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是亲证已,不妨自心如来藏仍如是继续安住中道实相境界中,而以意识继续分别诸法,以意识继续随佛修学一切种智妙法,以意识继续分别众生心性,随其所应而为说法、施设方便。如是有“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而不离“二边境界”之意识心,与从来“不落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之二边境界”之自心如来藏,同时同处而运作 | admin 2018-12-27 |
![]() |
然因此处众生五浊之心性,大多崇拜表相大师丶习以成风;诸方大师复因虚名利养及眷属欲所系缚,不肯修正邪见,反生瞋恚,故谤菩萨,令诸广大众生继续深入邪见中,步步皆歧—令诸佛教学人愈精进修行者愈发远离佛法;菩萨见已,心生慈悯,不能自外之,乃出以指名道姓破邪显正之作为,如是以救众生...宁可得罪诸方大师,招致抵制而不利自己;乃至丧身舍命,要救众生出於大师所 | admin 2018-12-27 |
![]() |
其实米曼差外道主张的自心有垢是绝对的,因为污垢已深入心性,是无法改变的,是不能对治的,所以认为世间无圣人。而觉囊派所说的如来藏是自性本已清淨的,但是内藏无量无边的七识心相应的有漏无漏法种,及无量无边的异熟等流业种;透过修行可使由如来藏执藏、前七识才会相应的的染污法种、业种转为清淨,凡愚就可成圣、成佛。而中观应成派等未证空性如来藏,严重误会觉囊派的如 | admin 2018-11-13 |
![]() |
我们宁玛派也有一部《大圆满心性休息》,与它的修法基本上相同,只不过多了一层密宗的次第。因此,对于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我个人而言十分赞叹。《菩提道次第广论》抄袭于大乘经典和《瑜伽师地论》,后面的止观是要带起性力派传承的双身修法《密宗道次第广论》;两部《广论》都是趣向于性力派的男女双修,完全不是佛法的传承。佛祖在《楞严经》中说“汝以淫身求佛妙 | 三摩地 2018-08-16 |
![]() |
即使众生已经破戒犯律,心性也是弊恶之人,但都应该以慈悲的心来摄受对方,乃至方便教导对方如何忏悔灭罪;因为此时菩萨的心量是更加广大,心性也是更加调柔。世间法之中,固然常常会有仇报仇,但不乏也有以德报怨的情况,菩萨怎么反而不如世间人呢?而且用什么方法才能接引众生进入正法之中,菩萨当然也是知道的,就因为一世一世度化众生的过程之中,面对种种心性的众生,而使 | admin 2018-08-15 |
![]() |
菩萨修这二种布施的目的,一是为了要帮助众生远离贪瞋痴所带来的痛苦与烦恼,二是为了让众生因闻正法而能够调伏心性,将来于佛法上有所实证。法施还可以教导众生如何受戒、出家、修学法道,为破坏众生的邪知邪见而为众生演说正法,说明真实法与非真实的差异所在,宣说四倒——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及如何修不放逸行等,使众生听闻以后生起择法眼而 | admin 2018-08-13 |
![]() |
还有一种人呢,就是他的心性是非常的怯弱,稍微一点点不如意的事情,他就会起非常大的烦恼,他就会不高兴。所以,在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有时候他会皱著眉不讲话,有些就会嘴巴嘟噜嘟噜地念。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在观看别人的时候,其实也就可以看到自己在发脾气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样貌;一般来说,我们看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他的整个脸型一定会产生很大 | admin 2018-08-13 |
![]() |
从种种不同的这些业报来看,都是因为众生心性的不同,因此而造作不同的身口意行,这些种子都储存在各人的第八识如来藏当中。所以,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就依著各人的业种,以及上中下品的不同差别而对现出千差万别各种不同的果报,因此而有多采多姿、非常丰富而不同的生命情境,以及个人千变万化的际遇不同与差异。 从这一段佛陀的开示很清楚的知道,这个短命报乃是与杀生 | admin 2018-08-10 |
![]() |
但殊不知佛法学习的道路是有很多的岔路,若没有真正的善知识的教导,加上心性上没有调伏好,慢心、疑心作祟,很容易发生自以为是,但却是渐渐偏离真实佛法修行的方向。又如果教导佛法的人,本身也是未悟的凡夫,在关键的佛法观念上,却教导错误的见解,误导方向,令人误解佛法的真实意涵,结果导致他人无法证悟。而且我们要明白,错误的知见不只会影响这一世,而是多生多劫的遗 | 三摩地 2018-08-10 |
![]() |
众生都喜乐被别人称赞,当有人修福时,我们见了也能随喜赞叹,对方听了欢喜;也显示自己没有嫉妒心,增加了心性上面善法的功德,更可以跟对方结下善缘,因为“大福从心生”。另外,平等施也是大福德与大功德,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也有说: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 | admin 2018-08-09 |
![]() |
-------佛法中所说的“不退转”,当然指的是佛菩提道的不退转;那么,这是有着哪一些的层次呢?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有着不同的心性差别:有的有情反复熏习了邪知邪见,主张无有佛法僧三宝等,所以想要靠修学佛法而证解脱,那都是不可能的;又或许主张,万事万物都是由一位造物主所生、所变,所以只要奉侍这一位造物主,自己都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从其而获得恩典;又或 | admin 2018-08-08 |
![]() |
十信位修行需要多长的时间,则是要看众生心性的状况。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圆满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第十信位是愿心。愿意利益众生、愿意修集善法、愿意成就佛道等等。当愿心能够成就之后,就 | admin 2018-08-07 |
![]() |
大乘佛菩提道的解脱道,是从五蕴中用能分别的觉知心意识,去参禅而亲证本来无分别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就发起根本无分别智;证得根本无分别智后,依此第八识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心性,来观一切法皆是缘生缘灭,都是从第八识如来藏所生,现前观察蕴处界空相而断我见,成就菩萨初果。我见断已,疑见及戒禁取见随断,是名三缚结断。我见断了之后,由于有证悟明心的功德,转依 | admin 2018-08-07 |
![]() |
若佛子悟明心性后,见佛无身根相貌,无一相可得,而随顺众生持名念佛者,便可道:“一句佛号概括事理。”若未见性、动辄便道:“一句佛号概括事理。”便是妄语。何以故?念佛之事与理、二俱未明故。本书所述无相念佛法门则以权宜善巧之法帮助行者从有相到无相;乃至部份行者随其善根慧根因缘,有朝一日得入实相念佛境界,非无可能。【注一、依观无量寿佛经 | admin 2018-08-06 |
![]() |
这样的心性,就很难安住于正法与净戒之中,因此被烦恼浊所束缚,不仅产生自己与他人之痛苦,同时障碍自己的道业。而烦恼的断除,最主要的关键在于正确的修学知见。如果知见错误,那就会造成在修行上的错误,不仅无法成就,也可能造成误导众生,乃至毁谤正法的严重后果;而这些问题,就是属于见浊的含摄范围。众生的见浊是五浊中最根本的问题,因为知见的关系,引生五种主要的恶 | admin 2018-08-05 |
![]() |
同样的道理,众生对于自己尚无法亲证的佛法实证境界怀疑亦属正常,但愚痴傲慢的人就以自己的无知迳行否定,迷信于自己的决定一定正确;有智慧的人虽然有疑,但是他会理性地探究:如何实证法界实相的真实存在?如何实证诸佛净土的存在?以前有没有祖师曾经实证过?而不会像一些无明愚痴且性障重者之鸵鸟心态,不加了解就对于已经实证者所说的法直接否定,理性有智且心性淳厚者, | admin 2018-08-05 |
![]() |
以后你看到的时候,就知道:哦!菩萨不会怎么样,它不是一般的戒律而已;原来这是如来告诉我们转依后,菩萨一定会这样依循,一定会持守这样的心性,所以这就是转依的课题;原来如来已经于法会中说过了,因此知道了这个意思,当你去翻阅经典,就会明白原来如此。再看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去衡量,所谓惦惦自己的斤两,因此会产生许多的想法:像是“哦,其中哪几法,看来我根 | admin 2018-08-04 |
![]() |
自己的性障其实是相应于三界的性障,那一定也是必定能够依于四种修,而远离三界当中最基本、最底下的一个欲界这样子的一个心性上的障碍。换句话说,您对于五根触五尘的当下而产生的人、我、众生、寿者相,在人相、我相上面又产生了这些财色名食睡的贪爱的往外攀缘执取,必定会因于你的四种修而慢慢地消除;消除之后,您的未到地定必定能够生起。因为所谓的未到地定,以无相忆佛 | admin 2018-08-04 |
![]() |
生死相续,皆由不知(不证不悟也)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如来藏心也)。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 | admin 2018-08-01 |
![]() |
羞愧难当啊,作为几十万的大上师,我竟是这样的心性和所谓修行。相对于甚深微妙的佛法义理,四五十年来,我之一干所谓开示,无一不是言无实义的心灵鸡汤文字戏论。不唯如此,千多年来,向上一路密教诸师概莫能外。自天竺密宗之梅纪巴、月称、毕瓦巴……等人,中至之阿底峡、莲花生、移喜磋嘉、宗喀巴、克主杰、马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等人,下至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