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来,也是世俗神我的异名……而且,(胎)藏与我,都从婆罗门教的经典中来,这不是向印度神教认同吗?”——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印顺主张“大乘非佛说”:“‘佛法’在流传中,出现了‘大乘佛法’,更演进而为‘秘密大乘佛法’,主要的推动力,是‘佛涅槃后,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 admin

2018-12-27

异名异,故曰名、色。】《增壹阿含经》卷46。《增壹阿含经》说,那什么是名呢?很多喔!痛啊或是觉得快乐啦!或是思惟啦!计划啦!想象啦!非常多……。那什么是色法?就是物质,物质就是四大,四大就是物质还有这个四大所造的各种物质。这些心法叫作名,心法有心法各种的内容,色法有各种色法的内容,所以色异、名异;既然色法跟心法有种种的不同,所以说,就把 三摩地

2018-08-16

世尊在经中已明白指出这个圆成实性的阿陀那识(阿陀那识即是阿赖耶识、如来藏之异名),就住在众生的色身中,与众生的色身和合为一,遍身而住。当众生造作一切身口意行,引发不同之善恶业种,执藏于如来藏心中,因为有此执藏分段生死业种的执藏性,所以才名如来藏心为阿赖耶识,成为引发后有之因。这些善恶业种,都由阿赖耶识携至未来世,于因缘际会时,再由阿赖耶识流注相应的 三摩地

2018-08-01

第八即心,亦名藏识,赖耶陀那,异名同旨。第六意识,善能区分,第七末那,又名意根。前五现量,触尝见闻,与意识俱,合为识蕴。心持业种,能生前七,自体清净,无覆无记。万生于八,八生于一,推根溯源,即是菩提。但见本心,得名菩萨,入不二门,一笑拈花。若复观察,通达百法,能证初地,生如来家。经义既显,佛意既明,师名远播,僧俗归心。师之所行,一意清净,不杂不染, 三摩地

2018-07-23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三摩地

2018-07-23

假如说有一个异于第八识的第九识,祂是万法所依,那么到底祂的体性是什么?祂又如何出生前八识的呢?经中都没有看到佛这样开示过啊!因为一向都只讲到第八识,说祂有种种的异名,乃至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等等,很多的异名。假如说真有所谓的第九识可以出生第八识,我们倒是要问说:会不会还有第十识可以出生前九识呢?那第十识的体性又是什 三摩地

2018-07-23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三摩地

2018-07-22

对法者乃无漏慧之异名。「对」字有二义:一者对观,谓此论主旨在对观四圣谛意;二者对向,谓此论意对向涅盘。「法」字有二义:一者胜义法,谓涅盘也;涅盘善常,非断灭空,故名为胜;涅盘有实体故,说名为义;胜复兼义,故说胜义;二者法相法,谓俗谛之四圣谛也;相对于涅盘本际之胜义,故名俗谛;四圣谛依蕴处界一切诸法之性相施设,不离蕴处界俗法,故名法相法。行者依无漏净 admin

2018-07-22

此空性实相心,有时称为如来藏,有时称为阿赖耶识,有时称为真如,有时称为实际,有时称为法身,有时称为心,有时称为空性,虽有林林总总的称谓,无不是同体异名的第八识心体。而这个具有圆成实性的如来藏心,能借着自身所生的阴界入及靠着种种缘而生起一切法,为吾人所受用。然在有情受用境界时,如来藏自身却不在六尘境上起分别,也不在六尘境上做主,不受用六尘境界,而配合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譬如色法,它是被出生的法,本身是生灭法,所以是空相;空性心无始劫以来就在,未来无量劫以后也在,本身是不生不灭的法,与生灭不已的空相完全不同,所以非一;可是,不能说色法不是空性心的局部体性,譬如色身是由自己的空性心借着父母的四大等缘长养出来的,不能离开空性心而有色法存在,所以色法本来就是自己空性心局部的体性,与空性心无异,所以非异;合此非一与 三摩地

2018-07-22

若诸众生,异界异有,异生异色,异命异名,以是因缘应名无量,不但有十。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作?若人令业烦恼诸结得自在者,当知即是行十恶道;若有能坏烦恼诸结不令自在,是人即是行十善道。……是故智者应修十善,因是十善 三摩地

2018-07-22

若诸众生,异界异有,异生异色,异命异名,以是因缘应名无量,不但有十。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作?若人令业烦恼诸结得自在者,当知即是行十恶道;若有能坏烦恼诸结不令自在,是人即是行十善道。……是故智者应修十善,因是十善 三摩地

2018-07-22

1善知识的德相善士即善友的异名,亲近善士,就是通常所说的亲近善知识。圆满的善友,必须具足八种功德。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五卷说:“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1、安住禁戒,即安住具戒,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于所受学的所有学处,不 三摩地

2018-07-22

殊不知小乘佛法中,也已经在在处处隐说不生不灭的实相心体如来藏,譬如大众部说的根本识,化地部说的穷生死蕴,有部说的同随得等等,至今南传佛法中仍然还有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等说法,北传的四阿含诸经中,也仍然还有如、真如、心、识、涅盘本际、涅盘实际及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真实我等说法,这都是如来藏的异名。一、如来藏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 三摩地

2018-07-21

此空性实相心,有时称为如来藏,有时称为阿赖耶识,有时称为真如,有时称为实际,有时称为法身,有时称为心,有时称为空性,虽有林林总总的称谓,无不是同体异名的第八识心体。而这个具有圆成实性的如来藏心,能借着自身所生的阴界入及靠着种种缘而生起一切法,为吾人所受用。然在有情受用境界时,如来藏自身却不在六尘境上起分别,也不在六尘境上做主,不受用六尘境界,而配合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入楞伽经》佛云:「真如、空、实际,涅盘及法界,种种意生身,我说皆(是阿赖耶识心体的)异名。」《大乘密严经》中如是云:「藏识一切种,习气所缠覆,如彼摩尼珠,随缘现众色;虽住有情身,如鹅王无垢,是决定种性,亦为大涅盘……。」-----------------------------------------------------------No.220b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99)T06,p1068a三藏法师玄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入楞伽经》佛云:「真如、空、实际,涅盘及法界,种种意生身,我说皆(是阿赖耶识心体的)异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99)T06,p1068a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当知是人愚痴无智。何以故。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不可以色身见。夫如来者即是法身。善男子。如来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如来法身亦复如 三摩地

2018-07-21

若诸众生,异界异有,异生异色,异命异名,以是因缘应名无量,不但有十。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作?若人令业烦恼诸结得自在者,当知即是行十恶道;若有能坏烦恼诸结不令自在,是人即是行十善道。若人始设方便,若先不思惟,当时卒作,是人不 三摩地

2018-07-21

’善男子!我涅槃后,有诸当作是说:‘若以异想异名杀父母,不得逆罪。’即昙无德。或复说言:‘虽于异想杀于父母,故得逆罪。’即弥沙塞。或复有说:‘异想异名杀于父母,俱得逆罪。’即萨婆多。何以故?世间真实是可信故,父母真实,想亦不转,恶心杀之即得逆罪。实是父母、无父母想,不发恶心,父母虽死,不得逆罪。何以故?具足四事乃 三摩地

2018-07-21

此意复有五种异名:一名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二名转识,谓依动心能见境相。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亦尔,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不由功力。四名智识,谓分别染净诸差别法。五名相续识,谓恒作意相应不断,任持过去善恶等业,令无失坏,成熟现、未苦乐等报,使无违越;已曾经事忽然忆念,未曾经事妄生分别。是故三界一切皆以心为自性,离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60条/3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