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自觉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后有’。释尊正觉而成佛,盖如此。”印顺说此“自觉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后有’。释尊正觉而成佛,盖如此。” 也就是在说“成佛”即是“成阿罗汉”,佛就是阿罗汉,阿罗汉就是佛,二者是一样的,只是为适应不同众生而作不同名相、不同 admin

2024-06-15

”于是他第二天就成为阿罗汉了!但是意根呢,在意识今天闻法而得法眼净、证初果的时候,意根也不会说话;可是意识得法眼净、证初果后下去思惟时,意根就把所默容的往世出世间法种子供应给意识了,所以意识整夜不断地思惟的结果,第二天就成为阿罗汉,于是马上就到佛前禀报:“世尊!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知如真。”世尊问清楚了就说:&ldqu admin

2020-07-03

  解脱道的行者们想要实证无我,断除一念无明,主要的就是断除身见、我见、我执,即从观五蕴皆空断除轮回生死的根本;可是他们却仍然不知道大乘菩萨所证的法界实相,也就是不知道什么是真如与佛性,二乘圣人的解脱即是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声闻、缘觉人在修除我执后,即对世间之法亦无贪恋,不愿在三界之中继续受生,舍报之时做主思量的意根自愿消灭,意识就不会再度升 admin

2020-06-26

  那么,欲界有断了,就会发起初禅,这就是所有阿罗汉都必定有的“梵行已立”;色界有断了,就证得四空定中的空无边处;那么证得四空定以后,又对四空定的境界爱断尽了,就是无色界有断除了。可是,这样“有漏已尽”还不能出离三界生死,因为还有个无明漏;所以乃至证得八解脱以及部分已证得灭尽定的人,都还要再修不放逸行,因为他们还有无明漏未断。那无明 admin

2020-06-20

  那么,欲界有断了,就会发起初禅,这就是所有阿罗汉都必定有的“梵行已立”;色界有断了,就证得四空定中的空无边处;那么证得四空定以后,又对四空定的境界爱断尽了,就是无色界有断除了。可是,这样“有漏已尽”还不能出离三界生死,因为还有个无明漏;所以乃至证得八解脱以及部分已证得灭尽定的人,都还要再修不放逸行,因为他们还有无明漏未断。那无明 admin

2020-06-20

  ”于是他第二天就成为阿罗汉了!但是意根呢,在意识今天闻法而得法眼净、证初果的时候,意根也不会说话;可是意识得法眼净、证初果后下去思惟时,意根就把所默容的往世出世间法种子供应给意识了,所以意识整夜不断地思惟的结果,第二天就成为阿罗汉,于是马上就到佛前禀报:“世尊!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知如真。”世尊问清楚了就说:&ldqu admin

2020-06-20

  所谓解脱,就是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那,什么叫做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想要证得解脱果的话,应该要作什么呢?要断我见啊!断我见是第一步。我见断了以后,修所断的烦恼也要把它断掉,就是把我执断掉。所以我见的断除和我执的断除,都完成了,那就是解脱果的所作已办。在三乘共通的解脱道上的修行,对于我见有没有断除,一定要去详实的观察;对 admin

2020-06-08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这样才是真正的解脱道。现在北传与南传佛法的弘法人,不能证得解脱果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对于解脱道不了解,对于众生我不了解,对五阴十八界误会了,不能一一现观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所以落在意识心的觉知心我上面,不能断除对觉知心自己的执着,落在我见上面,所以更不能断除我执;这就是对解脱道的内涵不了解的人,所以无 admin

2020-06-08

  一直到成就了俱解脱果,自知不受后有之后,于解脱道之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在未舍寿前便会独自思惟:阿罗汉入灭以后,是有、是无,是有无、是非有无?由于这样思惟的缘故,就知道有涅槃本际不灭,离我,离人,离受想行,寂然无想,非三界有,亦非断灭无,因此而说为中道。但是,阿罗汉仍然未知、未证、未领受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不能发起般若智慧,当然就无法入于中道实 admin

2020-06-08

  这就是《心经》所讲的出三界的生死啊!《心经密意》所谓解脱,就是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那,什么叫做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想要证得解脱果的话,应该要作什么呢?要断我见啊!断我见是第一步。我见断了以后,修所断的烦恼也要把它断掉,就是把我执断掉。所以我见的断除和我执的断除,都完成了,那就是解脱果的所作已办。在三乘共通的解脱道上的 admin

2020-06-08

  佛于《四阿含》云:「阿罗汉者,梵行已立,烦恼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瑜珈师地论》卷五十,弥勒菩萨云:「谓阿罗汉比丘贪欲永断、瞋恚永断、愚痴永断,一切(根本)烦恼皆悉永断,由得毕不生法故,是名烦恼寂静。」卷五十二,又云:「阿罗汉果诸漏永尽,于相续中永无一切染法种子,尚不应起不正思惟,况诸烦恼?是故当知由出世道断烦恼者,定无 admin

2020-06-08

 如今开始有部分同修悟后进修而出现「梵行已立」的景况,如是景况陆续发生中,请大家要留意一事:梵行已立之后可以停止解脱道的进修,转为求眼见佛性,然後转进非安立谛三品心的修习;万勿先求「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否则将成声闻种姓而不能成佛及救护众生,便成为众生的损失。此事请大众务必留意,勿当耳边风。 末后敬祝大众身心安泰,道业增长,事事如意。  三摩地

2020-04-12

所以离欲的定义就是“梵行已立”──清净行已经建立,那就是已发起禅定作为他的证明。 所以现代的人要修“不净观”、要离欲很难;但古印度修不净观很容易,因为穷人很多;每一个市镇都会有一个地方成为弃尸林,没钱的人把死后的家人就丢弃到那边。如果要修“不净观”,就去弃尸林那边看;看著看著,详细地观察了,然后闭起眼来再去观想,观 admin

2020-03-19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的阿罗汉, admin

2020-02-21

所以说: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第四句:寂灭为乐,涅槃的境界当中是绝对寂灭的,没有生死大患,而且涅槃中绝对是一尘也无,远离一切诸法的法相,所以称为涅槃相。因此只要所证的境界当中还有法尘存在,包括因我起慢,起一念心,我要入于涅槃,这就有法尘;有法尘就必定会有意识心,意识心于法尘会相续的存在,而意识心无法脱离法尘,所以如果涅槃当中有意识 admin

2020-02-21

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经》卷8)由上面一段经文,所以对于六根、六尘、六识,及我所觉受等法的虚妄性,是要一并了知的,不是只了知识阴六识的虚妄性就够了,解脱道的修行者,必须同时了知识阴外的六根以及六尘的虚妄性。因为它们都是无常的,不能久住的,还必须了知识阴所生的受阴虚妄,必须了知识阴及身口共同出现的行阴也都虚 admin

2020-02-21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rd admin

2020-02-20

一直到成就了俱解脱果,自知不受后有之后,于解脱道之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在未舍寿前便会独自思维:阿罗汉入灭以后,是有、是无,是有无、是非有无?由于这样思维的缘故,就知道有涅槃本际不灭,离我,离人,离受想行,寂然无想,非三界有,亦非断灭无,因此而说为中道。但是,阿罗汉仍然未知、未证、未领受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不能发起般若智慧,当然就无法入于中道实 admin

2020-02-20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rd admin

2020-02-19

’彼厌此过去、未来、现在五盛阴,厌已,便无欲;无欲已,便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诸贤!是谓比丘一切大学。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中阿含经》卷7第30经《象迹喻经》)此段白话语译如下:【诸位贤士!世尊也这样说过:‘如果确实看见了五阴是如何从和合众缘而生起的,就看 admin

2020-02-18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7条/4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