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如果有人怀疑以为「佛」不是如此,「法」不是如此,而想要把大乘经文中所宣说的「佛」、「法」,乃至「菩萨僧」予以变更定义,以为这样来符合小乘教理的三宝,却浑然不知如来于《阿含》经典所说的教理,已经很清楚的要比丘们遵守,不能逾越如来所说法,不能自创佛法;至于像后世有比丘尼愚痴到胆敢自创业果报系统,只能说这样的坏尼根本不是出家人,此坏尼和自行创立天衣、打 三摩地

2018-07-22

于大乘法中出家之人,爱声闻戒而不曾爱菩萨戒,总以声闻戒为自高之根本,歧视在家菩萨;如是诸人,不速求大乘见道,而汲汲于抵制大乘见道之居士,终将难免使得大乘佛教渐渐推向在家佛教之路;佛教若真步向此途,则必咎在出家法师,以大乘法师无智自证、兼亦不乐证得大乘第一义谛故;一切佛子若有求大乘第一义谛者,必须向居士礼求,则大乘佛教最后将无出家法师住持宗门正法, 三摩地

2018-07-22

你证得祂,就会看到真相:在人间是祂,上了天堂(界六天)也是祂,上了色界诸天也是祂,到了无色界四天,你住在四空定中还是祂。如果不信而谤说祂不存在,只是方便施设的名相,舍寿下了地狱时还是祂;地狱罪受完了,来到饿鬼道时,咽细如针,腹大如鼓,饿火中烧,嘴巴一张开就吐火,好像很猛的样子,其实是苦得不得了、虚弱得不得了,仍然还是祂啊!饿鬼道报尽,生到畜生道, 三摩地

2018-07-22

当你供养佛的时候,佛像并没有下来吃了你的供品啊!不过神却是可以受用你这些供品的香味啊!有的人这样想:我以食品供了佛,反正佛也没有受用、嘛!所以供佛都只是一个形式,只是表示诚意罢了!所以就随便在供案放一下,放个二、三秒钟就立即撒下来了!这样不对!应该还是继续供着,众神为你护持,难道不该受你供养吗?当然也该受供嘛!可以藉此作为祂们界身的食物。就譬如说 三摩地

2018-07-22

释迦成佛后,七日思惟诸法,谛观众生愚钝,难可救度,于是默然不语,意入涅盘;后因大梵天劝请住世常转,于是思惟佛法之分期宣讲方便,前往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开示四圣谛法,令皆成为阿罗汉,此后人间才有了僧团,三宝从此建立。第一目皈依三宝的真义皈依佛:皈依无上正觉、福慧两足尊。一、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皈依十方一切诸佛。二、皈依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皈依报身卢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天魔外道,这个天魔就是在这个界天里面的第六天,就是界六天里面最高的一天——他化自在天,这个他化自在天的天王他就叫天魔。那为什么他会是天魔呢?因为他有界爱,所以他会用他的界爱,希望一切众生都是他的眷属,他要把他系缚在界里面。如果有人离开了界他会很痛苦,他会说:我失去了眷属。就好像世间的国王,他总是希望说我的领土最大、我管的 三摩地

2018-07-22

3.归依胜义三宝者,谓修学大乘佛法以后,求证法界实相,得般若实智,非唯解脱智之实证;如是闻法已,心爱乐之,愿随从修学,先行归依,犹未得证,是名归依胜义三宝之表相归依。胜义三宝者谓:法报化身,十度种智,大乘圣僧。此唯有大乘。佛宝中之法身佛者谓本师毗卢遮那佛,报身佛者卢舍那佛;法宝中之十度种智者,谓十度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函盖二乘菩提之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学术界喜欢着墨批评大乘佛法,实在是不知如何置评;以众生心性贪染五,不受诸圣教诲,于五蕴中起诸我见,更生我所见解,如是生诸我执,我慢不离;即使善知识在前,亦是无法生受。所以世间有情毁辱圣教,事常等闲,无可更道;然诸出家众剃染求道,舍诸家亲,孑然行止,孜孜勤苦,誓志宏扬圣教,宁可万年孤灯,要受如来圣典,亲蒙旨意,不敢大言以为世间法;若不得旨趣,心 三摩地

2018-07-22

但如果有人怀疑以为「佛」不是如此,「法」不是如此,而想要把大乘经文中所宣说的「佛」、「法」,乃至「菩萨僧」予以变更定义,以为这样来符合小乘教理的三宝,却浑然不知如来于《阿含》经典所说的教理,已经很清楚的要比丘们遵守,不能逾越如来所说法,不能自创佛法;至于像后世有比丘尼愚痴到胆敢自创业果报系统,只能说这样的坏尼根本不是出家人,此坏尼和自行创立天衣、打 三摩地

2018-07-22

当时国王大臣官吏们供养迦叶,准备办七日斋会。迦叶想,这个大道人,形象如此端正,神力如此惊人,如果他们看见他,必定会舍我而供养于他,怎么让这个人七天都不要在这里就好了!佛马上就知道了他的想法,就去了忉利天,七天后,迦叶想,斋会已经完毕,供养还有这么多,这个大道人今天来了就最好了,可以给他吃。佛知道他的念头,马上又出现了,迦叶惊喜地问,您这七天去哪里 三摩地

2018-07-22

信因,譬如相信一切法必有其因,不论任何法,只要造了就必定成因而有后果,乃至心中起了善念恶念,未来也有果,所以现在所起的念就是因,虽然只有意动了,身口没有动,但是意造了贪业,就无法把善法增长,未来无法使恶心念的记持种子消灭,心就无法清净了!这就是在自己身上得果,不关别人的事。因为会在道业、种子上得善恶心行的果报,所以念动了就是因。动了念都可能是因, 三摩地

2018-07-22

达彼岸为闻法故。愿见世尊求一切智无有力能。尔时慈氏菩萨。为咨问甚深义趣。一切有情云何发菩提心求佛决定三无数劫无有疲倦。今佛世尊意趣难解广大甚深。文句巧妙具足圆满。记别有情因果差别。希求速疾无上菩提。于是弥勒菩萨摩诃萨发如是心。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善调六根身口意业皆悉寂静。然其六根百福所生妙相庄严八十种好。三无数劫之所圆满。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等百千万 三摩地

2018-07-22

归依法离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彼嗟袜曩法天子。以死怖故。畏傍生故。白帝释言。憍尸迦。我今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彼天子。受三归已心不间断。以至命终。诸天之法。下智有见。不能观上。时帝释天主。观彼天子。生于何处。为生南阎浮提王舍大城受猪身耶。为不受猪身。尽彼天眼。观之不见。又观傍生鬼界。亦复不见。又观娑诃世界人间。亦复不见。乃至四 三摩地

2018-07-22

设供养。唯自手作。不使奴婢作使朋友僚庶亲属。不依懈惰诸放逸处而设供养。是名菩萨自作供养。若诸菩萨于如来所若制多所。设供养。非唯自作。亦劝父母妻子奴婢作使朋友僚庶亲属及他国王王子大臣长者居士。若婆罗门国邑聚落饶财商主。下至一切男女大小贫匮苦厄旃荼罗等及以亲教轨范诸师共住近住一切。同梵行者诸出家者外道等众。令于如来若制多所。随力随能作诸供养。当知是 三摩地

2018-07-22

豪姓问曰:『卿娶妻耶?』答曰:『不也。』豪姓又问:『用金何为?』答曰:『用饭佛及于圣僧。』豪姓告曰:『若请佛,吾当与金;并为经营,会于我舍。』贫者唯诺,便设肴饍,请佛及僧。由此因缘,命终之后,生在长者家,今复请佛,闻法得道。」佛告阿难:「往昔贫人者,今长者子沙门是也。」佛说此时,一切众会,莫不欢喜,顶戴奉行。】白话解释如下:我阿难亲身遇见这么 三摩地

2018-07-22

世間所。喜色善色等。有所求者。如來為彼眾生。隨根而行。是即名為如來神通。復次世尊。世間所有喜不喜色。善不善色。彼二俱離捨而不住。善知宿命。是即名為如來神通。復次世尊。色中見色。是即名為如來神通。復次世尊。內無色想見諸外色。是即名為如來神通。復次世尊。身善解脫證得行住。是即名為如來神通。復次世尊。空無邊處決定證得。是即名為如來神通。復次世尊。識無邊 三摩地

2018-07-22

义者三宝功德离法性同无为相。语者说从发心至坐道场。修集庄严德。义者以一念慧觉一切法。舍利弗。举要言之。能说八万四千法聚是名为语。知诸文字不可宣说是名为义。大般涅槃經卷第六[0401c19]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觉了义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何等语言所不应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提到:有智慧的人实行布施,不是为了报恩,不是因为人家对我有恩在先,所以我要布施回去;不是为了要要求某件事,所以用布施的手段来完成这一件事;不是为了护惜悭贪之人,希望悭贪者能够守住财物不要漏失,所以才去布施;不是为了自己未来能够生于天上,或者是能够留在人间享受胜妙的五之乐;不是为了要求自己的好名声,要让名声流布在外;不是因为害怕落入三恶道的苦,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的烦恼五,可以把它分成五大项——财、色、名、食、睡。财,指的是一般我们所说的财富;色的部分,广义来说,相关于色身或者物质的部分;一般的,是指世间的男女。名的部分,指众人,对我们所作所为的评价,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名声;食,就是吃东西;睡,也就是休息睡眠。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五样,约略可以概括我们在世间所碰到的烦恼。在这五项里不管是财、色, 三摩地

2018-07-22

身为界人类,虽然不能缺少衣食、卧具,但是普通的饮食、衣服,就足以保证生存,身高不到二米,也用不了多大的空间。除此之外的物品,都只是虚假的摆设而已。动物也知道寻求饮食、洞穴和配偶,如果生命的意义只有这一点,那就和动物没有差别。如果把一切精力都用于追求生活享受,这样造作非福业,则连动物也不如。人生的意义在于能成办自利利他的大义,不能少知足,就无法集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