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公主在路上就问她的夫婿说:「你先前的父母还在吗?」穷夫婿回答说:「我父亲原先是舍卫城中第一豪富的长者,现在父母及居家亲眷都已尽,使我失怙、无所依靠,以至于穷困贫乏到这般的地步!」善光公主再问说:「你可还记得旧家宅院在何处?」回答说:「知道,但是房舍围墙都已倾颓毁坏了,所以现在只拥有空地而已。」善光公主即与夫婿相偕前往故居宅院所在,巡行四周各处;随 三摩地

2018-07-23

来世必能……继续修行,就是历劫在生中修行。由初发心而到久发心,久发心而进入不退转,由不退转而成佛。菩萨越修功德越大,利济众生的功能也越大,菩萨道是不限于初心的,不过弘扬菩萨道,总要从人的初发心说起。可见,双方的观点皆有一定的道理,似乎无法沟通。然而,其中隐藏着两个问题:第一,印顺法师不承认初发大心者的修行是菩萨道的本意,果真如此?第二 三摩地

2018-07-23

解脱生得阿罗汉。亦为甚难。如斯难事。汝已得之。于佛法中。获真实果。所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故汝今宜应精进。慎莫放逸。(摩登伽经)复次说法比丘。应当筹量大众。应说何法而得受解。众若应闻深法当为说深法。应闻浅者为说浅法。不益前人名为恶说。何故不益前人。闻此浅法不欲听闻不求取解。何者名为深法。论持戒论定论慧论解脱论解脱知见论十二因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一目闲暇《亲友书》说:【执邪倒见,生旁生、饿鬼、地狱、无佛教,及生边地懱戾车,性为騃哑、长寿天,于随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患,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策励断生。】《亲友书》是圣龙树菩萨写给禅陀迦国王的一封信,劝国王要修善去恶,信中有提到八无暇。在大正藏中乃是《龙树菩萨劝诫王颂》卷1:【邪见、生鬼、畜,泥犁法不闻,边地蔑戾车,生便痴痖性,或生长寿天 三摩地

2018-07-23

就算为同修会主持主持到,也不能回报我帮你明心的功德。因为这个明心就能让你永不入三恶道,如果很精进修除性障,一生可以证阿罗汉果;如果你有四禅八定的功夫,只要一个明心,当下你就可以成为俱解脱大阿罗汉;这样的功德,难道不够大吗?难道抵不过你为同修会主持一世的超度吗?所以说这个事情要让大家了解,一定要把自己的「我」这个中心的观念消除掉,不然无法发起圣性,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是要不惜生命,如果害怕丧身舍命,就成不了大功德、大福德;外道都能不惜身命的护教,我们会中有些修行大乘菩提而号称为菩萨的人,竟然怕怕得要命,不让我摧邪显正,那她(他)们就没有资格修大乘菩提。你们想想:德雷莎修女,几十年前大家都以为麻疯病会传染,她一个小女子却敢去,这是何等大的慈悲心!真是不借身命。菩萨们则要在护持正法上面不惜身命,人家打仗时你去不 三摩地

2018-07-23

”他就下订单,接着就有人去抓野鸟;他得要抓三千只,因为大概有三分之二的野鸟会因为受惊、害怕而掉,所以他想交给你一千只活鸟,就必须要抓三千只来,剩下一千只活的卖给你去放生。这样放生的结果,是你害了那两千只野鸟,而被放生的一千只,被放到不熟悉的地方,也很难适应当地的环境,大多数也得掉,或者造成别的物种生活上的大压力,因此造成当地物种与被放生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最快乐的就是可以不,如果有两种好处让你选择其中的一种:一是不,二是天下财宝都给你,但是二、三十年后还是得要,那你会选哪一样?(大众答:选不。)当然选不嘛!广大财宝可以不要,只需要生活所需足够就行了,还是想要求长生不的。众生都是爱惜生命的,你若能够永远慈心不杀,因为有慈心,由此因缘就可以获得长寿之身,因为这是无畏施。布施有三种:财施、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未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我当云何令彼具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虽多怨毒,亦作亲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迷于正路,无有示导,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卧五欲泥而不能出,犹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常为财物、妻子缠缚,不能舍离,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以色命故,而生骄慢,是故生悲。"" 三摩地

2018-07-23

那再这样的话说,为什么会没办法亲证?所以就是要对这个凡夫性要,可是这个凡夫性要,不是用讲的,是说你的愿力有多大,佛就有办法摄受你有多大的未来成就的佛果。可是佛果,它就是一切的佛,是到头的。所以,佛就是可以给你这么多。所以呢,你不要怕自己发愿或是怎么样,要猛力地发愿,这一生做得到,这一生做不到,都不要去考虑,我们说做得到也要发,做不到也要发,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大乘人你既然不可能离开这一个现像界,因为你知道除了现像界你也没有其他可以去,你这点没有像二乘人那样迷惘,二乘人想,生的反面是涅盘,所以他不用去找实相。这样呢,如来只要施设,有,有涅盘。可以,热恼的旁边是清凉,对面是清凉,那就离开,这样就好。你想要离开这样的生,这样呢,有,有个不生不、不生不灭的地方,二乘人信受的。可是大乘人不会止于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你还有一个与凡夫们善性相应的那个报酬,就是你看到其他的众生都能够有机会脱离这生的苦海,这个是你于「下化众生」中所得到的最大的报酬。除此之外,你想不出来,于世间法中,还能走回去达到什么样的成就?如果说有成就,就是你直接间接地,在这个阶段,引进了多少人走过?或是你直接间接地跟多少位众生建立了善因缘?善因缘意思是说,将来你有把握,未来世你遇到他,他不讨 三摩地

2018-07-23

换句话说,这是自己对自己的抉择,这佛道是自己甘愿的,如果你夹杂着一个不情愿的念头,在这第一大阿僧祇劫的过程中,你还是要与这时所种下的「不情愿」的念头来对抗,那可能是一件你今生会发生的事情,也可能让你未来的辈子很难释怀,给你带来心境上面的结,给你带来你作意上的冲突,可是你的未来辈子永远不晓得为什么修道这么困难,而这个源头就是每一辈子都轻忽放过的「不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当你就是觉得自己修行真的很好的时候,那个念头,那个想,你要把它活生生地掐,你要生起惭愧心,好好地忏悔,自己于出世间法中,这样生起贪染名誉的过失,生起轻慢自得的过失。出世间法的成就,就是不要世间法的恶法为伴,不是因为希求世间的赞誉,而来成就出世间法的。你要把这个爱瞋、毁誉的心,轻轻地丢掉,从这些众生对你的赞叹和诋毁里面走出来;像是自己的五蕴身一 三摩地

2018-07-23

你看人家生活过得很高兴很快乐,你不要劈头就告诉人家,将来你会啦,将来……,这样不叫作是弘法,这样叫诅咒人家。就是说,他们有因缘的时候,跟你有因缘的时候,他们又知道你是学佛人,当他到了某一个时节,他可能遇到了某件事情,这时他很痛苦——因为人总是会有很痛苦的时候。他想,可能只有学佛人才会了解他遇到的困难,那刚好某某某是学佛的,我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通常作这样主张的人,他是说不出来大乘跟小乘具体的修证差别,只有可能含糊笼统地说:“哎呀!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就说解脱生的法门啊!然后这样就叫作声闻的小乘。然后对于根器深厚而又悲愿化世的听众,那这样就是菩萨的大乘。”可能他又转着又会说:“事实上佛法又分为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人生天,中品五戒 三摩地

2018-07-23

难道这样,还不难能可贵吗?菩萨是这样地于世间改变自己的心行,也就是说,为什么从众生的观点来看,菩萨的所作所为是不能理解的?就是因为众生都是用他这辈子的──这个目前活生生在他现前的事情的观点来看,所以要他跳脱「他这辈子」,去好好地面对「他这一辈子绝对会」的这个事实,他都不愿意去真实面对。比如像是说「你会」、「你会不存在」、「那了以后,你怎么办?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了生脱,不是可以强迫每个人都来接受的。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地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地方,你根本无有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已经深入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两大甘露法门,再把佛教、佛法和其他宗教,乃至科学、哲学、艺术等世间法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只有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能够让人实证解脱,出离三界火宅,了脱生;而其他世间所有一切法,却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过去诸佛不但发现了宇宙以及生命一切诸法的根源——如来藏,也把祂的体性完全弄清楚了;并且依着祂的体性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他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到自己要异想天开、要害佛、要自己取而代之。那为什么这两个人的情况会像这样子呢?佛陀又解释了,其实早在很多劫以前就已经种下了这个因。《六度集经》里面说到:世尊过去世为菩萨的时候,曾经是一位善于理财的长者,喜欢救济贫困、布施众生。有一次一位好友过世,好友的儿子放荡,败光了爸爸所留下来的家产;于是长者自己就拿出黄金千两给这个败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