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四)想藴身根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由觉知心意识所了知,这个了知就叫做想;因此佛说:“云何名为想?所谓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黄、白、黑,知苦、乐,故名为知。”(《增一阿含经》卷28[0707b16])所以并非仅限语言文字所作的思惟、思想才称为想阴,所有识阴六识已生起知觉性的,这个知觉性都是想阴所摄,经说“想亦是知”的缘故。若因想阴 admin

2019-04-24

因为觉知心意识,不论是有念灵知或离念灵知,不论是清修梵行的意识、或密宗喇嘛贪爱淫乐的意识,不论是粗心、细心、极细心,都永远是意识心;一切粗细意识都是缘生缘灭的生灭法,是依靠意根与色身五根,及六尘为缘才可能在人间生起的;意识生起后,必须依靠所缘、所依的意根、法尘才能存在。然而意根及意识所依的身根及六尘,尚且都是依缘而生的,入涅槃时也都必须灭尽,何况是 admin

2019-04-24

所以你如果发起菩萨的大悲愿,那是你的妄心意识心所发的,而你的真心“此经”不会发起这个悲愿。因为祂无慈也无悲,祂无苦也无乐。你的离念灵知心转依了“此经”以后虽然没有悲,可是从这个空无一法的空性中,却可以使你产生了许多的智慧,就对三界一切有情同体大悲,所以才会说大悲无悲;因为如果会跟著众生的痛苦而生起悲心的,那都是小悲。(节录自平实 admin

2018-12-27

第一种人是将欲界五尘中正在享受五欲的觉知心,错认为涅槃心,认为五欲中的觉知心是常住不灭的,是不会断灭的,是可以永远不断享受五欲的;认为住于五欲中长时间享受五欲的觉知心意识就是涅槃心,所以享受五欲的受乐境界就是涅槃境界,这是第一种涅槃见,也是最粗糙、最低贱的外道涅槃见。(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7年2月初版首 admin

2018-12-27

[13](真正的开悟是)找到如来藏,证明从来都不必跟妄念对抗,“得如此时,心意识不须按捺,自然怗怗地矣!”[15] “那时方信,静时便是闹时底,闹时便是静时底;语时便是默时底,默时便是语时底。不着问人,亦自然不受邪师胡说乱道也!”[16]这就是《心经》开篇所说「观自在菩萨」的密意,就是在讲:欲界的众生是八识心王和合在一起来运作的,能够如 admin

2018-12-27

一般人都认为,第六个心意识心就是我们的灵魂,以为我们死后,祂还能继续存在,开展下一个阶段的生命。佛陀清楚的告诉我们,第六个心意识心,无法永远存在,我们睡觉的时候祂就消失了,祂也不能让自己延续到下一世。真正可以永远存在的,是第八个心如来藏,祂会执行因果律,也就是依照我们过去的造作因,公平的呈现我们的果报,丝毫都不会错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自己的 admin

2018-08-09

并非让心处于不缘万法的一念不生境界,就能够断除无明与贪爱、就能够断除一切行苦,一念不生亦是行苦所摄故,仍然是觉知心意识的心行,仍是觉知心种子一念不生的前后净念在不断前后相续的心行,不离行苦,非是常不变异之法故。相较于苦苦所摄之苦,行苦坏苦所摄之乐受仍然是无常的,仍然是念念前后变异的,追求享受前后变异之乐,就是世尊说的热恼;若能灭除这觉知心念念相续的 admin

2018-08-08

大乘佛菩提道的解脱道,是从五蕴中用能分别的觉知心意识,去参禅而亲证本来无分别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就发起根本无分别智;证得根本无分别智后,依此第八识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心性,来观一切法皆是缘生缘灭,都是从第八识如来藏所生,现前观察蕴处界空相而断我见,成就菩萨初果。我见断已,疑见及戒禁取见随断,是名三缚结断。我见断了之后,由于有证悟明心的功德,转依 admin

2018-08-07

然而离念及有念之灵知心,俱是妄心意识,都是依他起性心,同于雍正凡夫所住意识灵觉境界,将来五色根若坏时,即不得现行,何况能够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敌不了生死也!复次,离念灵知心、或有念灵知心,总是时时夤缘六尘,不离六尘万法,正是轮回生死之根源,正是令意根生起执着之虚妄心也!如何可言离念灵知心即是真实心?如是而言坐至无念时即是开悟明心,佛法中决无是理也! admin

2018-08-01

当生命执著追求某类念识时,心意识则恰恰在呈现或正在加强相应反的念识。如生命执著于干净有洁癖时,心里就越知道、越在加强什么是脏?。相应肮脏的信息本质上都是通过有形体现,如大小便、痰、脓、、经血、尸骨、尸脏、细菌、病毒等等就越易在心地上显露出来。如生命最后一刻仍执迷于所谓的干净,掉入屎尿地狱就是必然了。并非心识外在有个什么地狱,而是自己心地造作,业识使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悟二乘涅槃、自认已断我见之误会者;所以者何?谓觉知心本身即是欲断我见者所应断之我故;觉知心不论处在何种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不论处在何等胜妙之无念禅定境界中,都仍然是意识故,都仍是常见外道所误认为常之意识心故,都仍然是识阴所摄之我故;凡此误会而错认觉知心意识之种种变相,作为不生灭法者,皆是堕于常见、我见中者,皆是误以凡夫境界而错 三摩地

2018-07-23

我师父又有好多的信徒,总不会大家都不长眼睛而跟错人吧?佛子们!您有没有想过、思维过?如果师父的法义没有错,师父也真的证悟了;那您跟随着您的师父几年下来,应该已经学得很多妙法才对,但是您可以问问自己:经典真的看得懂吗?禅宗祖师开悟的公案也看得懂吗?如果答案是不懂,那您自己是否该想一想:几年下来辛苦跑道场,全心全意的护持,所学到的又是什么?是悟了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3

绝却心意识路头。方有少分相应。决欲究竟此事,应是从前作聪明、说道理、文字语言上记持、于心意识内计较抟量得底,飏在他方世界,都不得有丝毫头许顿在胸中,扫除得干净尽也,然后向心思意想不及处,试进一步看。一时放下依前百不知百不会如三岁孩儿相似。有性识而未行。纵说得盛水不漏。于本分事上了没交涉。古人不得已。见学者迷头认影。故设方便诱引之。令其自识本地风光明 三摩地

2018-07-23

欲得恁么事!急务恁么事?夫参禅者,静室宜焉,饮食节焉;放舍诸缘,休息万事;不思善恶,莫管是非;停心意识之运转,止念想观之测量;莫图作佛,岂拘坐卧乎!寻常坐处,厚敷坐物,上用,或结跏趺坐,或半跏趺坐。谓结跏趺坐:先以右足安左脾上,左足安右脾上;半跏趺坐,但以左足压右脾矣。宽系衣带,可令齐整;次右手安左足上,左掌安右掌上,两大姆指面相拄矣。乃正身端坐, 三摩地

2018-07-23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虽然已经不会反观自己了,其实觉知心意识自己还在;当意识自己还存在时,其实觉知就一定还存在,只是很微细也不反观自己而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觉知性仍然存在,当然不能称为非想,所以还要加上「非非想」三字。他要等到出定了,才会发觉自己的觉知性还是存在的。这就是我见不断又不肯承认有七、八识,因此在无所有处中想要入无余涅盘而作涅盘想,结果就变成进入非想非非想定了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推究:非有想非无想定的亲证者,凡是能转进灭尽定的人,是由解脱道中的智慧断除深细我见的缘故,才能在非想非非想定中灭除觉知心意识,同时灭除意根的受与想二个心所法而成为灭尽定,这不是由定力所致,完全是由断我见的智慧所致。由此可以证实:修习禅定而具足四禅、四空定者,都不能获得解脱果,我见未断的缘故,仍在三界生死轮迥中,不能出离三界生死苦;只能相待於下界 三摩地

2018-07-23

八个识当中,谁是真心?谁是妄心?一定先要有所了知,否则误把妄心当作真心来认、来修,错把一念不生的妄心意识当作是开悟的实相心,那今生想要开悟就很困难罗!从五蕴十八界的一一蕴、一一界去探讨分析,能如实的思惟推敲比对与现前观行,是很重要的。由阿含解脱道的实证来说,五蕴、十八界是因缘和合所生之法,无有常住不坏之我,终究是会坏灭的,所以说五蕴是无常。又五蕴中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有这种见浊,就会被觉知心意识的觉受所系缚,被觉受所系缚的原因则是因为众生有虚明妄想,认定能受苦乐的觉知心是迥无色法的空性心;这就是虚明妄想的见浊。你们看藏密不都是主张意识觉知心就是空性吗?你们也读过《狂密与真密》了,我在书中已经有根据的引述出来了!他们因为觉知心意识的空无形色,就叫作空性。因为意识心是犹如虚空而无色法之心,所以藏密们就把祂认定是 三摩地

2018-07-23

他所说的心意识,则是讲说已经过去的意识叫作心,现在正在现行的意识叫作识,而尚未现起的意识叫作意,这三者都是意识,只是依着过、现、未来,方便施设的名相。因为都知道众生贪着意识的自我,又分不清楚意识的种种相貌,所以才有这样的施设。意识都是在了别种种的尘境,有时候因为念心所的缘故,而忆想分别出种种的事物,这个时候叫作心,因为回想了以前过去有的觉知心跟祂所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107条/6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