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什么叫作虚空无为呢?所谓虚空无为是说,众生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其体性犹如虚空,是无为性,是无作性,非由他作,是不生性,是常性,是不坏性,是不老死性;由于藏识具有以上所说的种种体性,因此说其性犹如虚空、无为无作,称之为虚空无为。这也是我们所熟知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是依凡夫众生分位来说第八识心体所处的境界。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是指一切有情自心藏 admin

2020-02-18

在这三界中,欲界人间的众生有八个识,但是到了色界初禅天的众生只剩下六个识,那是因为色界不需吃东西,那里的众生以禅悦为食,所以不会有鼻识和舌识。如果再深入进入二禅的等至位中,则只剩下知道定境法尘的意识,以及不知定境法尘的意根和阿赖耶识,总共只有三个识,眼识、耳识等前五识都不见了。在四禅八定中,从二禅以上,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定的等至位,都只剩下这三个识 admin

2020-02-18

什么是观行?是实地现前观察的行为过程。因为阅读或听闻来的只是佛法知识,不同于亲证,而佛法是要体验与亲证,才能产生证转的功德受用;也是说,听闻之后必须以相应的定力作为基石,加以思惟整理,现前观察以及证实,才能产生智慧而加以运用。换句话说,所谓观行,是在现象界中,将所闻熏的正知见实地去作观察,经过实地观察之后,确认了,因此而产生智慧,叫作观行。 admin

2020-02-18

可是他因为对于修学第一义谛的因缘没有成熟,所以他碰到的是修学声闻法的一些善知识,所以他所教导的都是属于二乘声闻所修学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对于蕴处界依于四圣谛来观察,然后断我见、断我执;可是对于大乘法的修学,他没有因缘来修学。这里我们要稍微提一下,为什么通教菩萨他有因缘修学声闻、缘觉,可是他为什么没有因缘来修学第一义谛的大乘法呢?那是因为主要有 admin

2020-02-18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摩耶夫人的故事,这是佛陀到忉利天为母说法的故事。佛陀有一年,祂在结夏安居的时候跟大众说:我今年是要到天上去结夏安居,想一起到天上的人请跟我来,我要去忉利天。于是佛陀到忉利天为母说法;随行的有许多的大阿罗汉,他们用神通力到天上去一起听法、一起结夏。等到回来以后,有人赞叹如来,说如来能够在九十天中为母来说法。佛陀说:我不只是这 admin

2020-02-18

我们要开始跟大家谈到菩萨修行的位阶,总共有五十二个位阶。这个位阶是从信(是相信的信),信位开始的,所以我们今天课程的内容是十信位单元。首先也许有菩萨会问:为什么要从信这个部分开始讲?我们常常在强调:世间尽管有许多的事物,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的宗教,也许讲到最后都会发现有许多的部分,是所谓迷信的成分,甚至有愚信盲信的成分在里面。佛教在这个部分是非常 admin

2020-02-18

各位菩萨,我们要学佛,听闻正确的法义是最重要的,好像我们都会说不要让小孩子输在起跑点一样。一个小孩如果一开始没有受到好的教导,将来会因为一切的知见、习惯的错误,不只在校成绩不好,长大到社会工作,也会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而无法与人在职场上共事,或者没有办法在职场上生存。同样地,如果我们一开始学佛时,接触到的是错误的佛法知见,无法熏习到正确的佛法 admin

2020-02-18

首先要破除自己不如理思惟的心防,伏除慢心,以智慧为前导来简择,不可以着相,是说不应该执着善知识的表相,着相者必定不能找到真善知识。因此,简择善知识须注意六点:第一点,善知识没有性别之分,善知识只有大丈夫性,也是菩萨性;世间法上色身所现男女相,在佛法的修证上,只要明心、见性,便可以离男女相,便能为众生宣说第一义谛法,这是大丈夫性,因此大家选择善 admin

2020-02-18

】(《瑜伽师地论》卷11)可见三摩地的修证,必须意识心于所缘境界中具备审正观察的观,以及心一境性的止;也是说,意识心于所缘境界中,透过止与观的方法才有三摩地的证入。止、观是能引生三摩地的方法,而三摩地则是由止与观所获得的结果;所以止与观是前因,而三摩地是后果。换句话说,必须藉由止以及观才有三摩地,或称为三昧,也是正定、正受或是等持的功德产生。譬如 admin

2020-02-18

修行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这个是说,我们只要张开眼睛看看周围,只要有修行的人(所谓修行的人)往往都会看到许多的样貌,比方说,有些人是一辈子专注于作善事,有些人甚至进了一个僧团之后,一辈子在僧团里面担任一些职事,但这些职事却始终都跟佛法的义理没有太大的关系,那当然是说如何去选择自己的修行路。说实在我们尊重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可是如果我们 admin

2020-02-18

这十二部的意思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的。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的修道次第中,而世世常行菩萨道,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那这十二分教的内容指的是什么?我们略说明一下:第一 admin

2020-02-18

这十二部的意思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的。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的修道次第中,世世常行菩萨道,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当你阅读经典的时候,阅读佛经的时候,你要怎么样 admin

2020-02-18

生死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烦恼的苦是一种情绪,可是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既然学佛要了脱生死,那么佛法对于了生死的看法是什么呢?学佛要消除烦恼,佛法对于消除烦恼的看法是什么呢?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摩诃般若波罗密!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密呢?我们简单的讲,是说大智慧到彼岸。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智慧,那波罗密呢?是到 admin

2020-02-18

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的摩尼宝珠,而我们的五阴身其实是在自己的摩尼宝珠上面生生灭灭、起起落落。五阴的色身以及见闻觉知心有生灭、有起落,但是那颗摩尼宝珠祂是不生也不灭的,祂是永远那么样的清净,如金刚一般。那么由这样的认知当中来消除我们对依这个五阴而说有生死、有烦恼的那个苦以及恐惧。所以说学佛,是要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让自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要让自 admin

2020-02-18

’也是说,自己往昔无量劫以前所培植的种种福德,不是在求生死有为的福业,而是求证三乘菩提;因为二乘菩提可以让人断除分段生死解脱于三界,佛菩提乃是成佛之道,可以摄受无量无边众生,然后以此度众的功德,回向于无上正等正觉,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如果能够这样作,才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不这样作,而是求生死有为福业,于漫漫生死长 admin

2020-02-18

阴有遮盖的意思,五阴是五种能够遮盖众生的智慧,使得众生不能实证三乘菩提,因而在三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哪五种呢?是色阴、识阴、受阴、想阴、行阴,由于这五阴是众缘和合所成,才有世间的种种行,而世间的种种行都是虚妄不实,没有一个是真实的。所谓的色阴,乃是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成,也是借着四大以及父精母血等缘而成;既然是因缘所生法,它不是真实 admin

2020-02-18

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探讨的说:佛法当中不是也说有一个本体吗?人家在说灵魂是本体,那有什么不对呢?那你们佛教说有一个本体,那这个本体不是灵魂吗?这个和灵魂有什么差别呢?这个当然是有差别的。为什么一般的外道还有古时候的人会认为说有一个灵魂祂是常住不灭的?这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外道他或有阴眼、或有天眼,但是因为没有断我见的缘故,所以没有办法辨别中阴身 admin

2020-02-18

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佛法既然这样重要,才不会被生盲者的大法师所误导,那我们应如何来简择分别谁才是我们学法应当依止的真正大善知识?我们要依下面佛陀的经论有几个层面来作探讨: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正知见,那是名师不一定是明师。意思说,有大名声、有广大道场徒众,为大众所追逐尊崇的法师,不是具有光明胜妙智能的真正大善知识。大众要依止佛陀开示的四不依的法理来作简 admin

2020-02-18

关于法界实相最重大的错误邪知见,是在舍报前被佛教界尊称为导师与大法师们所建立的邪见。假名善知识,他们把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当成是法界实相,当成是佛陀两千五百年前所教授、所要开示悟入的一代法教。这样如同生盲者,不见言见、未证言证,把佛陀一代法教,慈悲要开导众生悟入的法界实相,要众生亲证唯我独尊的自心如来真实如来藏心,错解成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 admin

2020-02-18

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开示说,要想成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应当要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也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正法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是说,如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