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既然众生所见闻觉知的种种境界,都是自心如来所生的见分去作种种分别;那么世间的五欲六尘,如同万花筒一样,又有什么好执着的呢?能够这样看待,对五欲六尘的烦恼,就会渐渐淡薄而减少了。第三件事:既然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外境,个人所造作种种的善恶业,当然都含藏在自心如来里,不会跑到别的地方。未来因缘成熟时,就要受异熟果报,这也是佛众所周知的因果道理:欲知前世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次,行者为什么可以次第而得禅定,难道不是因为在因地以智慧的观察之后,知道五盖的过失,所以应当是要除去五盖,才能够发起初禅;乃至说发起初禅后,也知道了初禅境界之中的内涵,以及欲界境中的差别之相;也更知道要如何才能够安住在初禅之中的道理,甚至于也知道如何才能够进到二禅的道理,其中的善巧方便也都逐渐地加以了知。这表示说:禅定的修证,也都是因为智慧庄严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是单说一般的财施与无畏施,这是属于人天善法,所得的果报是在欲界世间的五欲果报,含摄世间的善业之中;而一般的人天善法的法布施,也有这一分的果报,同样也是福业所摄。也同样是菩萨应该要随分修学的,因为菩萨必须以此福业为基础,作为来世生而为人天的依凭,一者,可以自受用而能五欲自恣,才可以有空闲的时间进一步去修学更胜妙的法;二者,还可以用来再去利乐有情,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前面所说明的部分,只通于一般人在容貌、生活资财、人缘好坏、聪明与否等等这样所显示出来的福报;然而这一些人世间的福报,仍然不能够成办生为欲界天、色界天的庄严,所以只生而为人;乃至说,也没有办法成办修学解脱道的法,甚至是亲证法界实相的法。因为现见一些饶有世间财富,而且也真的是为世间人所尊敬的那些人,却仍然没有能够亲证解脱道、佛菩提道的因缘;尤其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这里是先以欲界天的状况来说明,若是还要能够生到更高一层次的天,菩萨就要以四禅八定来自庄严,但这个对一般的菩萨而言,还暂时不用考虑到这一个层次的功德。所以,能依照人伦的三纲五常而行,也不违背五戒十善的奉行,菩萨就可以常常生于人天之间。然而从另外一个层次来看,当众生于声闻性、菩萨性不定的过程中,往往是在三界流转不停的。我们周遭的眷属不是也有的在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欲界有男女欲的烦恼存在,所以法律中允许的眷属关系,称为欲的正行;而在法律及伦理道德规范以外的男女关系,就称为欲的邪行,也就是邪淫。在佛法中出家的僧众,受了出家戒要受持离欲的清净行,一律不能有男女关系,一旦有了男女欲爱关系,就称为邪淫。如果经常犯邪淫,严重的话会下地狱受果报,再回来人间,由于过去生经常邪淫侵犯别人的眷属,所以在人间的果报呢,就是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佛为了调伏娑婆世界的刚强众生,说了因缘果报的事相,已经说过了身业、语业邪行的果报,关于意邪行的因缘果报,经文中这么说:是贪嫉,是贪嫉报;是瞋恼,是瞋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是悭悋,是悭悋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瞋恚,是瞋恚报;是懈怠,是懈怠报;是乱意,是乱意报;是愚痴,是愚痴报;(《维摩诘所说经》卷3)贪嫉指的是有情坚持固守在财色名食睡五欲上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自己从往昔以来,因为愚痴没有智慧,曾经生起贪欲或者瞋恚的心念而杀生,由于愚痴无慧,在境界中所起的贪瞋造作杀业这个缘故,自己发现到了这些过失生起了惭愧心,因此自己感到相当后悔而责备自己不应该那么作。”弟子们那么说的时候,虽然不能因此而让他们都不会再造作杀业,但是由于那样的惭愧悔责的功德,能够在未来世远离杀生,乃至于远离偷盗、邪淫、妄语,也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先从最基本的亲证解脱道断我见来说,当你对蕴处界是虚妄这一点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心得决定,试问:你难道不会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名闻利养等的贪着会减轻了一部分吗?所以,当证得这样初分的出家法,本来在家时因为对五欲的贪着、因为于信心的不具足,所产生的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的这些种种障碍,是不是也就离开了一分呢?这个时候,不管你所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禅定之中的福庄严?我们就来看看,证得禅定之后,舍报至少可以生到色界天的;即使是色界天之中最低的一个层次叫作梵天,其天人的身量、寿量都远超过欲界天人。欲界天人的福报好不好?当然是比人间好得太多!只是说,色界天人受用的是多分禅定的福,而欲界天人受用的仅是五欲上的福。这样子比较下来,大家就知道色界天人的福德状况是如何了!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证得禅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一贯道自称无极老母所住的地方是无极理天,又有谁能够证明真的有这个地方存在呢?然而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根本没有所谓无极理天这个地方存在,既然不存在,表示那是后人编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地方,不是吗?又一贯道自称九十六亿原灵的众生,被无极老母踢下凡间,所以才要唤回这九十六亿原灵回家。然而无极老母将九十六亿原灵踢下凡间,又要将他们收回来 | admin 2018-07-22 |
![]() |
至于其中定境止观所观的影相,是如来藏所生的定境法尘,藉由不断降伏无始劫以来意根作意攀缘五尘的习气,使得意识于定境中而作了别观察,不缘于五尘;以这样的止观,来安住于有觉有观、无觉有观乃至无觉无观三三昧境界中来证得四禅八定,但这只是世间三昧,还不是出世间三昧与世出世间三昧,因为虽然对于四禅八定具有审细正确观察,而能够了知四禅八定必须舍弃五欲五尘攀缘贪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陷。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七)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十八)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二十)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輪。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