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金刚心的法性——涅槃相 当一切众生,包括自己这个众生,包括自己心里的贪瞋痴等众生,或者其他有情心里贪瞋痴等众生,其实都是只有一相,名为金刚相、如来相、涅槃相、清净相,因为全都是如来藏金刚心中的法性;这时候你转依这个金刚心来看一切众生的时候,不但是自己 | admin 2018-12-27 |
![]() |
若别以他法作为大乘见道者,或坚执离念灵知亦是实相心者(坚持意识觉知心离念时亦可作为明心见道者),则成为实相般若之见道内涵有多种,则成为实相有多种,则违实相绝待之圣教也![5]《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既然是意识心,显然都是有四相的。[5]因为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界中了别,怎么会有四相?可是意识一直都有见闻觉知,而 | admin 2018-12-27 |
![]() |
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所以才说在布施的时候,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也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布施,不会因为失却了财物,会觉得舍不得,于是乎,自然不会产生忧愁与后悔。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 | admin 2018-08-15 |
![]() |
以我们来讲,我们这是欲界的人身,我们表现出来的人、我、众生、寿者相,表现出来的贪、瞋、痴,都是属欲界的层次。换句话说,您、我不可能避离、跳跃过这个一楼(欲界),而马上说能够依于色界、无色界的法,而要来实证、而要来超脱;因为超越轮回必须以出离欲界的财色名食睡为根本。财色名食睡,欲界的财色名食睡您如果没有办法解脱出离,您不可能能够证得色界的初禅乃至二禅 | admin 2018-08-04 |
![]() |
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所以才说在布施的时候,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也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布施,不会因为失却了财物,会觉得舍不得,于是乎,自然不会产生忧愁与后悔。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所以才说在布施的时候,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也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布施,不会因为失却了财物,会觉得舍不得,于是乎,自然不会产生忧愁与后悔。知道菩萨能够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的道理之后,再进一步来思惟,我虽然知道了这样的道理,而且也能够在心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这个菩萨他开悟以后,转依自己的实相的法而来行布施;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可以说无我——就是无布施者,无受施者——也就是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以及没有未来世受可爱异熟果报的这一位新的五阴身。这种情况之下,有人呢,也就是外道,以及这个佛法中的学人,他没有信受佛陀所说的一切有情皆有如来藏的,不信受一切有情皆是具有八识心王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位上品施主,他自己实证了自心如来,他能够观察自己的自心如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所来乞求的这些众生,也是一样有着自心如来,他的自心如来也是一样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既然是没有我、人,当然没有所谓布施这件事情。可是在布施利益众生这个现象界,这些法存在的过程里面呢,能够以依止于般若来观察所来乞求的这些众生,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不会系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这种情况之下,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的,既然没有这四相,那哪有所谓怨亲可说呢?另外上品施主对于来乞求者,虽然开口所说的东西只有一点点,可是他在布施的时候,一定尽他的能力,会多出乞求者所说的量给他。当他自己没有钱财的时候,看见有人来乞求,他会自己鄙视自己,为什么自己没有财物可以来让乞求者得到利益?心里会生起很大的忧愁以及烦恼。这个上品施主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聪慧指的是因为他有正知见,不会老鼠老虎傻傻分不清楚,也就是说他能够真心与妄心分得很清楚!那讲堂的这些证悟菩萨们,他们因为多生多劫以及今生努力累积福德!所以他们的心性越来越调柔,对众生与对菩萨们都越来越恭敬!当然假设有菩萨说:为什么我遇到那种对我很凶的证悟菩萨,那你可能也要检讨,一定是你自己也有坏坏的地方!或者可能是你跟他往昔的因缘不好!或者他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妙行无住分第四“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是说在本地心戒那里,没有办法像如来藏那样清净,总是会有《金刚经》所说的四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的出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话呢,总是会跟众生生起利害冲突的关系。那你慢慢把自己对于世间的诸取的顺位往后调整,你能够调整到最后,或者你能够调整多少就调整多少,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要转念来想,如来决定不会让大家作白工的,不会亏欠大家、不会让大家吃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间法之中,若是父母、师长看到自己的子女、学生在生活上都能够渐渐的自足安乐,或者是学有所成,都会感到非常的高兴!菩萨更是过于此,因为看到被利乐的有情渐渐能够离开被五欲的束缚,也慢慢生起了智慧,能够于此世、来世都得安乐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当然心中的快乐更是不可言喻的!你或许会问:那这个时候还有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是的!这个时候菩萨虽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众生相就是《般若经》所讲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从我见相而生。可是众生长夜无明,他们不能了解什么叫做众生相,所以我们应当要让众生了解;特别是已经在修学佛法的人,要让他们了解「我相、众生相是轮回的根本」,他们了解以后才能离开众生相。可是你想要救护一切众生离开众生相,在诸家大师都说意识离念灵知就是真如的时候,都在引导众生落入众生相中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是说在本地心戒那里,没有办法像如来藏那样清净,总是会有《金刚经》所说的四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的出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话呢,总是会跟众生生起利害冲突的关系。那你慢慢把自己对于世间的诸取的顺位往后调整,你能够调整到最后,或者你能够调整多少就调整多少,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要转念来想,如来决定不会让大家作白工的,不会亏欠大家、不会让大家吃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来讲你对于佛的色相、名号的声相上面去执着,在经教当中也说有种种相,譬如在家相、出家相、声闻相、菩萨相、男人相、女人相、老人相、少年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种种的相,如果对于这些相的执着不舍弃,那你的定力就不容易成就,你就无法在体究念佛上面用功。这就表示,你在理行的资粮是不够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问题就是定的知见不足的原因,所以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说离念灵知或者住于四禅八定的境界,而以为这样子意识心不动了,意识心不像凡夫一样去了别人、我、众生、寿者相,意识心不要像凡夫一样去了知,去判断这是有钱人、这是没钱人、这是我的先生、这是我的太太、这是我的车子、这是我的儿子。只要意识心离于这些语言文字、离于这些妄想,那我就是得解脱,我就是证涅槃,我就是阿罗汉了。菩萨们听到这里当然很清楚了,这些都是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所以才说在布施的时候,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也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布施,不会因为失却了财物,会觉得舍不得,于是乎,自然不会产生忧愁与后悔。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用这无相理观,破除无始时来我执法执,乃能修布施等六波罗密多。由这种种必需条件的因缘关系牵联合集,乃能进入菩萨的深位。倘使这种关联条件缺脱一种,那前途也就艰阻了。所以修这六波罗密法,就是促进菩萨深造以达的必要资粮。修这波罗密法,一切万行万德,无不包罗具足。于中前三波罗密法,属于修福;第六波罗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