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般的咒都会以为说,咒语一定是用梵语;事实上所谓的梵语、梵文,对我们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音声,可是事实上对于印度人来说它是可以理解的文字;所以说所谓的咒语,它不一定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文字。所以,我们有所谓的正觉总持咒,事实上也可以作为修定之用,它也是我们可以能懂的。譬如我们的正觉总持咒是这样说:【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俱舍宗乃是梵语里面“阿毘达磨俱舍”音译翻译过来的。因为这个宗所修的四谛、八正道跟十二因缘,都只是限于什么?二乘法里面,都只证二乘菩提而已,不跟佛菩提果有关系,所以是属于小乘宗。第六说净土宗。一般修学净土宗的,以净土的三经、五经为依据;三经、五经一般都已经知道它的名相,我们在这边就不说了;那有时候又方便又加上一论,然后合称五经一论等等。净土 | admin 2018-07-22 |
![]() |
然而,“如来藏法”之法脉在像法时期是如何传承赓续呢?历史记载,世纪初,北印度有一位长老,称为“胁尊者”(梵语:波栗湿缚Parsva,又作波奢,意译“胁”。即号为“胁比丘”。而后世人则尊称为:禅宗西天第十祖),已证得阿罗汉果。长老“胁”有鉴于当时诸道乱兴、魔邪竞出,于佛正法毁谤不停,时常忧心正法不能久住人间 | admin 2018-07-22 |
![]() |
当时北印度有一位长老,称为“胁尊者”(梵语:波栗湿缚Parsva,又作波奢,意译“胁”。“胁尊者”由昔业故,在母胎中,六十余年。既生之后,须发皓白,厌恶五欲,不乐居家,年垂八十舍家染衣,往就尊者佛陀密多,自誓曰: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断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脱,终不以胁而至于席。勤修苦行,精进勇猛,未曾以胁至地而卧,绵历三岁, | admin 2018-07-22 |
![]() |
俱舍乃是梵语之音译简称,全名为阿毘达磨俱舍。阿毘名对,达磨名法,俱舍名藏,全名为对法藏。对法者乃无漏慧之异名。「对」字有二义:一者对观,谓此论主旨在对观四圣谛意;二者对向,谓此论意对向涅盘。「法」字有二义:一者胜义法,谓涅盘也;涅盘善常,非断灭空,故名为胜;涅盘有实体故,说名为义;胜复兼义,故说胜义;二者法相法,谓俗谛之四圣谛也;相对于涅盘本际之胜 | admin 2018-07-22 |
![]() |
劫、梵语劫簸,简言曰劫,就是来分别时间限度的。通常年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佛经上说劫的地方很多,其说不一:有一说,长宽八百里地的一块石头,以净居天衣重三铢,净居天日月岁数,净居天人三年来此一坐,将此石磨尽时,名一大阿僧祗劫。按普通年数之劫有三种:一曰小劫,以八万四千年为本位,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时,再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梵语阿赖耶意译为藏,阿赖耶识能集藏一切染净诸法的种子,故亦称藏识。依第八识不同的功用,还为第八识立了不同的名称,譬如也称如来藏、异熟识、阿陀那识、心、所知依等等(详见附录三)。一切众生都有第八识阿赖耶识,此识无形无色,本来而有,不生不灭,虽然能集藏一切法的种子,能生万法,却又自体清静,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却又能了众生心行,随缘应物却不作主。阿赖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就开始要把前面的两个方向把它结合起来了,在上上次的讲次里面,我们有谈到说,从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里面,有谈到字入门陀罗尼,就是透过梵语的四十二个根本字,来把佛教的义理摄持进去;所以单一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陀罗尼,就代表了一种的佛教的义理。那么从《瑜伽师地论》里面,我们提到咒陀罗尼的层次,谈到了菩萨因为要度人方便,所以也会宣说一些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要谈菩萨正行这个题目,首先当然要了解: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教徒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那么什么是“菩提”呢?又要觉悟什么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什么是「菩提」。严格来说,应该是能够让人成就佛道的法,才能够称为佛法;所以本来应该就只有唯一佛乘,也就是成佛之道;而所证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个身见,梵语音译为萨迦耶见,就是以五阴我为身,又称为我见。第二边见,就是落到断见或是常见中,不然就是有增有减的执着中。第三邪见,总括来说,就是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颠倒妄见都可说为邪见;其中拨无因果,认为造恶不会有恶报,行善也不会有善报,使人不修善道,这是佛法中最偏邪的错误见解。再来是见取见,就是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也不管自己的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梵语阿赖耶意译为藏,阿赖耶识能集藏一切染净诸法的种子,故亦称藏识。依第八识不同的功用,还为第八识立了不同的名称,譬如也称如来藏、异熟识、阿陀那识、心、所知依等等(详见附录三)。一切众生都有第八识阿赖耶识,此识无形无色,本来而有,不生不灭,虽然能集藏一切法的种子,能生万法,却又自体清静,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却又能了众生心行,随缘应物却不作主。阿赖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刹那原是梵语,汉语音译刹那,又作叉拏,意译则是须臾、念顷,也就是一个心念起动的时间长度,与发意顷同义,用一个汉语单字来表达,那就是念,意思就是瞬间,也就是时间的最小单位。在世俗词汇中,我们常说念念不忘,这个念念同样来自佛教。言归正传,让我们来看看佛教经论中的刹那长度——一、据《俱舍论》卷十二记载,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梵语音译,下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摩尼,华言如意。天帝网者,谓帝释殿有千珠宝网,交光相映也。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四天下者,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一、最胜光遍照华藏世界],此第一重世界,依众宝摩尼华而住,其状犹如摩尼宝形,一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梵语达里鼻荼,华言消融。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五参〕,善财承教,渐次,十有二年,至住林城,参解脱长者。为说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得无碍智,乃至而于己身及诸世界,不生二想。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海幢比丘。〔六参〕,善财承教,至阎浮提畔利伽罗国,参海幢比丘。为说般若波罗蜜三昧光明已。乃云:如诸菩萨入智慧海,净法界境等,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俱舍宗乃是梵语里面阿毘达磨俱舍音译翻译过来的。因为这个宗所修的四谛、八正道跟十二因缘,都只是限于什么?二乘法里面,都只证二乘菩提而已,不跟佛菩提果有关系,所以是属于小乘宗。第六说净土宗。一般修学净土宗的,以净土的三经、五经为依据;三经、五经一般都已经知道它的名相,我们在这边就不说了;那有时候又方便又加上一论,然后合称五经一论等等。净土宗以前曾经有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梵语中,世界一词原来含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意义。《楞严经》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金刚经》中也有四维上下的说法。这同爱因斯坦相对论所提出的四维空间相同。相对论认为:物理空间加上时间,即构成四维空间。不过,世界一词在具体运用时,偏重界,即空间的意义。佛教指出从空间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般若」和「真如」不同,这「般若」是说于证悟后,所发起的智慧,和世间智不同,所以梵语不翻其义,直接以梵音来说,因此能够发起智慧的是这七识心,更以意识而说,意根于意识寻找到这「真心」时候,意识了别信受,没有怀疑,心无退转,则此时意根便加以信受决定:果然如此!因此意识和意根从中的信受,说是解悟,说是证悟,说是触证,说是一念相应,说是佛菩萨加被,说是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四如同有人会说阿坻耶语,也就是上古时代的梵语。这个阿坻耶语呢,是上古时代人所说的话,现在今日已经没有人使用这种语言了。但是因为世间的人代代相传,次第相续的传下来了,所以还是有少数人会讲这种阿坻耶语。有智慧的人可以说:现在的人说阿坻耶语,这是阿坻耶语,也可以说这不是阿坻耶语。因为就现世而言,已经没有人使用阿坻耶语了,这种语言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斋之梵语为upos!adha,巴利语uposatha,音译乌逋沙他、布萨陀婆,略译为布萨。原为古印度之祭法,即每隔十五日举行一次集会,令各自忏悔罪过、清净身心,于此日,祭主并行断食而住于清净戒之法。至佛陀时代,尼干子等外道亦沿用此风,集会一处而持断食等四戒;由是,佛陀亦允于僧团中采用此一行事,此乃僧团布萨之由来。准此可知,‘斋’之本意原为清净之谓,后渐转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