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复次初地菩萨亲随善知识修学,深解菩萨十无尽,了知诸地之对治及断愚,勤修布施波罗蜜,勇发十无尽,誓弘传及护持正法眼藏——一切诸佛心——自心藏识第一义般若。以法布施及护法为主修,余法随缘随力修持。初地菩萨复于五位百法明门具足证验领受,了知一切法本来无生,皆是自心如来藏所现能取所取之功能差别;如镜现像,非有真实六尘相分为自心意根 admin

2020-06-08

  二乘人他所亲证的三昧、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是无常、缘起性空,所以无我、无我所,十八界我悉皆无相;既然统统无相则无所得,无所得所以心中无、无求,无无求也就无作,这是声闻的空、无相、无作三昧,或者说是空、无相、无三昧,这是二乘圣人所证的三三昧。可是大乘菩萨他要证二乘人所证的这个三三昧以外,大乘菩萨还要亲证另外一种三 admin

2020-06-08

  我们先来看这个三三昧的意思:三三昧包括空三昧、无相三昧,还有无三昧。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虽然有无量的百千三昧,但是三三昧是趣向涅槃解脱,这里面三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因此佛世尊特别要把它标示出来,而施设这个三三昧,目的是让修学者容易掌握重点。......(二乘三 admin

2020-06-08

  我们先来看这个三三昧的意思:三三昧包括空三昧、无相三昧,还有无三昧。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虽然有无量的百千三昧,但是三三昧是趣向涅槃解脱,这里面三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因此佛世尊特别要把它标示出来,而施设这个三三昧,目的是让修学者容易掌握重点。以上我们大致了 admin

2020-06-08

  真见道者(证悟如来藏而明心)位在第七住;相见道位始从第七住位之住心开始,终於第十回向位满心;通达位则是圆满相见道位智慧与福德后,进修大乘慧解脱果,再依十无尽的增上意乐而圆满,名为初地入地心菩萨。[2]如来藏,在不同位阶依其种子的转变而有不同名称。在三转法轮里面所讲的阿赖耶识丶异熟识丶无垢识都是指如来藏。阿赖耶识因为有能藏丶所藏丶执藏的体性,故名阿赖 admin

2020-06-08

  大慧!一阐提者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愍一切众生,作尽一切众生界。大慧!云何焚烧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顺修多罗毘尼解脱说。’舍诸善根,是故不得涅槃。大慧!怜愍众生,作尽众生界者,是为菩萨;大慧!菩萨方便作︰‘若诸众生不入涅槃者,我亦不入涅槃。’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入涅槃;大慧!是名二种一阐提 admin

2020-06-08

  后来佛陀离开尼拘律苑,到了毗舍离,住在大寺讲堂中,大爱道夫人决心出家,也追随佛陀到达毗舍离,她们一行人把头发都剃了,穿着僧衣现出家相,再度来到佛所,表达坚决出家的意,但是佛陀还是没有答应。大爱道夫人被佛陀三次拒绝之后,仍然不死心,她穿着破烂的衣服站在门外,光着脚丫驻足而立,衣服沾满了灰尘,蓬头垢面,身体极度疲劳而泪流满面,这时佛陀侍者阿难尊者就问 admin

2020-06-08

  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识现起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别而生执着,续造诸业行;复由阿赖耶识收藏诸业行种子,如此种子生现行,现行再回熏种子,交互影响,因此后有不断。阿赖耶识本体是无记性,而所含藏的业种亦属无记性,一旦现行时就会有善恶性;当因缘会遇导致业种成熟时,阿赖耶识便依此诸业种,透过 admin

2020-06-08

  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修行圆满具足了,就能发起圣种性及修道性,又因为十无尽的增上意乐,及初地的入地心所应具备的增上慧学具足了,便是证得通达位功德,有了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入地后,修到初地满心时的无我观,叫做犹如镜像。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证得犹如镜 admin

2020-06-08

  这个时候他跟七地不同了,由于这个缘故使他产生了一种极广大的心,所以在八地中就是专修波罗密多,要成就波罗蜜多。这个波罗蜜多修学成就,配合如幻三昧的法无我现观,便成八地满心,便进入九地。《大乘无我观》 admin

2020-06-08

  那么菩萨从初地,他发坚固求佛菩提,在知恩报恩而次第的来修持这个菩萨妙行,他虽然能得种种相好,可是都还没有圆满,等觉菩萨还得要百劫来修相好。百劫修相好,是以他所获得的这个五蕴身财来行大布施,众生需要任何的眼啊,任何的这个脑啊、髓啊,都随时布施给他;每一世每一世所获得的五蕴身,就是要行这个大布施,来圆满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需要的大福德。-- admin

2020-06-08

  而我知道你们都是不意被误导的,因为你们一直都坐在这里听我说法;如果你意被误导的话,一定不会喜欢继续听我这一场演讲,一定会起身走人。我也在此先声明:你如果听到不喜欢的地方,可以马上起身就走人,我将会视而不见,不会冷嘲热讽。但是,如果你不意被误导的话,就一定要弄清楚:外道的神我、梵我,跟如来藏有什么差别?这一定要弄清楚,因为这跟你的道业有切身的利 admin

2020-06-08

  就因为祂有这个异熟性,所以使得解脱果的修证,到了阿罗汉位的菩萨们,都可以发再来受生,不会在舍报时进入无余依涅槃,因为他的第八识仍有异熟性存在的缘故。到了这个阶段,第八识就改名叫做第九识,可是,其实还是原来那个第八识的体啊!并没有多出了一个识啊!只是内容种子有所改变了,为了方便区别祂跟阿赖耶识的阶段有所不同,藉以显示修证阶段的差别,所以叫祂做第九识 admin

2020-06-08

  因为处处作主的我们——意根,不意自己消失掉,不意和六尘境界相隔绝,所以就不意进入真正的涅槃,而喜欢自己所以为的涅槃,就拉着如来藏去投胎啦!又因为一直想要有见闻觉知,不想让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掉,所以后来在中阴身阶段中知道:这个中阴身只有七天寿命,我如果不去投胎,我就没有见闻觉知啦!那我岂不是变成断灭?还是得赶快去投胎。因为没有证得第八 admin

2020-06-08

  譬如说,三三昧里面有所谓的空三昧、无相三昧跟无三昧,这个无三昧,事实上就是要把意思食,也就是这个希望之相、希望之食把它断除掉,也就是说对于三界里面的一切的境界不再希求。所以说,他就要依于三解脱门逐步去修行,能够在最后的时候依于空、无相、无,能够对一切的世间的种种的内容、种种的境界不再贪着,把这个希望把它灭除掉;当把这个希望之食灭掉之后,就把意 admin

2020-06-08

  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的紫金莲花台住宿一个晚上,第二天花开见佛闻法,第七天得不退转,修一小劫以后才进入初地乃至第八地,比上品上生人迟很久。上品下生人,他也相信因果,虽然不能理解第一义,但是不诽谤大乘。他发成佛之心而不造作各种恶业。此种人往生彼国七宝池的金莲花之中,一日一夜花开,花开了以后七天才能见佛 admin

2020-06-08

  虽然有大要广度有缘人,可是现在来的人都是没有缘的,该结束了,那就结束,没有牵挂。要能够这样,掉举这个结才能断掉,没有任何的烦恼,一念无明就断尽。断了五上分结之后,三界的结、慢的结、掉举的结统统断了,所以永离妄想妄念。诸位如果有一天完全没有妄想的时候,完全没有妄念的时候,那么贪、瞋、无明、烦恼永尽。那你就知道:我已经解脱了,却没有一个解脱的我。你就 admin

2020-06-08

  菩萨不还,菩萨舍报不生五不还天,不到色究竟天去,照样生于人间,这个就是力。至于舍报之后要怎样走?我们这里不谈,留到后面再说。到了菩萨三果时,不再执着四种食物——团食、触食、意思食、和识食。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具足证得了真如佛性的涅槃本性,他已经远离了世间烦恼,他没有去来之相,可以安住于菩提,安住于真如。永离贪欲、瞋恚的缘故,心里面从此不再 admin

2020-06-08

  善财与五百童子,诣文殊所,顶礼其足,白言:惟圣者广为我说,菩萨应云何学菩萨道,乃至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文殊告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文殊遂令善财往于南方,先参德云比丘,次第展转,指示终参普贤菩萨,即得一切 admin

2020-06-08

  道种性的修行之一就是要广集入地所需的无量福德,但是广集福德的方式却得要心心念念回向利益众生,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作,要回向众生成就佛道的一切行,也就得要有修道性的建立;菩萨修道性就是要破邪显正,但是破邪显正后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救护众生;破邪显正的作用乃是要以悲心为基准,念念回向救护众生,所以叫做十回向,是从初回向位将一切身口意行都回向救护众生远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