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时候善业障碍佛道的增上更为严重,例如有人应修解脱出离三界之法或成佛的法道,但是却爱乐贪着后世人天善法的可爱异熟果报,再加上邪见的误导,因此一世努力地行人天善法而布施行善,却不图解脱与成佛的宏大志,更因邪见的误导而轻视毁谤大乘成佛之道,误认为「努力行人天善法就能成佛」,此乃善业障碍佛道增上之例,此亦是业障的一种。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 admin

2020-06-08

  假使在坏劫到来时,因为信受净土经典的开示,念佛七天后自己提前断命,也可以往生去极乐世界,那不就超越劫浊了吗?是超越了!不然的话,发往生去琉璃光如来的世界,那也是超越劫浊啊!再不然,往生去色究竟天也可以啊!这不就超越劫浊了吗?所以,众生不能超越劫浊、被劫所限制的原因,都是因为坚固妄想;对于色身存有坚固的虚妄想,认为色身是我,所以存想固形的结果,就被 admin

2020-06-08

  (二)为老苦,一是增长的意思;由少至壮,由壮至衰,岁月不饶人,气力渐渐赢弱,发落齿松,肌肉松弛,五官失灵,,步履颟跚,眼看着这个曾经生龙活虎的身体如今却是一天不如一天,就连一点生活琐事都要仰仗他人,虽说是一百个不情却也无可奈何,人出生之后历经婴孩位、幼童位、少年位、中年位、老年位、耄熟位,五根渐渐毁坏,色泽也变的丑陋;昔日少年今何在?唯见长江天际 admin

2020-06-08

  因为处处作主的我们——意根,不意自己消失掉,不意和六尘境界相隔绝,所以就不意进入真正的涅槃,而喜欢自己所以为的涅槃,就拉着如来藏去投胎啦!又因为一直想要有见闻觉知,不想让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掉,所以后来在中阴身阶段中知道:“这个中阴身只有七天寿命,我如果不去投胎,我就没有见闻觉知啦!那我岂不是变成断灭?还是得赶快去投胎。”因 admin

2020-06-08

  在家出家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亦不舍大者,佛为建立别解脱戒:菩萨戒。此戒唯大乘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菩萨戒者,是则名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持戒者,以菩萨戒为主持,声闻戒为副持,故为一切人天应供,心量广大深远故。声闻戒者唯人类之诸根具足者方可受之;菩萨戒则异,根 admin

2020-06-08

  《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 admin

2020-06-08

  《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 admin

2020-06-08

  】(《妙法连华经》卷一)又譬如说,菩萨在十信位满足时,就能够发起大菩提意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来修行成佛,因此就勇猛地发起四宏誓。其中有一个誓是“法门无量誓学”,这是因为一切的法道无穷无尽,但是同样都能直接或是间接地通往佛地的究竟涅槃,只是为了广度根器、种种差别不同的无边众生,也为了去除众生的无尽烦恼,以及一切所知障尘沙惑,而让 admin

2020-06-08

  [5]《地藏菩萨本经》里的觉林菩萨偈以工画师来概括形容如来藏和他的功德:「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又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云:「所执实皆无,咸是识心变......所现诸境界,皆是识心变......眼识依赖耶,能见种种色,譬如镜中像,分别不在外。所见皆自心,非常亦非断,赖耶识所变, admin

2020-06-08

  譬如往世的五阴造了人天善业,应该往生欲界天受报;可是因为你发了意留在人间继续修学佛法、利乐众生,所以不受天报,过去行五戒十善所应得的欲界天身的果报,时节因缘就不成熟,所以报器的欲界天身因这个因缘就不成熟、不具足,往世的天业就不受报。所以业缘纵使成熟了,来世想要受报也得要待时与待器。好,那么这个业呢,再讲得详细一点,它会成为一种势力,成为一种我 admin

2020-06-08

  也因为果报的清净,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众生,都非常意亲近诸佛,来到诸佛的身边,心中都不会有任何的畏惧。所以这就是果报清净祂所显现出来的——令众生无畏的庄严。--------《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30集息恶法则(五)-念佛清净因缘》何正珍老师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菩萨刚开始修学佛法,对佛法没有任何正知见,因此要从经典开示以及真善知识教导开示才能对佛法有了正确的认识,因此意跟随经典以及真善知识修学佛法,修学佛开示的第一义谛法与次法。法就是指明心见性,譬如明心是找到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见性是以肉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等等。次法就是明心见性所必须具备的法,譬如要有参 admin

2020-06-08

  】(《妙法连华经》卷一)又譬如说,菩萨在十信位满足时,就能够发起大菩提意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来修行成佛,因此就勇猛地发起四宏誓。其中有一个誓是法门无量誓学,这是因为一切的法道无穷无尽,但是同样都能直接或是间接地通往佛地的究竟涅槃,只是为了广度根器、种种差别不同的无边众生,也为了去除众生的无尽烦恼,以及一切所知障尘沙惑,而让无边的有情众生 admin

2020-06-08

  因为他们不了解第八识实际上的功能体性,也不了解祂就是未来成佛时的真如;他们不了解菩萨证得阿赖耶以后,经过修行,把贪瞋痴慢疑等随眠种子修除掉,证得解脱道,能出三界,而发起受生继续再轮回生死,自度度他,一直到无生法忍究竟圆满,成就一切种智,然后成佛。那个时候还是这个第八识,只是改名为「无垢识」,改名为「真如」。--------平实导师《邪见与佛法》第一章第一 admin

2020-06-08

  有的人是决定性的声闻,始终不会成为菩萨种性,他的根性就是声闻种性,在舍报之前会随缘度众生,可是到了舍报的时候他就一定入涅槃,不再来人间。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少,而且他讲的是无我法,而他的,无我法又只是人无我,就是蕴处界空,不牵涉到法界实相理体。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都是 admin

2020-06-08

  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心度众生而不入涅槃,是菩萨的种性。他所证的菩提果是声闻菩提、或者叫作缘觉菩提,跟解脱道相应的,可以出三界;但是他证得解脱 admin

2020-06-08

  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心度众生而不入涅槃,是菩萨的种性。他所证的菩提果是声闻菩提、或者叫作缘觉菩提,跟解脱道相应的,可以出三界;但是他证得解脱 admin

2020-06-08

  有的人是决定性的声闻,始终不会成为菩萨种性,他的根性就是声闻种性,在舍报之前会随缘度众生,可是到了舍报的时候他就一定入涅槃,不再来人间。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少,而且他讲的是无我法,而他的,无我法又只是人无我,就是蕴处界空,不牵涉到法界实相理体。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都是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修行圆满具足了,就能发起圣种性及修道性,又因为十无尽的增上意乐,及初地的入地心所应具备的增上慧学具足了,便是证得通达位功德,有了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入地后,修到初地满心时的无我观,叫做犹如镜像。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 admin

2020-06-08

  这样一一现前细观,接下来就是发起道种性及圣种性,增上慧学也跟善知识熏习圆满通达了,进入通达位前再发起增上意乐——于佛前发十无尽而进入初地。从真如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去观察诸法无我,就是法无我观,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犹如镜像……乃至十地、等觉位无生法忍的无我观行与实践。但是,说起来很快,做起来则很难;你看我们这样述说,从凡夫地进修,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