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见法自知得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得阿罗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以上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当时有一位外道出家人叫作仙尼,他向佛禀白说:世尊!先前一天,或有沙门、或有婆罗门、或有遮罗迦、或有出家人,同集于希有讲堂中,以这样的道理宣称:富兰那迦叶为大众之主,有五百弟子前后围遶;其弟子中有极为聪慧者,也有钝根者,等到他们渐渐命终 admin

2020-02-18

解脱道修行人在七转识上面断尽了我见、断尽了我执之后,【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知如真】。(《中阿含经》卷1)这样的状态就叫作有余依涅槃。可是有余依涅槃还是要依自心如来藏而说的,祂有这个本来就有的涅槃性存在。解脱道修行人把自己的我见、我执断除掉而说已证得这个涅槃叫作有余依涅槃,这是因为四果阿罗汉在活着还没有舍寿之前,都还有余苦----也就是他自己色 admin

2020-02-18

如斯圣众皆是观行已毕,自知“我生已尽、不受后有”,亦知“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次日天明即来世尊面前禀告:“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世尊当场即予随喜认可。 然末法时代与诸佛子谈论“次法”时,求其“梵行已立”证入初禅者,实为空泛,都不可得;应当求其实证未到地定,此为“次法&rdqu admin

2019-09-02

佛于《四阿含》云:「阿罗汉者,梵行已立,烦恼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瑜珈师地论》卷五十,弥勒菩萨云:「谓阿罗汉比丘贪欲永断、瞋恚永断、愚痴永断,一切(根本)烦恼皆悉永断,由得毕不生法故,是名烦恼寂静。」卷五十二,又云:「阿罗汉果诸漏永尽,于相续中永无一切染法种子,尚不应起不正思惟,况诸烦恼?是故当知由出世道断烦恼者,定无 admin

2019-04-24

但是一念无明是无始有终的,是可以断尽的;像缘觉辟支佛和声闻阿罗汉都已断尽一念无明,而使一切的妄想烦恼永不再现起,正是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阿罗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因此,一念无明如果已经究竟断尽,那么尽此一生就必定永远不再现起。反之,如果没有断尽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就算修得非想非非想定,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中;八万大劫之后 admin

2019-04-24

)阿罗汉死后成无余涅槃 阿罗汉断尽我执而宣称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老死已尽,宣称不再有未来世的老死时,仍然是识蕴觉知心的事,而他的如来藏心仍然不了知老死已尽的事;如来藏只管死后不再流注出未来世五蕴的种子,仍然依祂自己离见闻觉知的原来寂灭境界安住。于是阿罗汉死后就成为无余涅槃,就不再出生后世的五蕴来生老病死了。阿罗汉这样断尽我执而宣称“老死尽& admin

2018-12-27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尔时世尊说此法已。时具寿难陀。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百苾刍于诸有漏心得解脱。尔时世尊重说伽他。告难陀曰若人无定心即无清净智不能断诸漏是故汝勤修汝常修妙观知诸蕴生灭清净若圆满诸天悉欣庆亲友共交欢往来相爱念贪名著利养难陀汝应舍勿亲近在家及于出家者念超生死海穷尽苦边际初从羯罗蓝次生于肉疱肉疱生闭尸闭尸生健南健南暂转变生头及四支 三摩地

2018-10-14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rd admin

2018-08-16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的阿罗 三摩地

2018-08-10

当他初步的确定的时候,说这个时候断了我见,乃至进一步观察深细的我跟我所的执著以后,把欲、色、无色界爱断除以后,这个时候说他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已经实证了什么?解脱果,可以出离三界。可是,他在这里对生命的实相,却仍然无所证。(原标题:什么是声闻乘) 三摩地

2018-07-23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故汝今宜应精进。慎莫放逸。(摩登伽经)复次说法比丘。应当筹量大众。应说何法而得受解。众若应闻深法当为说深法。应闻浅者为说浅法。不益前人名为恶说。何故不益前人。闻此浅法不欲听闻不求取解。何者名为深法。论持戒论定论慧论解脱论解脱知见论十二因缘乃至论涅槃。是名深法。应闻深者说如是法。乐欲听闻思求取解。是名为益。若乐浅者应为 三摩地

2018-07-23

’是时,难陀比丘在闲静处而自修克:所以族姓之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者,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即于座上成阿罗汉。尔时,难陀闻佛所说欢喜奉行。”白话翻译如下:我阿难亲从佛闻:有一次,佛在摩竭国界和五百位大比丘及弟子们,沿着江岸缓缓而行。江中有一根巨大的漂木,载沉载浮地在江中不断上下滚动。这个时候,世尊看见了这种情景 三摩地

2018-07-23

」是时,难陀比丘在闲静处而自修克:所以族姓之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者,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即于座上成阿罗汉。尔时,难陀闻佛所说欢喜奉行。】白话翻译如下:我阿难亲从佛闻:有一次,佛在摩竭国界和五百位大比丘及弟子们,沿着江岸缓缓而行。江中有一根巨大的漂木,载沉载浮地在江中不断上下滚动。这个时候,世尊看见了这种情景,就在江边 三摩地

2018-07-23

当自己已经确定完全没有自我及我所的执着贪爱,确实愿意在舍报后断灭,只剩下自己仍未证知的本识离见闻觉知而独存时,才能确认自己确实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知如真」的声闻阿罗汉。(原标题: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 三摩地

2018-07-23

当他初步的确定的时候,说这个时候断了我见,乃至进一步观察深细的我跟我所的执著以后,把欲、色、无色界爱断除以后,这个时候说他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已经实证了什么?解脱果,可以出离三界。可是,他在这里对生命的实相,却仍然无所证。缘觉乘者先顺逆观察、思惟十因缘法,确定有一个万法所依的识;然后知道诸法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道理,再依照十二因缘来 三摩地

2018-07-22

一直到成就了俱解脱果,自知不受后有之后,于解脱道之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在未舍寿前便会独自思惟:阿罗汉入灭以后,是有、是无,是有无、是非有无?由于这样思惟的缘故,就知道有涅槃本际不灭,离我,离人,离受想行,寂然无想,非三界有,亦非断灭无,因此而说为中道。但是,阿罗汉仍然未知、未证、未领受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不能发起般若智慧,当然就无法入于中道实 三摩地

2018-07-22

除了在家、出家,事实上佛法的实证也不分男女,我们也来举一段来证明:【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为如来说无上灭。】这段说佛陀所说的内容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是说,以前在古印度的时候,是有种性差别,也有男女高下差别;可是在当时,比男人 三摩地

2018-07-22

解脱道的行者们想要实证无我,断除一念无明,主要的就是断除身见、我见、我执,即从观五蕴皆空断除轮回生死的根本;可是他们却仍然不知道大乘菩萨所证的法界实相,也就是不知道什么是真如与佛性,二乘圣人的解脱即是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声闻、缘觉人在修除我执后,即对世间之法亦无贪恋,不愿在三界之中继续受生,舍报之时做主思量的意根自愿消灭,意识就不会再度 三摩地

2018-07-22

由于生起出世间正定之正受,所以圣们心正解脱贪欲、瞋恚、愚痴;如是心善解脱,圣们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自知不受后有。这是以正见为首来综贯八正道,在实践修行上,八正道有互相资助的关系,必须是八正道齐头并进,缺一不可;在实践中,得闻、思、修慧,因此一分正见可以导引一分道谛,一分道谛的增上,亦可增益一分正见,是故一切佛子于四圣谛八正道之真实义,皆应 三摩地

2018-07-22

 涅槃----“三界之外”的胜境既然真实心第八识如来藏创造了一切,维系了三界六道的正常运作,三界六道的一切法都离不开祂,那反过来祂能不能和祂所创造的一切分离开呢?是可以的,当真心第八识独存时,这就是三界外的胜景----无境界的境界,这就是一切人天所不能到的涅槃彼岸,这就是二乘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rdqu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7条/4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