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有很多人学过禅--其实那些法门不是真正的禅,那只是修定而已--他们教你数息,数息是最常看见的禅法。净土宗的寺院则是教你念佛号:用佛号来打死念头,念头很重就大声念,念头轻的时候就小声念。可是不论你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始终无法把妄想断了。数息数得很好的人,他数过半个钟头、一个钟头之后,还是会有妄想出现,没有办法将妄想断除。有好多人--如某一很有名的寺院,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这样的方法其实很多,通常是数息、念佛、忆佛,或者是用其他的方法来摄心。用这样数息、念佛、忆佛的方法来摄心而定住的心说祂是真心,事实上是错误的!因为,如果说一个人在数息的时候,他的觉知心就一定要落在数息这个境界上面,所以他就能分别他数息的状态,所以说祂是有所得、有境界法;那么当他不再数息的时候,他就出离了这样的一个境界。所以说以法定心仍然不是真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依数息法可以修到欲界定、未到地定等,依念佛法、看话头也同样可以修到欲界定和未到地定。在欲界定和未到地定中,会出现种种定境,比如轻安,在定中感觉到身体十分轻松,头脑空灵清明,很是舒适。此外,有人会出现身体某些部位或全身发热、发冷、发麻、发痒,或者有些针刺般的疼痛;有人会有身体飘飘然像要升腾起来或要融化的感觉;有人会觉得身体向外膨胀,甚至胀得很大,有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身姿:数息法是在静中修定的法门。一般人一听说静中定,就想到屈膝盘腿,正襟危坐,双手要结什么样的印,脊背要怎样,头颈要保持怎样的姿势等等。其实,这些方法都是一些方便,让我们容易将身体控制在一个可以长时间保持静止的状态,身体不松散。坐姿正确,便容易坐得久而且不易疲惫,定力容易修出来。但这并不是说必须要用七支坐法,坐得非常标准才能修定。如果执着于坐相,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门与外道修禅定的方法,并无根本区别,不论是数息、修止、修观、止观双运、意守丹田、气息导引,还是念佛、持咒、看话头等等,原理全都相同,都是借助某种方法使人将心定止于一境,减少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攀援,这样日久功深,逐层转进,定力逐渐增强,种种禅定境界逐步证得。但是,由于佛门修行多了出世间智慧和正确的世间智慧的指导,所以在禅定修行过程中,善知转进,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比如数息法,其实也可以在动中修,但偏于静中修;持名念佛,可以动中修,也可以静中修,在心中心念心听来念佛;禅宗的看话头,可以静中修,但一般是动中修。其他的修止、修观、止观双运、持咒等等法门,也大多如此。此外需要了解的是,在动中修定力,最多只能修到初禅的功夫,无法进入二禅,因为从初禅是有觉有观三昧,动中可以修到,而进入二禅,先要修无觉有观三昧,只有在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目录一、学佛者修习定力的重要性1、禅宗修行不离定力2、净土宗修行不离定力3、大心菩萨成佛度众生不离定力4、小乘修行不离定力二、禅定基本知见1、什么是禅定?2、定力与定境的区别3、禅宗之禅与禅定的关系4、动中定与静中定5、禅定通外道6、修定与修除烦恼习气之间的关系7、定力与神通的关系8、日常生活中的用心专注与修定不同三、禅定修行的次第1、禅定修习的次第2、禅定次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华严经》“勤首菩萨偈云,如钻燧取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至灭。懈怠者亦然。释曰,当以智慧钻注一境,以方便绳善巧回转。心智无住,四仪无间,则圣道可生。瞥尔起心,暂时忘照,皆名息也。”《大集月藏经》“若能精勤。系念不散,则休息烦恼,不久得成无上菩提。”《十六观经》“佛告韦提希,应当专心,系念一处。”《出曜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很多人都弄错佛说的无分别的意思了,所以听到我这样子说,就骂:你这样就是有分别啦!那么我们倒是请问他们:佛有没有分别?佛如果没有分别,又怎么会说:这个人你得要教他数息法,不能教他不净观;那个人你得要教他不净观,不能教他数息法。又如外道来了,佛决定不帮助他开悟的,声闻种性的人也一样,佛也不帮助他们开悟般若实相智慧的,可见佛还是有分别心嘛!不是没有分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有人在数息,有人在念佛,有人在诵经,有人在持咒,都能够使我们从散乱到专一,要制心一处。再来当心已经慢慢不会有妄想,不会有妄念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要成就无相的功德、要成就清净的功德,这时候就必须要都摄六根。要都摄六根就是要离一切相,这时候就是因为有定慧的知见,知道要从有相进入无相。也就是说「从专一中进入到清净的状态」,这个就是因为你有那个智慧,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停心观简单来说,对于贪欲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不净观,教导他如何去观行这个色身不净来对治他的贪欲;对于瞋恚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慈悲观,或者说是慈心观;对于妄念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数息观,也就是所谓的安那般那这样子一个数息的方法,来制伏他的妄念;对于烦恼等分,或者有人说是业障比较重的人,我们教导他念佛观,这个念佛观,就蛮相似于我们刚刚所说的无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停心观简单来说,对于贪欲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不净观,教导他如何去观行这个色身不净来对治他的贪欲;对于瞋恚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慈悲观,或者说是慈心观;对于妄念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数息观,也就是所谓的安那般那这样子一个数息的方法,来制伏他的妄念;对于烦恼等分,或者有人说是业障比较重的人,我们教导他念佛观,这个念佛观,就蛮相似于我们刚刚所说的无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因为不了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先见道,然后才是修道,这样才能真正地断除烦恼。如果只是不断地压伏烦恼,就像是石头压草一样,这样只能暂时伏住烦恼种,并没有转化清净,当遇到重大的境界时,烦恼终究还是会压抑不住而再度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譬如在《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这就是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为金师之子与浣衣之人,他们所受的熏习与熟悉的境界不同,适合修学之相应的法门就不一样,包括五停心观也是一样的道理。那这些都需要善知识之善观根器与方便善巧,才能让正确的修学。从上面所述就可以知道,初学者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譬如《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为金师之子与浣衣之人,他们所受的熏习与熟悉的境界不同,适合修学之相应的法门就不一样;包括五停心观也是一样的道理,都需要善知识之善观根器与方便善巧,才能让正确修学。所以,初学者要自己由经典中去摸索出这些有关联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瞋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23集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仰佛教吗?》正源老师(原标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举凡打坐、数息、观想、修止,皆是禅定法门,非般若禅法,与慧无关。六度之前五皆是福业,禅定之修证亦是福业;修禅定者若证四禅四空定三昧,其所得果报为舍寿后生禅定天或四空天,称为定福;但这五福乃是修慧之基础,不具五福者,修学般若之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遮障。双手合十,是以吾人所修之福德与智慧,全部用来恭敬供养佛世尊。」从以上平实导师的开示,才能明白佛子们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六),说:如果是炼金师的儿子,那么你应该要教他数息法;那同样的浣衣之人的话,你应该要教他修白骨观。这样子因应他的根器去教他,这样子他才容易入于解脱的境界,这个是在《大般涅槃经》里面所记载的。所以呢,关于这些教法的内涵,的的确确是要因应求法众生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有些人就会说:“既然是 | admin 2018-07-22 |
![]() |
又譬如《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为金师之子与浣衣之人,他们所受的熏习与熟悉的境界不同,适合修学之相应的法门就不一样;包括五停心观也是一样的道理,都需要善知识之善观根器与方便善巧,才能让正确修学。所以,初学者要自己由经典中去摸索出这些有关联性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