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汝今应当一心数息繫念在前。过去七佛。现在释迦牟尼尊佛。及弥勒等未来诸佛。教念佛已应作是言。七佛僧听。释迦牟尼诸佛僧听。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贤圣僧听。某甲优婆塞。某甲优婆夷。身口意淨堪为法器。今欲乞受十善心戒及八戒法。如是三白。然后教言。我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如是三说。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三说。某甲忆念坚持汝身。持身 三摩地

2018-07-22

行者若曾修习禅定数息多年,便会感觉到此一无相忆念拜佛时之净念相继、比之于静坐数息到“数而不数、一念相续”,简直无所分别。此时心中己非常笃定,并在无相忆念拜佛时已能体会一念不生的境界了。也能了解末学为何要说:“对于已经进入此一境界的人,其实应该说是一念相续”的意思了。行者到此阶段,仍应在平常行往坐卧之时,心中默唱佛号,不可中断。若 三摩地

2018-07-22

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瞋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从上面所说八正道当中的正命可以知道,佛教中是要以正当而如法的职业营生活命、安身立命,过正当 三摩地

2018-07-22

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瞋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从上面所说八正道当中的正命可以知道,佛教中是要以正当而如法的职业营生活命、安身立命,过正当 三摩地

2018-07-22

b、以法定心:以数息、念佛、忆佛、观心、内观,或方法摄心而定住之意识心,(有人会将此意识心误认为阿赖耶识真心)。c、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此境界犹有观照寂照,不离知也,犹是妄心。此中有十余种定境变化,皆幻而不实,执即着魔。d、遍满虚空:于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中,定心扩散,便以出现遍满虚空境界之意识心为真心,不离有所得有境界法,仍 三摩地

2018-07-21

诸佛究竟了知任何一法的相貌,一切法相的智慧具足了,就是具足一切种智,那就成佛了!声闻、缘觉圣人不懂相智,只有世俗谛的相智,但没有世俗谛的因智,也没有时智:对金师之子应该说数息法,却为他说不净观;对屠夫之子应该教导不净观的,他们却教他修数息法,这就是没有时智,不能观察时节因缘,所以声闻、缘觉圣人永远都没办法称为佛,因为都没有具足这三智。十三、佛&ldquo 三摩地

2018-07-21

诸佛究竟了知任何一法的相貌,一切法相的智慧具足了,就是具足一切种智,那就成佛了!声闻、缘觉圣人不懂相智,只有世俗谛的相智,但没有世俗谛的因智,也没有时智:对金师之子应该说数息法,却为他说不净观;对屠夫之子应该教导不净观的,他们却教他修数息法,这就是没有时智,不能观察时节因缘,所以声闻、缘觉圣人永远都没办法称为佛,因为都没有具足这三智。十三、佛&ldquo 三摩地

2018-07-21

佛为什么说八万四千法门呢?因为人有八万四千烦恼,不同的药治不同的病,比如贪欲重的修数息观不成,要修不净观,如是等等。)佛弃余寿二十年。有三因缘。一者用世间人贪身故。二者所教已尽。三者恐恶人诽谤之得罪重故。便取般泥洹。(佛世寿本为百岁,为何八十岁即入涅槃?一是因为世人都贪着色身的寿命;二是应说的法已说,应度的人已度;三是为了避免恶人造下谤佛谤法的地狱 三摩地

2018-07-21

诸佛究竟了知任何一法的相貌,一切法相的智慧具足了,就是具足一切种智,那就成佛了!声闻、缘觉圣人不懂相智,只有世俗谛的相智,但没有世俗谛的因智,也没有时智:对金师之子应该说数息法,却为他说不净观;对屠夫之子应该教导不净观的,他们却教他修数息法,这就是没有时智,不能观察时节因缘,所以声闻、缘觉圣人永远都没办法称为佛,因为都没有具足这三智。十三、佛&ldquo 三摩地

2018-07-21

复有一种佛子以数息打坐等定福修法误为修慧之法,不知此等皆是人天有为福善。若闻念佛三昧一词,便以为是净土门之修法;殊不知念佛三昧即是禅、即是净、即是密。普偏存在于诸宗派之中,非独禅宗有之。然末学于此书中不欲说禅,乃纯依净土行者修学念佛法门之立场而说念佛;涵盖范围亦较《无相念佛》一书为广,俾诸已发大心之念佛人得循序渐进而入实相。求生极乐者亦能提升莲品, 三摩地

2018-07-20

有的人认为念佛很粗浅,所以去学数息,打坐修定。刚开始学数息打坐,数呼吸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可是十几年数下来还是在数息,这就表示这个人知见不够。如果定的知见够的话,他就知道一个声音是一个妄念,数到十,总共是十个妄念。如果数到有一天定心出现,数字出不来了,他应当知道让这声音绵绵延续下去,用一个妄念就可安住,不需要十个妄念。念佛也是一样,“南无阿 三摩地

2018-07-20

觉观心,不但是修定者之烦恼,也是参禅者之大忌,兹分述如下:一、修定者通常用数息法,摄心于一连续境。初时粗心散乱,是故一息一数。以十为度。周而复始。待数到心不攀缘时即改为随息。随息不已,心归统一。此时亦无粗觉观,有智者即善用微细觉观,于统一之心起各种微妙境界时,善知抉择,选择其中一种善妙境界,使心安住。若能久久安住,心复转细,即应渐渐弃舍微细觉观,乃 三摩地

2018-07-20

行者若曾修习禅定数息多年,便会感觉到此一无相忆念拜佛时之净念相继、比之于数息到“数而不数、一念相续”,简直无所分别。此时心中己非常笃定,并在无相忆念拜佛时已能体会一念不生的境界了。也能了解末学为何要说:“对于已经进入此一境界的人,其实应该说是一念相续”的意思了。行者到此阶段,仍应在平常行往坐卧之时,心中默唱佛号,不可中断。若此时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有人在数息,有人在念佛,有人在诵经,有人在持咒,都能够使我们从散乱到专一,要制心一处。再来当心已经慢慢不会有妄想,不会有妄念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要成就无相的功德、要成就清净的功德,这时候就必须要都摄六根。要都摄六根就是要离一切相,这时候就是因为有定慧的知见,知道要从有相进入无相。也就是说「从专一中进入到清净的状态」,这个就是因为你有那个智慧,知 三摩地

2018-07-20

一般人总以为说念佛是老公公、老太太他(她)们念的,会认为说自己有学识、有经验,自己的聪明智慧不屑于去念佛,所以他们轻视念佛法门;修学净土的人通常会以为说口中或者是在心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不断的去唱诵就是念佛,不知道念佛法门当中,其实还有其他更胜妙更善巧的行门;至于学禅的人又大多以为学禅就是要打坐、要数息、要能够一念不生,所以他们排斥念佛法门。可是这样的观 三摩地

2018-07-20

”每次禅七,惟觉师父皆说有三道法门:一是数息,二是参话头,三是中道实相。(他说保持一念不生,就是中道,就是实相。至今万分肯定。非也!)看话头的功夫,并非每次禅七都教,只是偶而带过,而著重在一念不生。我很疑惑:既是禅宗,应教参话头为主。好不容易盼到开示话头,却是叫你念三声阿弥陀佛,然后把念放在唇上起疑情,又说放在额上会起包包;虽觉奇怪,但仍尝试 三摩地

2018-07-20

到现在,我还搞不清楚是不是她预先跟师父商量好的;可是回家每次数息打坐,老是坐不了几分钟就睡著了。即使能坐久一点,杂念少些,一离坐后又是妄想纷飞。当时就在想:如果打坐只是为了休养生息,还不如直接去睡觉,那还来得究竟些。那段期间,经常领队到灵泉寺及大觉寺去朝山,虽说朝山有消业障的功德,但每次等人员散去后,心里总有一股落寞的感觉,那种心里不实在,真有说不 三摩地

2018-07-20

而就在那个时候,学校的一位同事请了一位法师(后来才知是惟觉法师的)每星期来校一次,介绍打坐修行之法,从此之后便每星期固定参加聚会、练习数息、打坐,在家时也会抽出时间练习。有一阵子绷得很紧,半夜醒来硬是逼自己打坐数息,非得学出个名堂不可,有几次还吓到半夜醒来的同修。不过越学妄念越多,无法对治;那时以为能将妄念压得越少、功夫就越到家,一直在跟妄念抗衡。 三摩地

2018-07-20

大愿法师所教的法,大致上与南洋法师所教的相同,是以数息法、四念处为最主要的修法,配合八正道、七觉支、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共三十七道品为全部的修行内容。大愿法师认为所有的修行人,都应以四双八辈〔编案:声闻果之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四果向、四果〕为努力修行的目标,在行住坐卧时包括打坐时,都心心念念放在四个念处上。那时,我对大愿 三摩地

2018-07-20

以法定心:以数息、念佛、忆佛、观心、内观,或其它方法摄心而定住之心为真心。3.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此境界犹有观照寂照,不离知也,犹是妄心。此中有十余种定境变化,皆幻而不实,执即着魔。4.遍满虚空︰于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中,定心扩散,便以出现遍满虚空境界之心为真心,不离有所得有境界法,仍是妄心。5.身心统一、内外统一、时空统一︰在欲 三摩地

2018-07-20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3条/4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