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例如,以定为禅,教令广大徒众修除意识觉知心中的妄想,妄以不触五尘境之觉知心为真如心者;或如错认解脱道为成佛之道者,或认为常行布施、减轻众生在世间法之痛苦就是佛道之修行,或如错认意识心的种种变相境界作为真心者,或想要将妄心意识修行转变成真心如来藏者……此等皆名为假名善知识;非唯误陷众生于大妄话业中,自己未来无量世亦将领受地狱尤重纯苦,自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参禅的时候“心、意、识”固然是妄,但是心意识这个妄心却不能不要;没有了心意识这个妄心的作用,就无法开悟。因此,参究的时候,我们参寻的方向应该要远离心意识,但是参究的过程必须要用心意识做为工具来参究。没有心意识这个工具,我们就无法参究真如佛性、我们就无法参寻无分别心。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想蕴者,谓五遍行心所法中之「想」也,即是了知觉受之心所法;谓身根之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皆由觉知心意识所了知,此了知者即名为想;是故佛云:"云何名为想,所谓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黄、白、黑,知苦、乐,故名为知。"(《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是故并非仅限语言文字所作之思惟思想方名为想阴,举凡识阴六识已生起知觉性者,此知觉性皆是想阴所摄,经说「想亦是知」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定境中之觉知心意识如是,于初禅等至位中,仍然可以离文字语言而了别六尘;于无觉有观之二禅前未到地定中亦复如是,于无觉无观之二禅之等至位中亦复如是可以了知二禅等至位中之定境,不待语言文字分别,即能随时了知定境中之单种或数种定境法尘;乃至三、四禅定中、四空定中之前三种定境莫不如是,皆离语言文字而与定境中之种种定境法尘相应——皆能随时分别定境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第八识没有妄心意识心等七转识配合熏习,则必入无余涅盘。入无余涅盘已无妄心七转识,第八识复又离见闻觉知,处于自住寂静的境界,如何成就熏习作用?因此第八识必须与妄心同时同处,才能成就所熏作用。正因为意识完全符合能熏的四种体性,剎那变异生灭,所以意识是生灭的,没有常住不坏的体性;唯有第八识如来藏,完全符合所熏的四种体性,体性坚住而不生不灭。由此可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着,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安住即是断我见烦恼、即是证涅盘境界者;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误自认已断我见之误会者;所以者何?谓觉知心本身即是欲断我见者所应断之「我」故;觉知心不论处在何种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不论处在何等胜妙之无念禅定境界中,都仍然是意识故,都仍是常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有这种见浊,就会被觉知心意识的觉受所系缚,被觉受所系缚的原因则是因为众生有虚明妄想,认定能受苦乐的觉知心是迥无色法的空性心;这就是虚明妄想的见浊。你们看藏密不都是主张意识觉知心就是空性吗?你们也读过《狂密与真密》了,我在书中已经有根据的引述出来了!他们因为觉知心意识的空无形色,就叫作空性。因为意识心是犹如虚空而无色法之心,所以藏密们就把祂认定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明心了以后确实是这样的,因为淫怒痴都是觉知心意识的事情,可是实相如来藏心从来都不跟淫怒痴相应,却与意识同时存在;所以意识的淫怒痴不断除,存在着,但是另外有个如来藏心却不跟淫怒痴同在一起,这样子现观具足了,你就有资格吃他这一钵饭了。——菩萨就是这样生生世世的游戏人间。《维摩诘经》中说:“不灭痴爱,起于明脱”:二乘菩提都说要把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何必苦苦执著于那些虚幻?傻徒弟啊,一个人若连自己都不怕,他还会怕什么呢?一得:使你害怕的其实并不是那些想法,而是你自己啊!------微信公众《光明未来世界》2018-01-19所谓我见:就是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知心,认定为常住不坏法时,就是堕于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常住不坏者,这样的见解就叫作我见。譬如一般人在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懂佛法的人就说是意根在下决定,不懂佛法的人就说是意识在决定,说是觉知心意识在作主。是意识分别思维应该如何,它分别应该怎么作,背后决定的还是意根,但没有多少人懂这个道理。如果我见断不了,藕断丝连,还会退回去说是觉知心在作主。——节选《优婆塞戒经讲记》 (原标题: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懂佛法的人就说是意根在下决定,不懂佛法的人就说是意识在决定,说是觉知心意识在作主。其实是意识分别思惟应该如何,祂分别应该怎么作,背后决定的还是意根,但没有多少人懂这个道理。如果我见断不了,藕断丝连,还会退回去说是觉知心在作主。“意画烦恼,烦恼画业,业则画身”,意识与意根配合起来就把三界中的烦恼给画出来了。我所的烦恼且不谈,如果画出了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证得实相不一定是证如来藏,假使证得妄心意识也可以算是开悟,也算证实相,那么实相是不是有好几个?他们无力分别善恶法,所以他们认为证悟如来藏的法不一定正确;他们也认为如来藏法就是印顺法师讲的外道神我的思想,应该要消灭掉。可是如果离念灵知心是藉着意根、法尘为缘才能出生,而且离念灵知心是从如来藏中出生的,而离念灵知出生的依缘(意根与法尘)也都是从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意识心只要现起时,永远与六尘混在一起,不可能离六尘而独自存在;因为跟六尘常在一起就难免会有贪染,当然是不清净的染污心;必须极努力修到如来地时才是清净的,所以意识心是不净的;但是他们把染污的意识心认计为清净的心;特别是索达吉等密宗们,把最污垢的淫行中第四喜的觉知心意识,误认为最究竟清净的心,而昭慧、星云、证严、圣严等人近年来却都与们走在一起,公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只因为一切法都是阿赖耶识所出生的缘故,都摄归不生不灭的阿赖耶识心体,所以才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无作、如虚空、寂静、离垢、永灭、无色、离心意识、无住灭。因为一切法都是阿赖耶识心体的局部体性,都摄归阿赖耶识故;若菩萨证悟阿赖耶识心体之后,已得安忍于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之真如法性,而不退转、而不再于此心外别求他法为真如者,则知如是意;若退失此法而不得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首先,将本书(指《真假开悟》)之内容分为十项主题:一、真如之实义二、如来藏之实义三、法身之实义四、真如与如来藏之关系五、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三者间之关系六、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七、阿赖耶识即是真如(心)八、阿赖耶识是常住法九、「灭阿赖耶」之真义十、「离心意识」之真义然后,再依各个主题一一简述,并引用经论为证。一、真如之实义(一)真如乃识之实性,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次,生灭因缘者,为诸众生依心意识转,此义云何?以依阿赖耶识有无明不觉,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分别相续说明为意。此意复有五种异名:一名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二名转识,谓依动心能见境相。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亦尔,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不由功力。四名智识,谓分别染净诸差别法。五名相续识,谓恒作意相应不断,任持过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说但是心意识观得名故。弥勒菩萨言。世尊。若彼心境像不异于心。云何心即能观于心。佛言。弥勒。彼处无有一法能观一法。而彼心生如是现见。弥勒。譬如清净明镜。依因境像。能见境像。而不作心我见境像。依彼境像现见境像。弥勒。如彼心生不离于心。离心见境。彼三昧镜像现见境界。弥勒菩萨言。世尊。一切众生所有心法色等境界。为异于心。为不异心。佛言。弥勒。不异于心。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说颂曰此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诸佛说无异若有于中异分别彼定愚痴依上慢心意识相品第三尔时广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者齐何名为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如来齐何施设。彼为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告广慧菩萨摩诃萨曰。善哉善哉。广慧。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心意识及诸心法。所取义者。谓外六处。又能取义亦所取义。建立义者。谓器世界于中可得建立一切诸有情界。谓一村田若百村田若千村田若百千村田。或一大地至海边际。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赡部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四大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小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中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三千大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此拘胝此百拘胝此千拘胝此百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