父四川义云高居士讲心经,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缘起缘灭,所以般若经讲无人无我无寿者相,缘起性空就是般若。师父这么讲,徒弟可想而知,而义云高号称是八大修行人之一;稍后还会讲几位八大修行人的事情。以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而不是以菩萨的人无我、以菩萨所亲证真如的无我性现观蕴处界的无我,这是般若的第二种邪见。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菩萨真的出家,那是指:这个人离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常住于三界之中,来度化众生明心见性,这样才可称之为真出家。这菩萨初果,相当于五十二个阶位的那个阶位呢?菩萨初果就是明心,断三缚结,这叫做正观现前。什么正观现前呢?般若波罗蜜的正观现前。也就是菩萨七住位——不退转住。菩萨初果的解脱境界,相似于初地菩萨,但是仍然不能称之为初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众生相就是《般若经》所讲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从我见相而生。可是众生长夜无明,他们不能了解什么叫做众生相,所以我们应当要让众生了解;特别是已经在修学佛法的人,要让他们了解我相、众生相是轮回的根本,他们了解以后才能离开众生相。可是你想要救护一切众生离开众生相,在诸家大师都说意识离念灵知就是真如的时候,都在引导众生落入众生相中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及另外一段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样了解就可以知道它的道理所在。因为说佛度众生,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五阴一向都是刹那刹那无常生灭变异不断,因为有人我计著五阴为实,所以众生不能觉察此无常生灭变异相,而以五阴之生与死而说有寿者相;五阴既然无人我、众生相,则依五阴而有的寿者相亦是计著而有故。然而亲证如来藏之菩萨,不仅能从五阴之空相来观无人我众生寿者相,更能够从如来藏阿赖耶识于三界现行时,与五阴十八界诸法非一非异之中道第一义谛观,而从法界实相上来了知无人 | admin 2018-07-21 |
![]() |
这一世杀人的这一个色身,很清楚地不可能带到未来世,因为这一世的色身,也不是从前世带来;这些父母、子女乃至这些关系,依于这个人、我、众生、寿者相,依五根身建立的这个关系,是每一生、每一世都在转变的。我今天杀了一个人,这个杀人的恶业,未来世必须要偿还,可是又不一定是下一世,乃至下下世要偿还,那我们无妨来简择看看,六根、六尘、六识有哪一界、哪一法,能来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菩萨真的出家,那是指:这个人离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常住于三界之中,来度化众生明心见性,这样才可称之为真出家。这菩萨初果,相当于五十二个阶位的那个阶位呢?菩萨初果就是明心,断三缚结,这叫做正观现前。什么正观现前呢?般若波罗蜜的正观现前。也就是菩萨七住位——不退转住。菩萨初果的解脱境界,相似于初地菩萨,但是仍然不能称之为初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般人听到第一义的知见会害怕,当他看到《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到最后连一法也无,心中起了烦恼,认为修行修到后来什么都没有,还修什么?若能深入这方面的知见,且不害怕的人,表示他过去生种下很多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与了义的法门有缘。一般念佛人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往生极乐世界,就不用修行了。到那边花开见佛,悟无生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个见地正受,就是他离开了一切的相;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和寿者相,也没有男女相;看待一切有情众生,平等平等。他了解,所谓的没有事相,所谓的没有男女相、没有天神相与我相等,指的是在理上看一切皆无相。但是证得理上没有各种的相之后,再回头看世间一切,又不妨有男女相,又不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不妨有我相、天神相、畜生相,不妨有出家相 | admin 2018-07-20 |
![]() |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及另外一段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样了解就可以知道它的道理所在。因为说佛度众生,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人及众生,并所证之无余涅槃之寿者相。由其四相不著,三轮体空。故令尘沙无明,因之消灭。随其功行,以次证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菩萨果。及全彰自性,彻悟唯心,福慧,智断究竟之佛果耳。又以末世众生,根机陋劣,匪仗如来洪誓愿力,决难现生即出生死。由是以大慈悲,特开一仗佛慈力了生脱死之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意谓供养重在心之至诚,若心中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毫无望报之心,虽一沙一石之供,皆具无量功德。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辙被贬至江西高安。此间,他经常上黄檗山,亲近道全禅师。道全禅师是真净克文禅师之法嗣。道全禅师曾经仔细地打量着苏辙,说道:“君静而慧,苟留心宗门,何患不成此道?”在道全禅师的鼓励之下,苏辙从此便开始参禅打坐,并多次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妙行无住分第四“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 | admin 2018-07-19 |
![]() |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不能受持四句偈。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能受持四句偈。山野看来。人人皆能受持。知者万中有一。何故如此。秖为此经被他前尘盖覆。不自觉知也示比丘忖己德行受食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者。德行全可以应供。德行缺则不可应供。今之比丘或年三四十岁。或年五六十岁。未尝一日不应供也。德行全耶。德行缺耶。所以云。学道不通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