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什么是好相?如《梵网经》卷2说:若有犯十重戒者,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者,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虽忏无益。这是《梵网经》说的「见好相」。而《广论》145页说:【好相者如《准提陀罗尼》说:「若于梦中梦吐恶食,饮酪乳等,及吐酪等,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在《梵网经》所列的七逆,就是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梨、破羯磨转僧以及杀圣人中,那就相当于是杀圣人;是指杀阿罗汉或杀初地以上在家、出家的胜义菩萨僧。这其中如果是杀诸地菩萨,罪就比杀阿罗汉重,因为阿罗汉舍报就入涅槃,除非他已回小向大转变成为修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否则仅此一生能利益的众生是有限的;而诸地菩萨在入地之前,就已断尽我执思惑,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在《梵网经》曾开示:菩萨四十八轻戒当中,有一轻戒是遮止菩萨去占卜算命的,菩萨如果去占卜算命,则犯了轻垢罪,必须于布萨前羯磨,面对一人对首忏去忏悔。如果不忏悔,轻垢罪变成重罪,问题可就大啰!所以说,佛曾制戒来规范菩萨不能去占卜算命。综合上面三点所说,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学佛人不可以占卜算命,因为占卜算命它是世间法、是可变之法,没有牵涉一切唯心造的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异,各依不同戒经而有小差别,依据经律为: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地持经,喻伽师地论。菩萨戒都是满分受的,没有像菩萨优婆塞戒中有少分受的,多分受的,所以正式的菩萨戒都是满分受的。大般涅盘经卷第二十八(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云:戒复有二。一声闻戒。二菩萨戒。从初发心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戒。若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一般的菩萨戒,譬如《梵网经》、《地持经》、《瑜伽师地论》的菩萨戒,是违犯了十重戒以后,戒体就失去了,戒罪存在,也失去菩萨身份;但可以重新受戒,重新保有菩萨身份。在戒体上,声闻出家戒也一样,违犯了重戒以后戒体就失去了,就不再是僧宝了!但是殷重忏悔而见好相以后可以重新受戒,再重新获得一世的戒体。但是这个优婆塞菩萨戒,犯戒之后不会失掉戒体,只有舍寿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梵网经菩萨戒本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千百亿释迦,各接微尘众,俱来至我所,听我诵佛戒,甘露门即开,是时千百亿,还至本道场,各坐菩提树,诵我本师戒,十重四十八。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是卢舍那诵,我亦如是诵;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诸佛子等。合掌至心听。我今欲说诸佛大戒序。众集默然听。自知有罪当忏悔。忏悔即安乐。不忏悔罪益深。无罪者默然。默然故当知众清净。诸大德优婆塞优婆夷等谛听。佛灭度后于像法中。应当尊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者即是此戒。持此戒时如暗遇明如贫得宝如病得差如囚系出狱如远行者得归。当知此则是众等大师。若佛住世无异此也。怖心难生善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异,各依不同戒经而有小差别,依据经律为: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地持经,喻伽师地论。菩萨戒以心为戒,非如声闻戒以身为戒;戒相虽因依据经论而有小别,然依精神主旨而论则无差别,故可归纳为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尽未来际受持十重戒,永无违犯;二、摄善法戒——尽未来际修学一切善法,于一切深经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来到这里传戒,我想不是短期的事情可以做得到的,因为我们同修会的戒师只有一位,就是我们的导师,我们同修会的主法和尚也只有一位,那是我们的导师,我们是他的助手,能做的事情有一个他授权的权限存在,所以我来证明菩萨戒?不行!那这样来说我是僧团了,按照菩萨戒这是不可以的,但是大家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是你们在还没有机会到台北去亲自受戒的时候,大家有共同一起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爱恋于女人,堕于大怖处。或吞于铁丸,或饮烊铜汁。有二热铁山,彼此来相合。昔时耽欲者,于中受苦殃。受斯苦楚时,都无救护者。——《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众生无数,轮回无边,如蚁轮回,无有穷尽。众生贪爱,无明障闭,如陷泥中,而不能出。过去有情,轮回往复,数不能知。比丘!所有大地之土,都聚一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算自赞毁他吗?故嗔、谤三宝,又应该怎么注意呢?答:对于菩萨的十重戒部分,导师有在《优婆塞戒经讲记》里面开示过受持戒律的精神与要点,虽是讲解《菩萨优婆塞戒经》,但也同时开示《梵网经》、《地持经》、《瑜伽师地论》等等菩萨戒的要点,当中有详细的提到性罪与遮罪,世戒与义戒等等的差别,如同前几题所问,请您可以期待后面几辑出版的《优婆塞戒经讲记》,领纳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梵网经》菩萨戒中所列的七逆罪,其中破僧称为破羯磨转法轮僧,从字面来说就是破羯磨僧,或破转法轮僧,它的真实义我们不妨参考前面论述五逆中破僧罪,在大乘法中的意涵来加以探究。首先说破羯磨僧,梵语的羯磨,以汉文的意思来说,就是辨事、就是辨正法事,或者是办事作法办事的一种。像在受戒之前,要先由和尚或阿阇黎行羯磨法,询问求受戒者之前是否曾经违犯了戒经中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甚至在《梵网经》当中说,即使别人杀害我们的父母、兄弟、六亲或者国家元首,也不可以因此去寻仇报复。除此之外,菩萨也不得拥有一切刀杖、弓箭、长矛、斧头等鬪战杀生的工具,当然也包括现代的枪炮弹药等等各式武器,这都是不可以拥有的。另外,更不可以带领军队彼此互相攻击,因为这会杀害无量的众生。此外,也不可以出入军营,和军人互相往来,让人误以为这位菩萨是对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故《梵网经》佛言:“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有学者研究印度佛教史,认为佛教是毁于伊斯兰教之手,这不是事实。其一,在印度佛教毁灭以前,伊斯兰教势力仅仅是侵入北印度,南印度的广袤地区并没有被侵入;其二,伊斯兰教所侵入的地区,同样也屠杀印度教、耆那教的教民,抢掠他们的寺院,为什么印度教、耆那教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故《梵网经》佛言: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有学者研究印度佛教史,认为佛教是毁于伊斯兰教之手,这不是事实。其一,在印度佛教毁灭以前,伊斯兰教势力仅仅是侵入北印度,南印度的广袤地区并没有被侵入;其二,伊斯兰教所侵入的地区,同样也印度教、耆那教的教民,抢掠他们的寺院,为什么印度教、耆那教能一直传至今天而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梵网经古迹记》卷上,太贤法师亦如是说:一心者名如来藏,谓众生心似生无生之性寥为一心之海,似生之相流成六道之波。……然色声等唯如梦尘,除心行相都无所得,境既即心,心如境空也。迷故生死,悟故涅槃,是以空性名如来藏。故知空性即是第八识如来藏。空性并不像虚空那样的一无所有,空性是第一义空,空性是有真实的体性的。有诸学人不清楚空性的内涵,往往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再以《梵网经》为例:《梵网经》很多大乘菩萨都依它为戒经。《梵网经》就是说大梵天王有一个网,这个网其实是来譬喻我们的戒,佛所立下的菩萨戒,就像一个天网,我们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依这个四维、这个天网,来修证我们刚刚讲的四预流支、四种法要;来修证我们的成佛之道。《梵网经》菩萨戒经常提到: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我们就是要依于这三句话来修证四宏誓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听到导师当时称呼我为菩萨,我实在是吓了一跳:虽然受完菩萨戒后,便也当自己是一位小小的菩萨了,但蒙导师亲说,我当时实在是与有荣焉,即使今生为佛法赴汤蹈火,这也是菩萨的本分事!想来,今生忽忽过去,都是因为不敢以菩萨行,菩萨名为己任!枉费导师每次周二周六上课时候,称呼大众菩萨!固然菩萨不是人当的,尤其大菩萨的入地圣位,实在是可望似乎不可及,然而今天既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比方说《梵网经》,比方说《仁王经》,比方说《菩萨璎珞本业经》,这些经里面对于十信的内容,一一的信这个名词跟内容,都有具体的记载。所以我们今天讲十信的内容的时候,我们就以《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讲的十个信的内涵来讲。在《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开示的十信里面的第一个信,就是所谓的有十个心。第一个就是所谓的信心,这个信心放在第一位,显然表示它是一个最初应该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戒包括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梵网经》)等。声闻戒以出离心为基础,菩萨戒以菩提心为基础,故声闻戒与菩萨戒有所不同,譬如《菩萨善戒经》(九卷本)卷一载,佛言:优波离!汝应宣说——声闻戒急,菩萨戒缓;声闻戒塞,菩萨戒开;声闻戒中应说因缘,菩萨戒中则不应说。优波离!菩萨之人随众生心,非声闻也,是故菩萨于戒小缓,声闻护急。优波离!菩萨若于晨朝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