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以了了分明的境界,正是已经分别完成,不是真正的无分别心,佛所说的无分别心,是从无始劫来,一直到无量劫后,乃至成佛之后尽未来际,永远都不会断灭的如来藏;也就是说,在离念灵知了了分明当下,同时有另一个真如心如来藏,从本以来就对六尘不分别,也不会起贪厌心行,这才是真如。而不是由意识觉知心变来变去,有时是真如心,有时又变成妄心。如来藏心体恒常不变,才是真 | admin 2020-08-28 |
|
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略说五理以明实义:一者,是能分别之心故;二者,真正无分别心是前后皆无分别,永不改易其性故;三者,有断灭之法,不可能是无分别心故。四者,意识觉知心是刹那生灭、有生有灭之法故;五者,须依他法方能生起、存在、运作故。首述其一:觉知心在第一刹那虽不分别,其实并非其心性不欲分别或不能分别,而是觉知心初起时虽欲分别,而无可供分别比对之另一 | admin 2020-07-06 |
|
《心经密意》当你找到了另一个本来就无分别的心,找到另一个本来就存在的无分别心,因此而使得原来有分别的觉知心中,产生了知晓实相心从来无分别的般若智慧,这个才叫做无分别智;这时候有智慧能分别诸法,而同时照见另一个以前所不知道的无分别心,跟你同时存在而不断的在运作;证知了这样子的实相境界,证知如来藏在六尘中的无分别性,这样子才是真正的无分别智。而不是将能 | admin 2020-06-08 |
|
![]() |
然而一切修学唯识增上慧学之佛弟子,悉知第八识是无覆无记性,诸经中亦说之为无分别心,于六尘都不分别故;是故证得第八识者所发起的智慧即称为无分别智,以第八识不了别五尘及法尘故。如是正理具载于诸经诸论中,今犹可稽,并非任何人可以己意颠倒黑白混乱佛弟子之正知正见。然而琅琊阁、张志成等人颠倒佛法正义而加以扭曲,广播邪见迄犹未已,至今已经年余;吾人所见则是琅琊 | admin 2020-03-17 |
![]() |
一般人会认为说:我们只要一念不生,什么都不分别,心中不要任何语言文字,这个时候就是无分别心,这无分别心就是不取。这样的说法就是他对于意识心的差别相,还无法具足了知。这样的说法就是这一个人,其实还落在意识心的境界当中,这样是没有办法断我见的;因为当分别完成的时候,当自己知道自己了了分别而不去分别,不论是了了分别、或者不去分别,其实都已经分别完成了。既 | admin 2020-02-21 |
![]() |
再举一个过失,经典里面都说真心是无分别心;既然是无分别心,祂怎么能够清楚明白六尘呢?真心离诸觉观,离六尘的觉观,怎么可能清楚明白六尘呢?法离见闻觉知,既然离见闻觉知,又怎么能够清楚明白六尘呢?所以只要说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真心,就违背了圣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一定不是真心,一定是识阴!既然把识阴、想阴当成常住不灭的心,显然是落入了我见。第 | admin 2020-02-19 |
![]() |
“无修”先不谈,我们先说关于修行;佛教界几十年来,如果包括大陆佛教界来说,可以说三、四百年来大家都是想要把这个龌龊不干净的觉知心,藉著修行变成清净的心;等于是要把很伶俐能学法的第六识觉知心,修行变成痴痴呆呆的第八识“无分别心”,不都是如此吗?诸位来到正觉以前有没有谁告诉你说:“你要保持你这个觉知心继续很有智慧,而去证得另一 | admin 2019-09-02 |
![]() |
此明觉心、作主心,既摄在名之识蕴中,与另四蕴同为“识”之所持所缘,当知持名色之识即是如来藏;明觉心能了知外内心境,非无分别心故。藏识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内外、心境、痛痒等,而能了知明觉心作主心之运作。此了知作用,非错悟者以明觉心之所能知,唯真悟者方知。若云“识缘名色”之识是明觉作主之心,则不应理,非被持者能持自已故。如人不能持自已 | 三摩地 2018-08-01 |
![]() |
有意训练自己的无分别心。刚开始的时候,水声入耳历然,到了后来,动念则闻水声,不动念则不闻水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忽然有一天,德清禅师感到身心顿忘,音声俱寂。从此以后,众声响再也不能扰乱其心了。一天粥罢,德清禅师又象往常一样经行。不一会儿,他便进入定境,立定不动,身心俱忘,眼前唯一大光明藏,湛寂,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出定之后,重觅身心,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这种常见有很多种外相,举例来说:有一种是什么执持空明觉知的心,作为常住不灭者;另外一种是执持没有思惟妄想的灵知心,来作为常住不灭者;还有一种是执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的心,作为常住不灭者(那这已经又落在意识,又加上末那的执持了);乃至还有另外一种是执持没有分别的明觉心,把祂当作常住不灭者(这可能是因为打坐而不起语言文字妄想,他就误会说,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真心是无分别心,是指一切有情众生的真如本心——如来藏,它无念、非觉非观、没有境界可以安住,它本身不做任何的分别,它没有喜怒哀乐,不分美丑善恶,它没有是非可言,这是理上的无分别。但是要找寻这个无分别心却必须要有个分别心。所以圜悟大师讲:“这个事情虽然它是无分别的,可是到了这个地步,却得要有眼睛来分别、筛选、选择。”参禅的时候&ldquo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在能取上面产生误会?因为很多师、大居士都会教导大家:我们一念不生时,什么都不分别,心中只要没有语言文字在分别,这时了了分明就是不分别,就是无分别心,就是不取。错了!请问:了了分明是不是已经分别完成?是啊!了了分明时就已经是完成分别了,才能了了分明;突然打你一巴掌,你心中还来不及生起骂人的语言文字,就已知道别人打你一巴掌了,也知道别人是没有理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略说五理以明实义:一者,是能分别之心故;二者,真正无分别心是前后皆无分别,永不改易其性故;三者,有断灭之法,不可能是无分别心故。四者,意识觉知心是剎那生灭、有生有灭之法故;五者,须依他法方能生起、存在、运作故。首述其一:觉知心在第一剎那虽不分别,其实并非其心性不欲分别或不能分别,而是觉知心初起时虽欲分别,而无可供分别比对之另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再举一个过失,经典里面都说真心是无分别心;既然是无分别心,祂怎么能够清楚明白六尘呢?再来说真心离诸觉观,离六尘的觉观,怎么可能清楚明白六尘呢?再来说“法离见闻觉知”,既然离见闻觉知,又怎么能够清楚明白六尘呢?所以只要说“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真心”,这样子就违背了圣教。简单的例举两点,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一定不是真心,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在能取上面产生误会?因为很多大法师、大居士都会教导大家:[我们一念不生时,什么都不分别,心中只要没有语言文字在分别,这时了了分明就是不分别,就是无分别心,就是不取。]错了!请问:[了了分明是不是已经分别完成?](大众回答:完成了!)是啊!了了分明时就已经是完成分别了,才能了了分明;突然打你一巴掌,你心中还来不及生起骂人的语言文字,就已知道别人打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是依他而起,易起易断之法,必非根本真实心,非自在法故,既非本来自在之根本真实心,则应藉此意识觉知心之能分别性,寻觅本来自在而远离一切境界、与真实心同时同处之无分别心。诸佛菩萨皆因觅得如是「根本无分别心」,故断我见︱否定意识我之常不坏性,确认觉知心为易起易灭之缘起性,故不执着意识。辨正6、凡夫众生不知不证三乘菩提,不知真如佛性从无始劫来不曾有得,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在能取上面产生误会?因为很多师、大居士都会教导大家:我们一念不生时,什么都不分别,心中只要没有语言文字在分别,这时了了分明就是不分别,就是无分别心,就是不取。错了!请问:了了分明是不是已经分别完成?是啊!了了分明时就已经是完成分别了,才能了了分明;突然打你一巴掌,你心中还来不及生起骂人的语言文字,就已知道别人打你一巴掌了,也知道别人是没有理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依此而分成有三品,有上等,有中等,有下等,最后他不断的加行,然后产生“无分别心”。无分别心的意思是说,他最后已经不太需要加行了,这样不要特别再加行,不要特别努力作意,就可以缘无所缘,最后产生“最后的作意”。最后什么呢?圣谛的内作意,不断的作意然后没有间断,一切粗重的烦恼都一时永断,这时候出世间,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初果&rd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举一个过失,经典里面都说真心是无分别心;既然是无分别心,祂怎么能够清楚明白六尘呢?再来说真心离诸觉观,离六尘的觉观,怎么可能清楚明白六尘呢?再来说法离见闻觉知,既然离见闻觉知,又怎么能够清楚明白六尘呢?所以只要说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真心,这样子就违背了圣教。简单的例举两点,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一定不是真心,它一定是识阴!既然把识阴、想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言:未法常有修学佛法者,对酒戒之认识甚少,又被外道不如法之言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所误导,或被嗜酒之藏密所误导,认为以酒供佛菩萨是甘露,认为只要以无分别心去喝酒,即不犯戒,并批评那些显宗严持酒戒之人,是小乘小根器,如是外道藏密,大肆饮酒、噉肉、杀生贪味,正是佛于《法灭尽经》预记说:【吾涅盘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