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方法有的人是从九想的“不净观”来除掉烦恼,因为他贪欲特重;有的人是因为他的瞋心很重,必须要修“慈心观”,烦恼就不会再生起,心就容易得定;有的人心中很掉散,他的攀缘非常重,妄想一大堆,心定不下来,就叫他修“数息观”;那有的人是愚痴,放不下烦恼,就叫他修“因缘观”来对治烦恼;我们会里则是运用“念佛观” admin

2020-06-20

  以法定心:以数息、念佛、忆佛、观心、内观,或其它方法摄心而定住之心为真心。3.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此境界犹有观照寂照,不离知也,犹是妄心。此中有十余种定境变化,皆幻而不实,执即着魔。4.遍满虚空︰于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中,定心扩散,便以出现遍满虚空境界之心为真心,不离有所得有境界法,仍是妄心。5.身心统一、内外统一、时空统一︰在欲 admin

2020-06-08

  譬如舍利弗尊者有两位弟子,其中一位出家以前是金师之子,舍利弗教他修不净观,另外一位弟子出家前是屠夫之子,舍利弗教他修数息观,这两位弟子久修而劬劳无功;世尊知道以后,便让他们两个人互相对调修习的方法,金师之子改修数息观,屠夫之子改修不净观,两个人不久之后都成为阿罗汉了,这就是为人悉檀。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64集佛教中的四悉檀是 admin

2020-06-08

  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 admin

2020-06-08

一般人总以为说念佛是老公公、老太太他(她)们念的,会认为说自己是有学识、有经验,自己的聪明智慧不屑于去念佛,所以他们轻视念佛法门;修学净土的人通常会以为说口中或者是在心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不断的去唱诵就是念佛,不知道念佛法门当中,其实还有其他更胜妙更善巧的;至于学禅的人又大多以为学禅就是要打坐、要数息、要能够一念不生,所以他们排斥念佛法门。可是 admin

2020-02-21

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因为不了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先见道,然后才是修道,这样才能真正地断除烦恼。如果只是不断地压伏烦恼,就像是石头压草一样,这样只能暂时伏住烦恼种,并没有转化清净,当遇到重大的境界时,烦恼终究还是会压抑不住而再度生 admin

2020-02-21

譬如舍利弗尊者有两位弟子,其中一位出家以前是金师之子,舍利弗教他修不净观,另外一位弟子出家前是屠夫之子,舍利弗教他修数息观,这两位弟子久修而劬劳无功;世尊知道以后,便让他们两个人互相对调修习的方法,金师之子改修数息观,屠夫之子改修不净观,两个人不久之后都成为阿罗汉了,这就是为人悉檀。什么叫做第一义悉檀呢?第一义悉檀是指大乘如来藏空性的中观类智、地上 admin

2020-02-20

欸!奇怪啊!阿罗汉是一切人、天所应供,诸天天主见了他们都得要礼拜、供养,可是他们为什么要怕维摩诘大士呢?譬如说:有一次维摩诘大士特地前去拜访一位大阿罗汉,结果看到大阿罗汉正在讲宴坐之法,教人如何宴坐、如何数息、如何入定等等。讲得正精彩!他一到来就先向大阿罗汉礼拜,礼拜之后就开门见山地指责说:你讲的宴坐讲错了啦!当众就给阿罗汉难堪。然后他说:什么叫作 admin

2020-02-19

这也说出了一个重点,如果想在意识觉知心的层面,运用数息、或者看空、或者放下一切我所烦恼,制心一处要让意识不在六尘攀缘,远离妄念而灵明觉了,仍然是属于境界差别相;因为灵明觉了,它就是透过修定的方法,降伏种种杂念而让它成为制心一处;种种杂念也是境界,制心一处也是境界,只不过一个是什么?一个是比较散乱的境界,一个是比较制心一处、比较轻安的境界,所以这两个 admin

2020-02-18

譬如舍利弗尊者有两位弟子,其中一位出家以前是金师之子,舍利弗教他修不净观,另外一位弟子出家前是屠夫之子,舍利弗教他修数息观,这两位弟子久修而劬劳无功;世尊知道以后,便让他们两个人互相对调修习的方法,金师之子改修数息观,屠夫之子改修不净观,两个人不久之后都成为阿罗汉了,这就是为人悉檀。各位菩萨,在说完世界悉檀、对治悉檀和为人悉檀之后,我们继续来说明第 admin

2020-02-18

一般人总以为说念佛是老公公、老太太他(她)们念的,会认为说自己有学识、有经验,自己的聪明智慧不屑于去念佛,所以他们轻视念佛法门;修学净土的人通常会以为说口中或者是在心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不断的去唱诵就是念佛,不知道念佛法门当中,其实还有其他更胜妙更善巧的行门;至于学禅的人又大多以为学禅就是要打坐、要数息、要能够一念不生,所以他们排斥念佛法门。可是这样的观 三摩地

2018-07-23

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因为不了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先见道,然后才是修道,这样才能真正地断除烦恼。如果只是不断地压伏烦恼,就像是石头压草一样,这样只能暂时伏住烦恼种,并没有转化清净,当遇到重大的境界时,烦恼终究还是会压抑不住而再度生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法鼓山之中华佛学研究所,以佛学研究、学术研究而自标榜,实修法门则以修定以求无念离念,作为禅宗佛法般若正修,以为数息至一念不生时之觉知心即是本来面目,以为一念不生而不执著世间五欲之觉知心即是真如,即是涅槃妙心,而不知二乘佛法之解脱道与修定不相干,更不知大乘佛菩提道与修习无念不相干。法鼓山集团之住持人圣严法师,多年研究佛学、及作学术研究之后,堕于意 三摩地

2018-07-23

又譬如在《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为金师之子与浣衣之人,他们所受的熏习与熟悉的境界不同,适合修学之相应的法门就不一样,包括五停心观也是一样的道理。都需要善知识之善观根器与方便善巧,才能让正确修学。所以,初学者要自己由经典中去摸索出这些有关联 三摩地

2018-07-23

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嗔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仰佛教吗?》(原标题:完美人生从 三摩地

2018-07-23

有很多人都弄错佛说的无分别的意思了,所以听到我这样子说,就骂:“你这样就是有分别啦!”那么我们倒是请问他们:“佛有没有分别?”佛如果没有分别,又怎么会说:“这个人你得要教他数息法,不能教他不净观;那个人你得要教他不净观,不能教他数息法。”又如外道来了,佛决定不帮助他开悟的,声闻种性的人也一样,佛也不帮助他们开悟般若实相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修行人他是以修定的过程当中,自己透过数息、念佛、忆佛、观心或者内观等种种的方法来摄心,让心定住;可是当他心可以定住的时候,他就当作是证悟到真心如来藏了。这是第二种误会很大的情形,误会把意识心当作真心;这样修行人一样是误会,一样是参禅过程当中一种歧路。第三种情形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参禅人他是以那个在修定的过程当中常寂常照的心,他把这个心当作禅宗祖师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修行人他是以修定的过程当中,自己透过数息、念佛、忆佛、观心或者内观等种种的方法来摄心,让心定住;可是当他心可以定住的时候,他就当作是证悟到真心如来藏了。这是第二种误会很大的情形,误会把意识心当作真心;这样修行人一样是误会,一样是参禅过程当中一种歧路。第三种情形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参禅人他是以那个在修定的过程当中常寂常照的心,他把这个心当作禅宗祖师 三摩地

2018-07-23

透过这样的定相,我们应用一些方法,譬如说数息法、观心法、观念的起处,或者是持名念佛等等方法,使我们的心渐渐的安定下来了,妄想就渐渐的变少。到后来连妄念也很少了,可以安住在某一些定的境界里面,这时候我们就说他已经证得一些定境了。这种人虽然可以证得某些定境,但是这种定的功夫,通常是在打坐中才有,在下了座以后,心又照常散乱,很容易又照样发脾气,或者照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透过这样的定相,我们应用一些方法,譬如说数息法、观心法、观念的起处,或者是持名念佛等等方法,使我们的心渐渐的安定下来了,妄想就渐渐的变少。到后来连妄念也很少了,可以安住在某一些定的境界里面,这时候我们就说他已经证得一些定境了。这种人虽然可以证得某些定境,但是这种定的功夫,通常是在打坐中才有,在下了座以后,心又照常散乱,很容易又照样发脾气,或者照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3条/4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