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夫如来者非心意识生起所显。然诸如来有无加行心法生起。当知此事犹如变化。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如来法身远离一切加行。既无加行云何而有心法生起。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先所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故。有心生起。善男子。譬如正入无心睡眠。非于觉悟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而复觉悟。又如正在灭尽定中。非于起定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还从定起。如 三摩地

2018-07-21

此处若心意识不能缘起。觉观分别不能缘起。不正思惟不能缘起。若与不正思惟相离是法不起无明。若不起无明是法非十二有分起缘。若非十二有分起缘是法无相。若无相者是法非所作。无生无灭无减无尽。是常是恒是寂是住。本性清净无所染着远离无垢。从烦恼[穀-禾+卵]超出解脱。与如来法正顺相应。过恒沙数不相离不舍智不可思量。阿难。譬如无价如意宝珠。庄严莹治可爱明净。其体圆洁 三摩地

2018-07-21

(无尽意经中云从不正思惟生无明故十三支)受想思心意识。是名众生法。迦叶当知。是名一切法。迦叶白佛言。是中何等法是众生佛告迦叶。是中非一法名为众生。所以者何。迦叶。譬如波斯匿王鼓。何等为鼓。迦叶白佛言。所言鼓者。皮木及捊。此三法和合。是名为鼓。佛告迦叶。如是和合施设。名为众生。迦叶白佛言。声鼓者非鼓耶。佛告迦叶。离声鼓者。鼓亦有声。以风动故。迦叶白佛言 三摩地

2018-07-21

心意识即生善道。而是心法实无去来亦无所至。真是前后相似相续相貌不异。如是之言即是如来秘密之教。迦叶。我今言病亦复如是。亦是如来秘密之教。是故顾命文殊师利。吾今背痛。汝等当为四众说法。迦叶。如来正觉实无有病右胁而卧。亦不毕竟入于涅槃。迦叶。是大涅槃即是诸佛甚深禅定。如是禅定非是声闻缘觉行处。迦叶。汝先所问如来何故倚卧不起不索饮食。戒敕家属修治产业。 三摩地

2018-07-21

此由菩萨具足三地之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已,复具足前述四种修行无间之大方便,具足心意识五法三自性……二无我智已,复转舍之;亦由世尊传授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之功德加持,如实觉知诸法相已,成就八地如幻三昧;依此三昧力而得自在神通意生身。已如实觉知诸法相者,方能证得如幻三昧;已得如幻三昧者,即能证得此意生身。证此意生身者,于相于土皆得自在 三摩地

2018-07-21

」】 离心意识│略说二乘涅盘与究竟地之真如《杂阿含部第二八九经》:【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四大身厌患、离欲、背舍,而非识。所以者何?见四大身有增、有减、有取、有舍,而于心、意、识,愚痴无闻凡夫不能生厌、离欲、解脱。所以者何?彼长夜于此保惜系我:若得、若取。言是我、我所、相在,是故愚痴无闻凡夫,不能于彼生厌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大法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著,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安住即是断我见烦恼、即是证涅槃境界者……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悟二乘涅槃、自认已断我见之误会者;所以者何?谓觉知心本身即是欲断我见者所应断之“我”故;觉知心不论处在何种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不论处在何等 admin

2018-07-21

”参禅的时候“心、意、识”固然是妄,但是心意识这个妄心却不能不要;没有了心意识这个妄心的作用,就无法开悟。因此,参究的时候,我们参寻的方向应该要远离心意识,但是参究的过程必须要用心意识做为工具来参究。没有心意识这个工具,我们就无法参究真如佛性、我们就无法参寻无分别心。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 admin

2018-07-21

参禅的时候心、意、识固然是妄,但是心意识这个妄心却不能不要;没有了心意识这个妄心的作用,就无法开悟。因此,参究的时候,我们参寻的方向应该要远离心意识,但是参究的过程必须要用心意识做为工具来参究。没有心意识这个工具,我们就无法参究真如佛性、我们就无法参寻无分别心。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第八识没有妄心意识心等七转识配合熏习,则必入无余涅盘。入无余涅盘已无妄心七转识,第八识复又离见闻觉知,处于自住寂静的境界,如何成就熏习作用?因此第八识必须与妄心同时同处,才能成就所熏作用。正因为意识完全符合能熏的四种体性,剎那变异生灭,所以意识是生灭的,没有常住不坏的体性;唯有第八识如来藏,完全符合所熏的四种体性,体性坚住而不生不灭。由此可知, 三摩地

2018-07-21

212,b12-21)所以我们闻说其中菩萨事行,便如是惊叹,十方世界为何有如是精进如斯的菩萨,我们当进入五浊恶世,一样发愿成就如来正果,所以许多菩萨正是因为仰慕本师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志行,发菩提心,所以我们也是如此而来到娑婆世界,今天也应该继续往菩萨道前进,不要于二六时中去卖弄机锋,这样便是走偏锋,而不是在菩萨道上用心;因为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去理解菩萨胸怀,这样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著,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安住即是断我见烦恼、即是证涅槃境界者……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悟二乘涅槃、自认已断我见之误会者;所以者何?谓觉知心本身即是欲断我见者所应断之我故;觉知心不论处在何种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不论处在何等胜妙之无念禅定境界中,都仍然是意 三摩地

2018-07-21

好事坏事,无量劫的因果报应,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意识所造成的。(原标题:大乘如来藏是释迦佛弘传的祖师心印法:明心、见性、解牢关) 三摩地

2018-07-21

以前当然是没有这个可能的,但在我们弘法十几年以后,现在的台湾已经有这个可能了;所以真正想要学佛法的人,千万不可拘泥在声闻僧的表相中;那件僧衣自己不会开悟,也不会帮人开悟;同理,菩萨衣自己不会开悟,也不会帮人开悟;只有觉知心可以开悟─由觉知心意识来证得如来藏而发起般若智慧─但是必须要在正知正见以及不崇拜表相的前提下。会外的人们若是遇见了我们正觉祖师堂 三摩地

2018-07-21

简单来说,法执是指有情因所知障而没有实证唯识种智,无法现观蕴处界诸法皆自心藏识所生所显,便以为外法实有,或者认为实有外法能被觉知心意识、思量心末那识所触受,是名法执。人我执,即是事障,破一念无明即是破人我执。法我执,即是理障,破无始无明即是破法执。阿罗汉、辟支佛断尽我执,然不能破法执。菩萨于初地能断分别法执,于七地断我执,俱生法执要到佛地证得一切种 三摩地

2018-07-21

实相念佛人所护的实相,就是《华严经》(四十华严)所讲的:“佛身非我所,世界亦如是;说心非我所,觉无我菩提;导师无来去,亦复无所住;法身无处所,充满十方界:彼无心意识,亦无起心想;法身非变化,亦非非变化,诸法无变化,示现有变化”,这就是真如的境界,就是自性弥陀的境界,就是实相念佛人的境界。大意是说,示现在人间的这个应身佛不是真实的我、不是真 admin

2018-07-20

参禅的时候心、意、识固然是妄,但是心意识这个妄心却不能不要;没有了心意识这个妄心的作用,就无法开悟。因此,参究的时候,我们参寻的方向应该要远离心意识,但是参究的过程必须要用心意识做为工具来参究。没有心意识这个工具,我们就无法参究真如佛性、我们就无法参寻无分别心。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 三摩地

2018-07-20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33.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34.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山醍醐我常纳。35.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36.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一地具足一切地,非 三摩地

2018-07-20

汝等当知,自己心灵,体离断常,性非垢净,湛然,凡圣齐同,应用无方,离心意识。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汝能知之,无所不备。”关于他禅风的高峻,我们可从他接人的机锋语录中略见一斑:1时门人道悟问:“曹溪意旨谁人得?”师曰:“会佛法人得。”曰:“师还得否?”师曰:“不得。”曰:“为甚么不得 三摩地

2018-07-20

关于修祖师禅,智闲禅师特别强调,要离心意识去参,不要沉溺于语言文字,更不能呈口舌之快。大道不在别处,只在目前。若能在日用中,念念回光返照,即是与道相应。智闲禅师曾有上堂法语云:“道由悟达,不在语言。况是密密堂堂,曾无间隔,不劳心意,暂借回光。日用全功,迷徒自背。”又云:“若论此事,如人上树,口衔树枝,脚上蹋(踏)枝,手不攀枝,树下忽有 admin

2018-07-20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107条/6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