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唯然,世尊,愿乐闻。大乘正宗分第三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妙行无住分第四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 三摩地

2018-07-22

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贪嗔痴等染污种子,这是每位学人开始想要面对自我、修正自我(以前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自我之染污)之必经阶段,却也是最辛苦之时期,因为这是意识我和末那我两种 三摩地

2018-07-22

如佛在《增壹阿含经》卷49〈51非常品〉中开示:【若当舍利弗意生者,便当发愿生豪贵家,不生卑贱。所以然者,舍利弗!众生长夜为心所缚,不为豪族所缚。然我,舍利弗!处豪贵家,是剎利种,出转轮圣王。设我不出家学道者,应为转轮圣王,今舍转轮圣王位,出家学道,成无上道。夫生卑贱家者,不得出家学道,反堕恶趣。是故,舍利弗!当求方便,降伏于心。如是,舍利弗!当作是 三摩地

2018-07-22

还有一种福德是心地上的福德,那就是修除五盖,所谓贪盖、嗔恚盖、掉悔盖、睡眠盖、疑盖,是五盖。修除了这五盖是心地上的福德,其实说穿了,就是「好心」所得到的福德。可是这个好心不是世间人讲的好心,意思是除掉了贪,对世间的财、色、名、食、睡无贪;也除掉了嗔,不会随意对众生起嗔。可是他心地却不会掉散,也不会常常作错了是再来悔恨。他也不会像某些人有很严重的 三摩地

2018-07-22

利益众生以后,那世间福很大,佛在《优婆塞戒经》讲过了:你买个包子布施给一条狗,来世还得百倍报;布施给破戒人,来世还得千倍之报;布施给一个外道的离者,那可就是百万报。如果是佛法中不破戒的人,你布施了一家持戒很清净的寺庙里的向道师父,来世可得千亿报。那你想想看,这福德真的很大嘛!如果你去布施给初果以上的圣者,那可是无量报。你把这一生实现的那一部分足够 三摩地

2018-07-22

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9〈20夜摩宫中偈赞品〉又说:【若人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注4一大劫指的是一个星系从出生到毁灭的时间,也就是经过成、住、坏、空这四个中劫。是非常久远的时间,也许是几百亿年。——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 三摩地

2018-07-22

现在再来进一步思惟,乐的境界之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正当快乐的境界之中的时候,是完全快乐的吗?刚才不是说,夏天吃冰淇淋的时候,是很快乐的吗?可是,也许正在吃冰淇淋的时候,还想着说还能不能有第二杯啊?因为这一杯就快要吃完了,真还不过瘾!对不对?你看看,正在乐的之中,就已经同时也伴着一分苦了;而吃完第一杯以后,还想要再来一杯的冰淇淋的时候,能不能接着 三摩地

2018-07-22

那其所感得的果报,只在人天之中,或生在人间享受富贵,或生在界天享受胜妙五之乐;乃至说此世有禅定的修证,来世就可以生到色界天或是无色界天受用禅定之乐。但是这毕竟还是在三界之中,依然不离开生死轮回。当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之后,也许又会这么想说:啊!太好了,我希望来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的原因了,我已经知道了,而我也希望世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着。所以就 三摩地

2018-07-22

除了这样的情况之外,又有另外一种能够生于安乐的情况,而同样是菩萨与一般人所共同会有的,但是却以菩萨的情况较为殊胜,那就是知足常乐!一般人若能够知足,那被五的财、色、名、食、睡所束缚的烦恼,当然就会比过分贪着五的人要来得淡薄,所以当然就有多一分的安乐。那为什么会是这样?假如有人常常觉得说在五上没有办法满足,所以就一直认为自己真的是很不快乐!然而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世间乐也可以再分为两种:五的乐,禅定的乐。然而现在世间人多只能受用五乐,已经很难有因缘受用禅定乐,更何况是出世间乐。而此处所说的菩萨受用一分的出世间的解脱之乐,是因为他能够在因地善观蕴处界的虚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对五有过分的贪着,所以一部分就显现在前面的知足常乐之中;但此时菩萨不但只是知足,进一步他还知道说,他并不需要那一分五之乐, 三摩地

2018-07-22

一般人不一定能够死于安乐,有时候贪着五、眷属,然后回顾一生的时候,想着说:难道一生就是这样吗?好像从来都不是自己要的,多么希望能够重新再来。当难以放舍之下,当然就是没有办法安乐。有时候因为说于未来不得而知:到底有没有来世?假如有的话,我来世会生到哪里?可不可以再得到安乐?因为有一大堆的不确定,而心中生起了恐惧!更有的是因为此世造作了恶业,乃至是杀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则得界天报。如果修行有漏十善,并且与定相应,则得色界天报。因为生到色界天必须要有禅定证量,因此要与定相应。又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5中开示:【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他闻声而解了故,成声闻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舍众生故,希求诸佛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真正的佛法,其实是甚深极甚深,乃至只是解脱道的知见,还不是涉及进一步的亲证,都已经是很难了,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说法的次第: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解脱道的法是要摆在最后面,而佛菩提道的法呢,那可是要在般若度的时候,才详细宣说的。先来说说苦与乐的定义,一般而言,佛法中的定义,若是说某甲离开某一种境界之后,一直还在想着 三摩地

2018-07-22

那其所感得的果报,只在人天之中,或生在人间享受富贵,或生在界天享受胜妙五之乐;乃至说此世有禅定的修证,来世就可以生到色界天或是无色界天受用禅定之乐。但是这毕竟还是在三界之中,依然不离开生死轮回。当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之后,也许又会这么想说:啊!太好了,我希望来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的原因了,我已经知道了,而我也希望世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着。所以就 三摩地

2018-07-22

除了这样的情况之外,又有另外一种能够生于安乐的情况,而同样是菩萨与一般人所共同会有的,但是却以菩萨的情况较为殊胜,那就是知足常乐!一般人若能够知足,那被五的财、色、名、食、睡所束缚的烦恼,当然就会比过分贪着五的人要来得淡薄,所以当然就有多一分的安乐。那为什么会是这样?假如有人常常觉得说在五上没有办法满足,所以就一直认为自己真的是很不快乐!然而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的作为都是要把学佛人转入界五法当中,让人永远在三界火宅之中流转的邪法。古德有说:“邪人说正法,正法亦成邪。”世尊也交代,修学佛法的首要,就是要亲近善友。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安隐地修学菩萨正行,就千万要十分谨慎地观察、简择,不要随意被说法者的表相和吹嘘所迷惑了。祝福诸位菩萨,都能够学习到真正的菩萨正行,安安稳稳地圆满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菩提的一个远因?因为信位的菩萨,尤其修的是要对三宝的信心,这也是在修福啊!但是已经不同于前面所说的,求五受用的福了。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你看看,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换句话说,一般福报的函盖面,就已经是很广阔了,虽然说菩萨这样子所修的福德,有一分是与世间人所共通的,但是由于所修学的时候的作意差别,使得菩萨这一分的福德是可以作为未来世证得菩提的因,而一般人所修的,只能作为在人天之中受用五乐的因。 (原标题: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 三摩地

2018-07-22

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 admin

2018-07-22

五辛如果熟食会使人增长淫,如果生吃会使人增长瞋恚;吃五辛会使得善神远离,饿鬼接近,福德就会渐渐地削减。修学佛法必须要有许多的助缘来帮助,护法善神也是助缘之一,如果吃五辛就会使得护法善神远离,所以要避免吃五辛。另外,不能用残食——残食就是剩下的食物,也不能用不清净的物品来供佛。甚至像榴莲以及辛香类的蔬菜,譬如萝卜、茴香、芹菜等,有强烈的味 admin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